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出台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严格了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与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形势依然严峻。去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万起,死亡近14万人,同比…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市国防工业按照全总和国家安监局要求.坚持开展“安康杯”竞赛的第七个年头。“安康杯”竞赛七年来,对于我市国防工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多次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各企事业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的广度.加大安全整治的深度.加大安全工作资金投入的力度.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于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机制.提高企业安全本质和职工安全素质发挥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调结构、重创新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当前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带来了一些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会要在新《安全生产法》赋予工会职能的框架下,主动、依法、科学地维护好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发挥好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群众监督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他刊撷英     
矿山劳动安全立法亟待强化刘超捷在《河北法学》2005年第9期上撰文《我国矿山劳动安全立法初论》。文中指出,劳动安全, 是劳动者享有的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获得保障,免受职业伤害的权利,国家应该以立法明确加以确认并提供完善的保护。矿山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更大。目前,我国矿山劳动安全法律体系已形成了以《宪法》和《劳动法》为根基,以《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为主干,以《刑法》、《工会法》、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都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始终不渝地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才能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基层。作为各级工会组织,则应把维权落实在安全生产之中。一、维护职工劳动安全生产权是工会的重要职责安全生产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修订后的《工法》突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维护职合法权益的职责。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  相似文献   

6.
《时代风采》2010,(14):29-29
昆曼公司工会根据企业实际,在广大员工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云南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百题安全生产答题学习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新《安全生产法》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工会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新理念引导下依法履职,突出开展劳动保护监督的重点,工作的关键点。工会干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发挥好法律赋予工会的监督职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生命健康权。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付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相似文献   

9.
王亦君 《工友》2006,(3):18-19
本案焦点: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场所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出事”后要负“连带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14,(7):34-36
2002年到2012年,是江苏工会参与和推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立法最多的时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办法七条例”,即《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12,(5):35-36
中华全国总工会1985年1月颁布实施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三个条例”对促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作用、效果如何及存在哪些问题,就此牡丹江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在6个县市、4个城区、20个直属系统及所属企业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工会要把推动《工伤保障条例》落实作为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把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与贯彻实施《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1.维护职工劳动安全权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护职工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职工权益最大的维护,也是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基本表现。一是要落实《工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按照市安监局、市总工会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0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市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今年6月。集团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协同配合党政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他刊撷英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立法的发展和完善《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刊有邵芬、李晓堰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完善》一文。文中指出,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产生于建国之初,其标志是1950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各省人民政府劳动局与当地国营企业工作关系的决定》、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1993年8月4日,原劳动部发布《劳动监察规定》。1994年7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劳动法》,其专设“监督检察”一章。同时,原劳动部还制定了与《劳…  相似文献   

15.
企业群众安全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进一步厘清企业安全工作与企业群众安全工作的关系、群众安全工作的特性、活动载体,对于有效推进群众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基层动态     
《中国工运》2006,(8):60-61
●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工会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公司工会为更好地贯彻“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的主题,举办了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宣讲两部分。安全知识竞赛包括矿山安全基本常识、煤矿开采安全、通风与瓦斯、矿山、救护与自救等内容。安全巡回宣讲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巡回宣讲参与人数达到3500人。(王光华、刘玲)●西安公交总公司工会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标准化西安公交总公司为推动司务公开标准化,提高民主管理水准,公交总公司工会结合公交工作实际编制了《公交司务公开民主管理质量手册》…  相似文献   

17.
《重庆工运》2006,(8):36-36
人夏以来,重庆连晴高温,特别是近期以来气温大幅上升,给在一线生产作业职工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重庆市总工会即时召开主席办公会.研究酷暑季节慰问一线职工(含农民工)的活动,并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向一线职工送健康保安全促生产活动的通知》到全市各级工会,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启动慰问一线职工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变化的需要,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现对工会会员会籍管理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凡是符合《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的入会条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 (工作 )关系 (含事实劳动或工作关系,下同 )的职工,均可以申请加入工会,取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会籍。   二、职工入会由本人口头或书面提出申请,填写《中华全国总工会入会申请书》和《工会会员登记表》,经基层工会审核批准,即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发给《…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名词解释休息休假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所享有的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休息广义上讲包括了休假。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休息则是指工作日之间为保证劳动者恢复体力、消除疲劳而停止...  相似文献   

20.
协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救助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法》要实现立法宗旨,需要体现协调的理念,运用协调原则指导法律制度的构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需要协调与民事法律的关系,与劳动法律的关系,与社会保障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及《社会救助法》内部各项救助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