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强调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必须与整体外交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文章结合我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遇到的新课题,例举了10个方面的问题应作为进一步加强外交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例如,对当今时代主题,多极化全球化两大趋势,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系统的理论阐述;对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中长期战略问题的研究;以及外交与树立中国形象、外交与国内建设、外交与安全、外交与非政府组织、外交与大众传媒、外交业务与技术、外交与队伍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使外交学更好地服务于外交,指导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六种全国外交、国际关系核心期刊 4年 ( 1995 -1998)中发表文章的实证统计 ,证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活动并不活跃 ,现状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心 ;在研究方法上 ,研究人员尚没有摆脱对历史研究的依赖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10,27(4):94-104
学术共同体是否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变革,影响外交决策过程,影响程度如何,这是外交政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体系、国家和个体三个层次梳理了有关中国外交变革动力的现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交决策者的平行社会化问题。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基本确立了学术专业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共识。但因为元理论的缺失、西方话语主导等因素,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外交变革的影响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徐坚 《外交评论》2020,(1):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价值取向上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即旗帜鲜明地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初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与倡导涵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形成理论自洽,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与"两个决不会"思想,对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进行深刻洞察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历史哲学高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思辨与理论创新精神。习近平外交思想富于鲜活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敏锐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脉动、以新型全球化理念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等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使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升华,开辟了中国外交哲学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挑战和机遇并存,参与全球化是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为己所用。中国外交要完成开创并保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任务,需要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尽快完善并形成中国自身的国际关系理论。为此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次是充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三是分析借鉴外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合理成份,其中第一条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我们还有必要总结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尤其是回答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并使之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7.
高程 《外交评论》2013,30(3):1-19
本文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创新的视角下讨论东亚秩序研究的发展及其价值。区域概念及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驱动力显示,东亚秩序研究在中国的逐渐兴起既是国际关系学界寻找理论创新点的需要,也是在中国崛起的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进而,本文展现了近年来中国学界在东亚秩序领域的研究脉络和进展。选取的视角包括四个议题:思想和历史维度的跨学科关怀、来自古代东亚秩序的反思及一般启示、对于东亚体系和东亚秩序性质的讨论,以及传统"区域主义"视角在东亚合作中的适用及其局限。这些尚未形成体系的研究,体现出中国学者逐渐从忠实追随到开始认真反思以欧洲为模本的地区秩序研究范式,尝试走出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些思维定式的趋势。对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安全困境、联盟制衡等经典西方国际关系假说的批判性思考,引导出地区秩序研究在中国和东亚国际关系土壤中可能萌发的理论生长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学界已然意识到其对于学科的创新价值。在此环境下,立足自身的历史和困惑揭示中国与东亚及世界的关系,是中国和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实现平等对话的基础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进行梳理和类归,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视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其所隐含的价值论体系为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在呈现流派繁荣和学科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科学与伦理、必然与偶然对立割裂等一些哲学意义上的重大缺陷。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需在哲学层面加强基础性探索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参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强调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应更具鲜明的实践品质,并尝试提出了“和谐的国际社会”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概念和命题。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向度涉及人的交往活动和人的认识活动两大方面.前者主要包括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和世界历史的研究,后者则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和哲学史的研究.而文明史的研究可以将上述两大向度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多向度,意味着从业者必须努力拓展学术视野,积极建构更为宏大、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在理解和解释复杂的国际关系事实时具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国际关系学界正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学术研究,这是学科发展繁荣的又一可喜现象。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导思想,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我国几代领导人、政治家、外交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实践中提出的国际理论、战略和方针政策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1.
"国际体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所构成的整体。由于国际行为体的现实互动行为具有不同的属性,所构成的体系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从概念上讲国际体系具有多重属性而非一种属性。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阐述的权力、制度和观念所指涉的就是体系的不同内涵。在传统的国际体系观念中,权力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当代,由于体系中制度与规范的因素凸显,因此研究者已不能再以权力政治的简单逻辑来判断国家间的互动了。认识这一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进行战略评估都有重要意义。联系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进行这个视角的思考尤为重要。面对具有多重属性的体系挑战,中国只有处理好自己的战略排序,对涉及规范、制度、权力的互动作恰当安排,才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外交特权与豁免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践中,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损害相关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而且损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行为是国际罪行,是国际刑法规范的对象,适用普遍管辖原则。该行为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责任,因此,从国际法角度追究相关国家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是受害国的重要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吕碧城为个案,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对其思想观念和实践进行论述,展示其从思想到行动的转变轨迹,可以探寻近代知识女性从蒙昧到觉醒的变迁,揭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妇女运动的特点与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睦邻外交古已有之、于今为盛,构成了广义国际关系史中的一大独特景观。中国历代长期与自觉地坚持睦邻外交,既有以儒家为主、传统王道战略文化的主观原因,也有国家利益与实力对比的客观原因。只有将强调主观因素的建构主义与强调客观因素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才能比较充分地解释中国睦邻外交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与时偕行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林 《外交评论》2002,(1):24-29
文章指出中国入世后对外经济关系将进入一个多边框架下的多领域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作者分析了中国入世后对外经济关系变化的几个新特点,并认为入世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但也将会变加复杂。因而需要我们进一步切实做好几项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客观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同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的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从时代发展的视角、从强烈的危机意识中,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许多受到马克思研究方法启发的人尝试着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和解释国际问题。本文所讨论的葛兰西主义和批判理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尽管这两个国际关系理论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但根据它们对待马克思理论遗产的态度不同,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最密切联系原则被称为当代国际私法的最重要的法律适用原则,它在实现法律选择的弹性化和开放化,维护实质正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了这一原则的发展历史,然后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当代世界各国不同的做法,此后,文章对我国现行立法、《民法典》(草案)第九编以及《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中对该原则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一部分中结合世界各国的实践和我国立法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对在我国未来的国际私法立法中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国广告网和梅花电视广告库2004-2006年的最新案例,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运用等值效应理论和对百事可乐本土化进行分析.对外国广告本土化和中国广告国际化进行探讨,提出了全球化视野、本土化操作之策略,有助于增加国际受众的心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