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网上读到金教授"力挺'弃龙论'"的消息,颇为教授的勇气所折服.可惜的是"弃龙论"的原创人,那位党委书记--教授的顶头上司--却说自己并未主张"弃龙",媒体搞错了.这么一来,教授"力挺"演化成教授"挺立",只剩孤零一个人,想想不免感到滑稽.……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1月9至10日,东亚行政法学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大会在广州市举行。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应松年教授、会长马怀德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教授、台湾行政法学会理事长刘宗德教授、韩国行政法学会理事长朴正勋教授等来自东亚各国(地区)的行政法专家、学者共16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设置了"行政组织法制的完善"和"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两个主题,来自东亚各国(地区)的八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自由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贻健 《中国法学》2014,(2):303-304
<正>2014年2月21日,中国法学会正式公告了经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委员会评选,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议、决定产生的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和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其中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为(10人,按姓氏笔划排序):王万华(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石静霞(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申卫星,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冯果,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刘艳  相似文献   

4.
"有利被告"的实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13日,中国法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典礼。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是:海南大学教授谭世贵,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马怀德,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邱兴隆,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四川大学教授左卫民,北京大学教授陈瑞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外交学院副教授薛虹(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卢建平。1月14日,中国法学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新当选的十名杰出青年法学家就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了精彩讲演,本刊现将其中四位青年法学家关于刑事法治的讲演观点摘要刊发。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明楷应广东警官学院科研处的邀请,为广东警官学院第36期"教授论坛"  相似文献   

6.
史际春教授     
正史际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家》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起史教授在高校法学院系任教,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经济法总论、民商法总论、企业和公司法、竞争法、消费者法等。1995年史际春教授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担任"中共中央法制讲座"《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课题组组长,2005年担任"中央政治局学习讲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主讲人,2005年受聘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垄断法审查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史际春教授的主要代表作是:《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1992)、《经济法总论》(1998)、《论经济法的理念》(2003)、《"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  相似文献   

7.
霄汉 《比较法研究》2002,(3):118-122
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建所、<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15周年,200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北京友谊宾馆主持召开了"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国内外学者共30余人: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的沈宗灵教授、朱苏力教授、贺卫方教授、刘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邵建东教授;司法部黄风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振民教授;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和范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学者等;国外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的斯奇巴尼教授、日本中央大学的真田芳宪教授、永井和之教授等.  相似文献   

8.
柯岚 《河北法学》2007,25(3):182-185
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在批判其他法学理论模式陷入"现代化范式"危机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现代化范式"危机,邓正来教授提出了"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仍然是一种根据西方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9.
陈瑞华教授     
《法学杂志》2013,(3):4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9月至1995年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8月,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法学博士后研究。1997年  相似文献   

10.
《法商研究》2012,(5):161
8月2曰,由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和《法商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法学前沿研讨会"在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法学院召开。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新宝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特邀嘉宾、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全兴教授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1.
时讯点击     
正法律出版社举办《周健·军事法之门丛书》首发式暨周健教授从教30周年庆祝会2013年11月9日,《周健·军事法之门丛书》首发式暨周健教授从教30周年庆祝会在法律出版社举行。来自中央军委办公厅、军地多家院校、法制部门的50余名周健教授的同学和学生到会祝贺,并围绕军事法学如何深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思想进行了热烈研讨。周健教授是我国军事法学学科创建人之一。从教30年来,他先后在西北政法大学和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任教,现为武警政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学博士生导师。周健教授指导了60名军事法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军队法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证据理论与科学研讨会上,有中国学者从符号学、信息论角度谈论证据法,美国西北大学艾伦教授在座,忍不住含蓄地批评道:"我们研究证据法,还是要注重实际问题。"这使我想起几年前与同样是西北大学的萨尔茨堡教授等美国法律人座谈,国内学者谈沉默权、非法  相似文献   

13.
15岁那年,父亲让我到县城购麦种.他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店去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可当我看到种子公司的麦种时,我失望极了.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并且瘪瘪的瘦瘦的,远不如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我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育种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答:"是的.""怎么成色这么差呢?"教授解释说:"新一代杂交的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断定他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捞上一笔钱而已,于是,我果断地到个体种子店里买回几十斤颗粒饱满、通体金亮的麦种.  相似文献   

14.
罗伟 《检察风云》2007,(10):48-49
2007年3月23日,备受全国关注的"性爱光碟"敲诈医学教授案,在武汉市江汉区法院开庭.此案的被告张育军是一位有难言之隐的中年男人.当他妻子陪同他来到武汉治病,和偷腥教授苟合被他用性光碟套牢后,他向偷腥教授伸出了罪恶之手…………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在《法律与宗教》中谈到,在学理上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内在的"、"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徐斌  岳林 《中外法学》2010,(1):151-159
@@ 2009年11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和平崛起与中国法理学问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共收到参会论文45篇,经评审最终确定25篇研讨论文,分为"中国法理学传统的重述与批评"、"中国政制的历史流变"、"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宪政"和"司法改革和法治进程"四个专题进行主题研讨.四个专题分别由蒋立山教授、张中秋教授、桑本谦教授和陈柏峰博士主持.整个会议对中国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力求挖掘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法理学传统的梳理以及中国政制传统从古典向现代的演变引发了与会者的激烈争论.这次会议所提出的新问题,开拓的新视野,对中国法理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本刊拟分四个主题刊出研讨会上各位老师的主题发言与点评发言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得知郑成思先生去世,已是9月14日下午,在痛惜中国失去一位大师的同时,我也想为他做篇文章。"郑老师是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他的去世是我们国家的损失。"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俊海教授说。他向我推荐了郑先生的学生、社科院的教授唐广良。"我不想写。"没想到刚说明意图,唐广良立刻拒绝了我:"我与导师的感情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写出来的。"但他向我推荐了郑先生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的薛虹教授。联系上薛虹时,她的声音还略带哭腔,因为她刚刚在八宝山送别了导师郑成思。3天后,薛虹的文章发到我的邮箱。我被文中的郑先生感动了,为了给郑先生…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有两件事引发了媒体的持续关注。一件是邹恒甫教授微博爆料"北大奸淫门"。"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这条微博把北大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  相似文献   

19.
岁末年初,盘点正当时。回首2011,河南"瘦肉精"案、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诸多案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这中间,我们看到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与民生情怀,我们听到了司法机关惩治犯罪的正义回应和公正裁判,我们更读到了学者、媒体乃至普通公众对法治进步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在继《中国审判》杂志社推出2009年30大案和2010年20大案后,由本刊编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庭推荐、审定的《中国审判》2011年20大案再次出炉,并邀请著名法学家赵秉志教授、杨立新教授、赵旭东教授、刘春田教授、马怀德教授,分别从刑事、民事、商事、知产、行政等领域对案件进行精彩点评,与您一同回顾2011年颇具影响力、典型性的20件大案,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20.
现年49岁的叶青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致力于"公车改革"的探索,6次上书全国人大呼吁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