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孟举  肖金成  高远 《前线》2022,(1):58-61
电力指标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产业的计算尺。近年来,京津冀持续推动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工业减污降耗稳步推进;加快发展绿色运输,交通电能替代大力推广;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实现无缝衔接。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快解决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加大产业协同力度、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动实施区域差异化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有效促进区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2.
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琦 《理论建设》2012,(5):81-85
绿色发展是寻求经济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表着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从国外现代农业新的发展方向来看,也体现了绿色发展思路。我国正在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再重复已被发达国家摒弃的“石油农业”老路,必须用绿色发展理念进行谋划,把绿色农业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加快发展我国的现代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等问题。而实现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让绿色GDP理念深入人心,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层砸看,用绿色GDP代替传统GDP是一种进步,更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本质是绿色现代化。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绿色经济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玉萍  江伟 《当代贵州》2011,(13):58-59
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发、供、用”三管齐下,全力打造绿色电网、助推低碳生活,不仅在自身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效。商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绿色行动”走进用电企业,为打造山水和谐、绿色环保的新贵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玉萍  江伟 《当代贵州》2010,(13):58-59
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发、供、用”三管齐下,全力打造绿色电网、助推低碳生活。不仅在自身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效,而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绿色行动”走进用电企业。为打造山水和谐、绿色环保的新贵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玉川 《江淮》2012,(5):18-20
(一)今年的主题就是绿色发展,不仅仅是2012年,绿色发展更应该是时代的主题,或者说是21世纪四大主题之一,即和平、发展、合作与绿色。绿色发展是人类的理想和现实发展的追求。包括绿色社会、绿色经济、绿色自然。绿色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共同进化;绿色经济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态经济;绿色自然也就是自然生态环境,是按照生态属性和自然规律发展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高校构建绿色和谐校园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及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入手,论证了加强高校环境教育是建设绿色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并对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与时俱进地培育绿色创新人才的方式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绿色大学与和谐校园两种理念的比较,阐明了绿色大学理念在推进和谐校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党组织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更新思路、健全体制,将绿色大学理念融入高校党建工作,进而全面建设和谐校园这一科学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09,(3):F0004-F0004
矗立于内蒙古岱海湖畔的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在京能集团《岱海区域总体规划》的指引下,以打造绿色能源巨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使命,创新理念、科学管理,实现了企业与周边环境、当地百姓及地方政府的和谐共赢、共享共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理念之一,体现了全面小康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幸福观是实现绿色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逻辑起点,而辩证统一则是二者关系的基本特征。我们在推进物质小康的进程中也积极开展绿色发展转型的探索,但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在"十三五"时期,要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制度供给,抓好"两降低三提高",以实现用绿色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丁辉  郭广银 《求实》2017,(2):4-13
绿色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突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讲话,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历代中国共产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一脉相承.现阶段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执政环境的绿色化、主流文化的绿色化等方面.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指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彰显中国国际社会生态责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晶 《理论学刊》2023,(6):32-4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与低碳循环、区域联动与共同富裕、共享共赢与气候合作搭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链网结构;政府治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多元治理体系。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严峻、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绿色消费拉动不足及创新驱动赋能作用有待提升等制约因素。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重点关注如下方面: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产业根基;有效联动国内国际市场,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字赋能效应;优化推进区域联动机制,铺就绿色共富之路;大力支持企业绿色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统筹建设多元生态治理体制,形成蓬勃动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体制机制、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瓶颈、环境污染、国际压力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制约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新常态下,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已经不可拖延。绿色经济转型是后危机时期谋求新的增长动力、寻求改革与平衡、实现强劲可持续增长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中国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全力推动改革创新,通过完善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化绿色产业与能源结构以及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等路径,倒逼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贾正东 《唯实》2021,(2):60-63
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强调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些重要论述凸显出新形势下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启动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计划,旨在关注和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更...  相似文献   

16.
丁蕊 《党课》2006,(8):65-67
回首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始终与能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严峻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地球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在加速社会发展的同时,地球资源枯竭的危机也正一步步地向我们逼近,从人类社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可供长期使用的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这时,太阳能就进入了人类的视野。与传统能源不同,太阳能有着无公害、无枯竭危险、就地取材、能源质量高、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等特点,因此被称为未来社会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7.
李爱萍 《求实》2006,(Z3):158-159
我国的住宅从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可持续建筑发展到一个新的概念节能省地型住宅。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周期内,包括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中,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可持续建筑制定了四个原则:资源的应用效率原则;能源的使用效率原则;污染的防止原则和环境的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18.
唐兴军 《求实》2017,(9):32-42
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进入新常态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件,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行动指南。绿色发展与协商民主都强调平等协商和参与式治理,二者具有诸多共同的价值目标。关注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协商民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经济发展中充分考量公众的利益诉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协商民主机制的完善;创新民主协商机制与方式,以协商民主化解环境群体事件风险,构筑绿色和谐的公民社会基础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员工作为最具能动性的重要资源以及第一生产力的载体,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源更具有绿色发展的根本意义。员工绿色管理是近年来前沿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核心内容,在我国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的情境下,探讨这一问题可能会引致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巨大跃迁。绿色员工管理同样主张以人为本,特别注重员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员工、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和谐发展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绿色员工管理通过将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员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以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现象,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绿色、和谐、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体,而建筑能耗在大城市各领域能耗中占比最大,因此,绿色建筑发展成为绿色发展的最大关注点.多伦多主要通过项目实施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其经验可总结为: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设计、健全的市场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等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借鉴多伦多经验,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京市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一是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绿色建筑发展;二是强化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激励机制,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三是加强绿色意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绿色生产和消费参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