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在兰州、北京等几个城市随机抽样调查我国民众对色情业的看法、态度和公共政策等问题,调查后的资料分析显示:当前我国民众对色情业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民众对色情业已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其容忍度的高低受到从业人员与自己关系远近的影响;同时,在对待色情业管理对策的态度上,民众会受政府的态度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组织及其人员的行为既与官方对立也与民众对立,既被官方认为背于道德规范,也被民众认为背于道德规范。他们是出于个人目的,以违背社会道德的方式和手段,谋取私利。明清时代官府衙役,作为一类以不正当手段谋生者,应该是黑社会成员的一种先祖。黑社会成员不正当谋生的主要手段是强迫妇女卖淫、诱骗他人吸毒、组织他人乞讨偷窃或自己从事诈骗抢劫,色情业、赌博业和毒品业是他们不正当谋生的主要渠道。有效反制不正当谋生应该是反制黑社会的有效手段,因此应该普及教育,规范道德;保障就业,消除贫困;完善官制,优化法制。  相似文献   

3.
借助“深度伪造”技术,在以报复、泄愤为目的的色情型视频中,将特定对象的面部信息换到色情视频中,这不仅是对敏感个人信息的滥用,也是对公民具体人格权,即隐私权的侵犯。通过考察欧洲、美国对换脸色情视频的刑事规制路径,对比我国的规制路径,可以看出我国更为关注后续扰乱社会秩序的传播行为。因而,应以网络诽谤罪为进路,规制深度伪造色情视频的行为,从实质解释的角度理解深度伪造技术的手段行为对他人人格权的严重损害,并以此来确定入罪标准。同时还应认识到深度伪造色情视频的行为对文化价值以及文化秩序的冲击,采用一般人标准来认定伪造色情视频的行为是否达到严重的程度,并以此来判定公诉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计算机犯罪展望运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几乎无所不能,从金融伪造、信用卡欺骗、卖淫、有组织犯罪到色情文学、儿童色情以及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简直无奇不有。狡猾的计算机恐怖主义者可以攻破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对其发出威胁说,如果收不到大笔的钱就摧毁其系统。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已经对这种威胁伏首称臣了,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淫秽色情网站已经对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危害,但在对淫秽色情网站进行打击的过程中却存在种种困难,特别是电子证据的获取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违法犯罪,应该积极推动确立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设立专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标准化的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淫秽色情规制,是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和法律难题。美国1997年的雷诺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针对国会立法基于青少年保护立场对网络色情进行刑事处罚的合宪性问题所做的第一个判决。该案不仅回答了色情言论刑事处罚的合宪性问题,更是全面呈现了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限制、色情言论刑事处罚、刑罚规定的合宪性等一系列问题,也为我国当前的网络色情规制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习水案探析嫖宿幼女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水嫖宿幼女案引发了公众和学界对嫖宿幼女罪的质疑,认为该罪是对卖淫幼女的立法歧视,应予取消。从立法来看,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奸淫幼女)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是为了保护特别场所的幼女和打击、消除儿童色情业,本罪的设置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的增长速度和涨幅已经大大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更是成为政府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为化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世界各国都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其中,美国、日本、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备受关注,对我国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淫秽、色情物品和信息泛滥的现象严重侵犯了儿童成长环境权和成年人拒绝接触淫秽物品的自由权。现行刑法对淫秽物品采取了一刀切的严格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并不能达到维护善良风俗和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效果,有必要予以修改。研究儿童成长环境权的渊源、必要性和法律特征,树立成长权理念,构建成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色情的法学含义和特征;将"传播淫秽物品罪"修改为"传播淫秽、色情物品危害未成年人罪",并实施文化产品分级制度等配套措施,是保护儿童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党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防止儿童遭受各种形式的身心摧残、虐待、凌辱或利用,其中包括性虐待。 在人类不光彩的犯罪一览表中,对儿童的性虐待是最残忍、最令人发指的。它是对无防御能力的人人权的严重侵犯,而且,这一严重犯罪也暗示了一个重大问题,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贫困儿童处境悲惨。儿童的这种处境无疑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以儿童为主体的色情活动之普遍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利用儿童实现色情服务目的的主要形式有:强迫儿童卖淫、制作儿童色情画、拐卖儿童以及在家中或周围地区对儿童实施性虐待。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各国对于卖淫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英(英格兰和威尔士 )、美、澳、意、日等国家对于卖淫的社会和法律定义以及原因分析 ,可以使人们能够全面地认识卖淫现象 ,同时 ,也有助于进一步探求警察在治理卖淫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对协助组织卖淫罪的具体行为进行了细化规定,但是由于现实中涉淫类案件的犯罪形式复杂多样,加之理论界对法律条文的规定解释认识不一,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组织卖淫罪、协助组织卖淫罪及容留卖淫罪三罪的范围界定与罪名适用仍存在一定争议.围绕组织卖淫罪的基本特征,厘清其与协助组织卖淫罪、容留卖淫罪的界限,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358条的设置为学者诟病。组织卖淫罪的组织性界限不明,但当我们将组织卖淫罪限定在满足场所条件和人员规模条件后,各罪的界限开始清晰。组织卖淫罪的客观行为涵盖了强迫行为。当组织卖淫活动中出现强迫行为时,应以组织卖淫罪认定。本条规定的五项加重情节全部适用于组织卖淫罪,第(二)项至第(五)项适用于强迫卖淫罪。加重情节“强奸后迫使卖淫的”之强奸行为与卖淫行为存在顺承关系。强迫幼女卖淫无需对“幼女”的明知。在认定淫业犯罪时,应放弃对卖淫次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外对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有着一致的认识.中外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共同点有:处置主体相同、处置目标相同;不同的是:关于"群体性活动"对社会程序的影响的认知不同,警察所持立场和执法理念不同;处置方式中的处置原则和处置警力的动员与指挥体系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一贯坚持严禁卖淫嫖娼的立场 ,在新刑法中有关禁娼的规定已经体系化。但社会上“繁荣娼盛”、“嫖娼无害”等错误观念干扰了禁娼行动的进程。而我国台湾地区长期沿袭公娼制度 ,虽然一度带来畸形的经济“繁荣” ,却又引起社会风气败坏 ,艾滋病流行、拐卖人口等刑事犯罪猖獗 ,其政治、经济的负面影响深远 ,对“繁荣娼盛”论者实为前车之鉴。目前 ,我国台湾政府一方面迫于舆论采取逐步取消公娼制的步骤 ,其防制未成年人性交易的措施值得称道 ;另一方面其禁娼政策流于形式化 ,使地下色情活动日趋严重。本文反思海峡两岸禁娼立法及其实践所得结论为 :关键应从严治官治警 ;其次应全面提高妇女的素质 ,包括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能力等 ;在禁止嫖宿雏妓即防范对儿童的性侵害方面 ,应与国际社会建立一致的严惩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卖淫嫖娼违法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活动隐秘性强以及我国失控的艾滋病患者人数多等原因,卖淫嫖娼活动中存在的艾滋病传播隐患很大。管理失效,监控机制缺乏,检测手段落后,公安民警防治意识淡薄以及卖淫嫖娼违法人员的侥幸心理等是目前查处卖淫嫖娼活动中阻止艾滋病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加强宣传教育、检测、管理和对卖淫女的帮教工作等是阻断艾滋病通过卖淫嫖娼活动中传播蔓延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收容教育是我国处理卖淫嫖娼行为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建国初期对于查禁卖淫嫖娼行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收容教育制度却相当薄弱。面对卖淫嫖娼行为屡禁不止的现状,完善并强化收容教育措施,控制卖淫行为中最紧迫的衍生问题——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将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时于思想路线来说,理论创新应当是它的题中之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理论界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的理论使人们对思想路线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江泽民提倡的理论创新又把人们对思想路线的认识向前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人与文化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脱离文化的人,也没有脱离人的文化。文化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实现人的现代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功能,在批判地继承中整合创新,在构建中华文化新体系中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时尚美学:感性存在的美学风格与大众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典型后果,文化时尚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视听观闻、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甚至在更深度层面上重塑着人们的存在样态。从美学维度审量,时尚风行是基于现代人感性存在的快感体验与大众向度,是大众文化内在活力与文化市场机制外的民间智慧的体现。无信仰的繁盛与无原则的喧哗成为当今时代大众文化的普遍性样态,崇高品格的匮乏与英雄人格的稀缺成为消费时代文化被金钱和功利普遍"钙化"的综合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