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辜鸿铭 《法制博览》2008,(22):30-31
我曾听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魏风华 《法制博览》2009,(19):63-64
唐朝富拯,四方艳羡。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邻邦日本在那时候积极吸收华夏文明,为此多次派出庞大的使团,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即著名的“遣唐使”。实际上,从隋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日本就开始往中国派遣学习参观团了。隋朝时,一共来过四拨日本使团。到了唐朝,日本派遣使团的频率就更为频繁了。据记载,有唐一代,日本一共往中国派遣了19批“遣唐使”,其中实际成行16次。使团的规模往往很庞大,少则百余人,多则五六百人。  相似文献   

3.
柏杨 《法制博览》2009,(2):35-35
有人早就讲21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美国人上自学者,下至贩夫走卒,马上就加以否认,21世纪决不是美国人的世纪,那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日本人马上就否认,21世纪不是日本人的世纪,而是你们其他国家的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反正不是我们。只有我们中国人乐此不疲,这是我们的世纪。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傅高义  高汐 《南风窗》2012,(1):46-47
在邓小平卸任后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人们,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很难了解邓小平在变革初期面临的问题有多么复杂和困难。邓小平的角色1992年当邓小平退居幕后的时候,他已完成了150年来中国历任领导者孜孜以求却未能达成的使命:他和他的同事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但在达成这一使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这是个足以让观察者失去描述能力的时代,时不常就会出一档子事,让人心惊肉跳,让人莫名其妙,挑战人的承受力,也挑战人的想象力。就像徐志摩当年的感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的,没人知道明天还会发生什么更奇妙的事情。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溃败,社会溃败而不是社会动荡才是中国最大的挑战,表现在权力不受约束,潜规则盛行,社会底线失守,强势集团肆无忌惮等。日本青年加藤嘉  相似文献   

6.
中国将使用经济柔道,在日本自己的重商主义游戏中击败它。 现代的日本人并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敬重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07,(24):7-7
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都令人羡慕,两个国家的未来也紧密交织在一起。仅在上海,就居住了2万名日本人。而在日本的中国人数量更加可观:50万人的中国合法移民是日本的最大外国人群体,这些人不仅仅是厨师或者只是在便利店里值夜班,有超过8万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大学里学习,占了日本外国大学生数量的2/3。  相似文献   

8.
一、感谢日本人帮助中国人首先接受社会主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双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隋朝、唐朝起,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文化传输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起了积极推进作用.18世纪末,日本比中国先接受西洋思想文化的影响.1868年明治维新前后,先进的日本人开始用汉字的组合词或古汉语已有的词汇来翻译反映现代西欧思想文化的新名词.例如,本书书名所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这四个名词,首先都是日本人精心翻译的,到20世纪初才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书刊中来.中国人自己起先把流行于欧洲的社会主义一词,意译为“大同之议”、“贫富均财之说”、“安民之学”、“人群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春 《法制博览》2008,(16):4-5
20年,日本和中国换了个位 20多年前,一位中国银行家带着一个考察团在德国杜塞尔道夫市中心商业区散步,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马路中心急驶而过一辆敞蓬跑车,车上两个年轻人挥拳扬臂地用德语骂了一溜话后扬长而去,考察团的人都蒙了。原来是德国人把这些中国人当成了日本人,他们骂的是“日本人滚蛋”。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11,(23):12-12
1.邓小平的遗产:伟大的稳定器【英】《经济学人》10月22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大规模经济增长让不少人对现在的制度感到满意。中国共产党应该就此感谢一位个子矮小、烟不离手的人,他在近15年前逝世:邓小平——中国在1978年至1992年间的最高领导人。傅高义的新书认为,他是当代历  相似文献   

11.
邱兆锋 《南风窗》2010,(9):42-43
<正>市场就是一场勇敢者的零和游戏,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成败,还有待时间的检验。4月伊始,自主品牌后起之秀比亚迪正式接管全球著名模具生产企业——荻原公司在日本的一家工厂。今后,在日本生产的高精度模具将运送至比亚迪在中国的生产线使用,而比亚迪的中国员  相似文献   

12.
黄宗良 《当代世界》2013,(11):11-15
"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1]这是邓小平在苏东剧变时就作出的判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冷战后20年来的历史发展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是很中肯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11,(1):80-80
看了贵刊去年12期发表的《唐伯虎名画抗战奇遇记》,心里总觉得咱们低估了日本人的智慧。日本侵略中国攫取中国文物的贼心早已有之,早在1926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日本就成立起负责搜集中国和亚洲国家珍贵文物的专门机构“东方史馆”,将中国几乎所有稀世珍贵的重要文物一一编号列成目录,作为伺机攫取的目标和对象。中国明代大画家唐寅的名作《金山胜迹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科学地制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战略高度对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成功探索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提出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时代即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15.
赵坚 《南风窗》2010,(12):86-87
<正>日本古代自然灾害频仍,经常发生食粮匮乏,为了减少"口粮"负担,老人和幼子首当其冲。弃老戕幼,这在以"孝"、"仁"为人伦中心的古代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日恢复邦交以来,"一衣带水"就成了形容两国距离的"专用词"。的确,乘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就能从上海飞到大阪;两国的旅客往来,光上海浦东和虹桥两个机场,一天飞往日本各地的航班就有近百个。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2009年到日本旅行的中国大陆游客超过100万人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法制博览》2009,(17):13-13
《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相似文献   

17.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41-45
大和族作为现代日本人的民族起源,其骑马民族的渊源与中国在文明深层结构里是相冲突的,但长期以来,它却有一种亲近中华正统的不自觉意识,直到西风东渐的最近150年里,这一传统发生了大断裂,日本倏然投向西方,只在需要利用中国时才拉中国一把。  相似文献   

18.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时受到的礼宾待遇是对重要国家的政府首脑的破格礼遇,而非通常意义上国家元首享有的正式礼遇。美国给予邓副总理政府首脑的礼遇主要是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发展和邓小平的重要地位,不给予国家元首的礼遇则是考虑到了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现实和美国自身的外交需要。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战略文化与中国人日本观的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儒家的战略文化是建立在“仁”、“礼”、“和”三个重要理念之上的。在此理念上体现的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看法,具有时间早、认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两个特点。这些理念也体现在被日本误解的中国人的“中华思想”和“民族主义”以及当前对日本的看法之中。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理事长濑户宏教授应邀访问中央编译局并作了题为"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的学术活动及其变迁"的学术讲座。在讲座中,濑户宏教授介绍了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的发展概况、特色以及它与亚洲政经学会在研究立场与关注领域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