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左通高1.2厘米,长4厘米,宽3.2厘米,重10.9克。金托为椭圆形,镶一颗淡黄色蓝宝石。右通高1厘米,长4厘米,宽3.4厘米,重11.7克。  相似文献   

2.
文物鉴赏     
<正>战国上图:长37厘米,宽14厘米,厚4.6厘米,孔径2.5厘米;下图:长9.3厘米,宽24.3厘米,厚5.5厘米,孔径2.5厘米。1972年江陵纪南城外南郊红光村出土。墓中出土彩绘石编磬共25件,保存基本完好,而且音质优美,音域广阔,音响清脆,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先秦石编磬,如今仍能演奏出十分悦耳的乐曲。  相似文献   

3.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高10.7厘米、口径15.7厘米、圈足高4.6厘米、圈足底径4.5厘米。泥金龙纹瓷锺为一对,大小、纹饰均同,出土于前室西壁漆木案上,属墓内祭奠用品。  相似文献   

4.
文物鉴赏     
<正>青白瓷莲纹温碗酒注宋,蕲春漕河宋墓出土。注子高16厘米,腹径14厘米,底径8.2厘米;碗高13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0.9厘米。酒器,由温碗及酒注组合而成,温酒时碗中注入温水,将注子中的酒加热。此器造型规整,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精品。  相似文献   

5.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左长16厘米,头宽6.8厘米,重31.1克,存嵌宝石12颗;右长13.3厘米,头宽6.4厘米,重30.3克,存嵌宝石11颗,为直插式簪。  相似文献   

6.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通高7厘米,底座直径7厘米~7.8厘米。由金质椭圆形喇叭状底座和白玉镂空龙纹顸  相似文献   

7.
1989年5月,济南市大明湖小学(原府学文庙所在地)在大成殿四周砌筑安全围墙工程中,发现卧埋于土中的“宣圣遗像”碑,即孔子画像碑。碑身已断为两截,经考古专家考证,孔子画像碑系济南文庙大成殿于明嘉靖年间重新大修以后,镌刻了这尊孔子画像碑,供奉于庙内的遗物。该碑由碑身和碑座组成,碑首为半圆形,碑身高215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碑座高60厘米,宽  相似文献   

8.
单补生 《黄埔》2013,(3):73-75
笔者收藏一册《中央警官学校甲级警官训练班第一期同学录》(以下简称本录),民国卅六年(1947)出版,纵27厘米,横19厘米,纸质精装,紫色漆布封衣,品相甚佳。封面居中印于右任题"中央警官学校甲级警官训练班第一期同学录"烫金字。内页有:1.序言、题词;2.总理遗嘱、校长肖像;3.校训、校徽、校旗、校  相似文献   

9.
据古籍记载:孔子身长9尺6寸,可谓是巨人。但考古发掘证明,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高。是什么原因使孔夫子高了如此许多?原来是作为长度单位的“尺”不同。战国时一尺为22.5厘米;汉朝时一尺为23.1厘米;三国时一尺为24厘米;晋朝时一尺为24.5厘米;隋朝时一尺为29.6厘米;唐朝时一尺为30  相似文献   

10.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梁庄王墓中出土了6件金帽顶,都是元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十分珍贵。这件金镶宝石帽顶高7.5厘米,直径4.8厘米。由五重瓣的黄金质地莲花底座和橄榄形无色蓝宝石硕饰组成,金莲花底座现存宝石10颗,座顶端镶有1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蓝宝石。此文物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1案例伤者刘某,男,32岁,个体户。某日与人发生纠纷时被人用砖头打伤头面部。检查:伤者前额部有一处挫裂创,总长度为5.1厘米,其中发际以上的长2.1厘米,发际以下的长3.0厘米;右枕部有一处头皮挫裂创,长2.2厘米。2讨论如果严格按照两部两院《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规定:头皮钝器创口累计长6厘米;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厘米构成轻伤。多种损伤均接近本标准的,可视具体情况,综合评定。按规定发际以下的算面部,发际以上的算头皮,刘某头皮钝器创口累计长度为:2.1 2.2=4.3厘米,未达到6厘米,未构成轻伤;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为3.0厘米,…  相似文献   

12.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3.2厘米,宽6厘米,厚0.9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三号墓出土。楚国的琢玉手工业十分发达,玉石器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都经过锯截、琢磨、穿孔、雕刻等工序,最后都经过打磨抛光处理。  相似文献   

13.
文物鉴赏     
<正>元末明初高35.4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11.2厘米。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瓶肩部饰一周莲瓣纹,下饰缠绕牡丹纹。腹部饰四爪云龙纹,下有卷草纹。足部饰仰覆莲纹。此瓶与四  相似文献   

14.
<正>战国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通高48厘米,宽8.3厘米,厚0.5厘米。整体为一条大龙,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1根玉销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37  相似文献   

15.
文物鉴赏     
<正>战国早期通高24.3厘米,长20.8厘米,宽18厘米。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盛食具。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盖和双耳浮雕的盘龙,有角有目,有鳞有爪,加上鲜艳的彩绘,犹如跃动在云彩间的游龙,十分生动。  相似文献   

16.
詹森杨 《春秋》2020,(2):66-69
鲁国大玉璧,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1977年出土于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该玉璧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玉料呈碧绿色,扁平体,正圆形。内外缘各有一周廓,两面纹饰相同,璧面上纹饰以绹索纹分为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饰阴线刻合首双身龙纹,用绹索纹分别相隔成三组和五组;中层密布排列均匀浅浮雕的谷纹。  相似文献   

17.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高26.4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2厘米、壁厚0.1厘米、重868.4克。造型为椭圆垂腹,有盖,盖顶上有一桃形钮,流上翘,加上弯曲弧度优美的壶把,整个金壶的造型典雅大气,制作工艺为捶揲、金焊。  相似文献   

18.
文物鉴赏     
<正>战国通长115厘米,宽5.5厘米~7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调律器。整木雕制,器身中空为音箱,据两端弦孔,原张施五弦,出土时弦已朽佚。器身绘有神人跨龙飞天和十二凤鸟图案传说夏后启上天得乐和皇帝命伶伦仿凤鸟定十二律,  相似文献   

19.
<正>黄地粉彩"佛日常明"碗清,乾隆。碗高7.3厘米、口径16.1厘米、底径6.8厘米。碗外壁以黄釉为地,其上绘缠枝莲花纹托出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以蓝料书写"佛日常明"四字。底部青花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款识。  相似文献   

20.
毛洪东  姜保国  杨丁 《春秋》2013,(6):38-39
2011年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即墨古县衙院落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王万甡退兵碑得以重见天日。该碑现藏于即墨市博物馆,碑为长方形,长206厘米,宽75厘米,厚16.5厘米,大理石质,碑座已佚。碑文楷书,15行,满行40字,共455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