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孟秋菊 《党史文苑》2008,(10):53-56
目前学界多是从消费角度来认识消费和谐内涵的,把消费和谐看成是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事实上,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理想状态.显然.这需要消费者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在认识消费和谐内涵时,不能仅从消费角度.而应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竟 《党的建设》2008,(3):21-2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及行业之间特别是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均呈不断上升趋势,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不仅损害社会和谐,而且还导致多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降低,消费倾向下滑,最终制约经济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分配、和谐及发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系统治理收入不公平的问题,按照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创造合理的分配格局,使这一分配格局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以消费为主要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和谐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5.
对内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与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党先后提出的两大发展战略。两个和谐思想遵循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了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潮流,是我们党依据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新认识。两个和谐思想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曲彦  林强 《党史文苑》2012,(12):57-58
马克思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发端于对自然、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定,集中体现为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其内在动力。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在于:通过重塑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修复环境创伤;有助于构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从人的素质提高的角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其为指导,社会发展应当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及必须始终注重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在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大职能(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分析,探讨政府职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具体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必须深刻地理解这一论断的内涵和意义,并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于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不仅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更要关注它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一、和谐”是一种文化境界“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等相区别,是指社会的内部结构均衡稳定、社会运行安全有序、社会管理(自我调节)有效顺畅、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整体状态,即一种高度有效的“自组织化”状态。就是说,和谐不和谐,并不在于有无内外部差别、矛盾和冲突,而在于自身是否能够持续有效地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和对抗。所谓社会和谐,指的主要是这样的社会结构、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生产能力增长的基础上,基本消除贫困,实现充分就业,享受更好的卫生保健、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和谐的社会氛围。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  相似文献   

11.
张永光  卫小将 《探索》2011,(1):139-14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分别从四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具体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成为社会建设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新途径;将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任务;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拓新了民生建设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协调发展有内在的规律性和规定性。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均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社会发展是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王毅平 《理论学刊》2006,(11):12-14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经济近20多年来的迅速发展带来社会的巨大变化是极为有力的证明。但是,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了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因此,我们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4.
收入差距如果任其扩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已取得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在考虑这一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从社会稳定、共同富裕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然而,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会制约消费的内涵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对此我们应有全面充分的认识。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着消费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分为外延型和内涵型两种基本类型一洋,消费的增长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以消费量的增长为主,主要靠扩大消费品数量的消费增长方式,称之为外延型消费,与之对应的是单一化、低级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自环境演化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地球科学工作者来说,就必须深入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我想从一个地学工作者的角度,从环境变化的角度,谈谈对这个命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8.
蒿建中 《实践》2008,(10):47-47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展,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  相似文献   

19.
福州,作为海西重镇,福州省的省会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落实“十二五规划”具有示范作用。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3,(20):58-59
「党员应知」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