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3,(11):27-27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当时创办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3,(11):46-46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决策。经济特区(也叫出口特区、出口加工特区)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其中包括允许外国人及其公司、企业直接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等事业。  相似文献   

3.
孔建华 《新视野》2013,(1):81-84
文化中关村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借鉴科技产业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益经验与做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中关村建设的途径是,在北京南部或东部地区,创建一个与中关村同等规模的文化创新示范区(或文化经济特区),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破解北京文化产业瓶颈,实现赶超型发展.它是首都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是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创造新北京故事的重要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济特区不仅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在特区中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改革刚起步就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呢?第一,邓小平同志是从全国范围改革的高度提出建立特区的。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不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 想,而且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总框架。首先,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人们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 以来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偏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其次,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 下,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 程。再次,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帮助中 国人民闯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四,邓小平经济特区 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 利回归,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政策、重大举措和理 论,都是从特区建设实践和邓小平特区经济思想基础之上延伸、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杨柏 《当代贵州》2014,(2):66-66
正1月6日,贵安新区获国家批准正式设立,这是自《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后,又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点睛之笔。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以及几个"新区"的设立,更让人看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在各单元部署动力源,借鉴"动车组"结构,推动经济稳速和加速的新思路。我不清楚是否可以把如今的各个新区解读为"新的经济特区",但确实也看到发展经济特区带动一国一个区域的发展正在成为一种世界现象。比如俄罗斯、印度、越南,甚至朝鲜都在设置经济特区。这使我想起了七八年前,我和上海  相似文献   

7.
所谓结构性超常规发展,是指省域内局部区域或产业在国家和省的特殊扶持下,内在的生产力超常规迸发空前能量,推动区域经济或产业经济超越传统的常规发展模式超常规跳跃发展。美国开发建设田纳西流域、日本开发建设北海道、原苏联开发建设西伯利亚、原德国开发建设鲁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等,都是成功实施结构性超常规发展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以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增长极带动省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全国经济高速度增长的结构性超常规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正>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后充分肯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外交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中英联合声明》签署,标志着香港的回归尘埃落定。原本出现波折的中美关系在里根访华后得到改善,并持续向前发展。更令人欣喜的是,长期受困于安全问题的中苏关系也逐渐松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最初一般都表达为"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陈云一贯倡导支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对外开放的历程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经济特区的创建。经济特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事物,陈云的思想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改变。陈云对经济特区的态度经历了谨慎支持、总结经验到公开赞成的逐渐变化的过程。陈云的思想变化过程蕴涵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央提出的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味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谓新,是指在总结对外经济开放经验的基础上,现在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了:继宣布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又将把拥有100多个县市、约1.6亿人口的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明确提出整个沿海地区经济要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明确提出加快沿海经济发展要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外贸体制改革已到了非上马不可的时刻,并且强调对外经济交往一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办事。  相似文献   

11.
书 讯     
《中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珠海卷》一书出版 为反映经济特区党委在领导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与经验,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牵头,组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的党史研究室分卷编写《中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丛书。《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提供的劳务数量,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和质量上的提高。经济增长也许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取得经济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和过程,是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特区经济上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是以利用外资为主,产品主要是出口。(二)特区的经济活动,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主要依靠市场调节。(三)对外商来经济特区投资,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出入境管理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四)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19):32-33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迅速崛起的“特区精神”。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并逐步带动内地发展的地区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符合商品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光辉成就。沿海地区先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面对这种特殊的国情,采取什么样的地区发展战略,是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果断地决定实行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并逐步带动内地发展的地区发展战略。先是在沿海南部地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市兴办经济特区,继而又相继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又称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威地区经济对外开放或对外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进出口总额以外币计算的则需按市场汇率换算成本国货币)。例如,  相似文献   

17.
创建经济特区,是经邓小平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0年至1982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期间,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直接参与创建经济特区的实践。他多次赴广东、福建两省,致力于经济特区的选址、规划,千方百计地协调解决经济特区在创建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积极参与在广东、福建两省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制定《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工作;率领代表团出国考察出口加工区,总结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经济特区建设和制定系统的特区政策提供参考。江泽民为经济特区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珠海经济特区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是我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1979年3月,国务院批复珠海撤县建市。1980年8月,成立珠海经济特区。近三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珠海按照中央“三步走”发展战略,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敢为天下先,在珠海经济特区的建设过程中,经历特区的建立、发展到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历史进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9.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包括了解内蒙古,当前是我们开展对外宣传的最佳时期。在国内,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需要资源、能源、原材料,而我们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在这些方面双方各有优势,可以互惠互补,所以我们宣传自己的优势,有利于同兄弟地区的横向联合。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宣也是生产力。从国内国外形势看,有这样一个好的时机,加上我们的主观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对外宣传工作一定能有一个新的突破,取得更大的成绩。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新时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这就必须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试验,待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国推广。经济特区便是这种改革与发展的最佳试验场所。超前创新是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特殊历史使命,没有超前创新的实践,经济特区也就不特了创新,把经济特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经济特区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一、经济特区是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者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说,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干。江泽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