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病毒悬浮液之制备:将口蹄疫病毒材料研磨制成10~(-1)悬液,加抗生素处理4小时后,再稀释成10~(-2)、10~(-3)……各种滴度备用。 二、麻醉溶液之配制:秤取水合氯醛15克、葡萄糖15克,同时溶解于100毫升生理盐水中,用滤纸滤过后,经高压消毒或煮沸消毒则可应用。 三、麻醉方法:牛保定后,静脉输入麻醉液80~150毫升(视牛个体大小和营养状况而定),几分钟之内,牛麻醉而卧倒,便可立即接种。  相似文献   

2.
一,将口蹄疫病畜水泡上皮组织,置于玻璃双碟中,以灭菌生理盐水连续冲洗3次,滤纸吸干,秤重后置消毒乳缽中剪碎,加入中性玻璃砂,充分研磨,用生理盐水或pH7.6的磷酸盐缓冲液制成1:3悬液,每毫升悬液中应加青、链霉素各1000单位,置室温下两小时,每隔10分钟振荡一次。然后以3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吸取上清液作为感染材料。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地根据需要逐渐开展口蹄疫O、A两型弱毒疫苗的共同注射,以节省时间与力量,为群众所欢迎。但接种后牛、羊产生抗体如何,国内资料甚少。农业部兰州兽医药品厂对用于生产血清的牛只进行了O、A两型口蹄疫预防注射,我所亦对在徐家坪饲养的健康黄牛、绵羊、山羊进行了O、A两型疫苗的预防注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采血分离血清作乳鼠的血  相似文献   

4.
使用强毒测定口蹄疫苗免疫动物之效力是最准确之方法为各国所通用,直至现在仍不失为一可靠之方法,1951年英国动物病毒研究所Skinner探索乳鼠对口蹄疫毒有感染性后,  相似文献   

5.
全国各地根据需要逐渐开展口蹄疫O、A两型弱毒疫苗的共同注射,节省时间与劳力,为群众所欢迎,但对牛接种后产生抗体如何,未能选定适当条件进行测定。由于农业部兰州兽医药品厂用于生产血清的牛只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口蹄疫疫苗预防注射,同时经常进行采血制造血清,便于获得试验血清,故选定该厂牛只进行血清保护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指数。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之目的在于明确疫苗的毒价与产生免疫之关系。当大量生产疫苗时毒价达到多少才能出厂(合格),既降低成本又能安全有免疫力,所以做此初步试验。 一、疫苗(为本所实验室制造): (一)6501批氢氧化铝苗:1965年9月14日制造,保存近8个月。含10%OMⅡF_(131)R_1毒。注射前对乳鼠毒价为:10~(-4)~4/4;10~(-5)~2/4;10~(-6)~0/4;10~(-7)~0/4,最小致死量为10~(-5.5)。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保存时期亚洲Ⅰ型口蹄疫(AsiaⅠ)3株牛源强毒株回归牛体,经乳鼠传代、转适BHK-21传代细胞、用BEI灭活,制成双相油佐剂疫苗免疫豚鼠,对各个毒株的毒力、免疫原性、血清中和抗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广谱性以及各种制苗材料的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从中选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和抗原谱较广的AsiaⅠ CF3株作制苗用种毒.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兽医工作者熟悉的传染病。但作者作抗猪瘟血清效力试验及参与猪瘟免疫程序试验时,人工接种猪瘟石门系强毒,其死亡猪的病理变化,与文献记载及作者过去从事猪瘟血清效力试验时所观察到的均不一致,病变大为退化。为了探讨其原因,作者选择部分猪瘟病死猪的病变材料进行整理,并提出肤浅的见解,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病毒受体牛源β1亚基基因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口蹄疫病毒试验感染康复牛肺组织中克隆了β1亚基基因,并对其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牛β1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 397个核苷酸,编码798个氨基酸,含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中信号肽由2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708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41个氨基酸组成。与GenBank中的牛β1基因的同源性达99.5%,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共有12个碱基发生了变化,引起第217、247、268、281、321、691、709位的氨基酸改变,分别由F、S、W、V、H、Y、V变为S、P、R、G、Y、C、G。牛β1基因与猪、猩猩、猫、犬、人、小鼠和鸡的β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89.3%、91.6%、90.2%、89.6%、85.4%、75.6%,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93.7%、97.5%、96.7%、94.2%、93.2%、84.1%。牛与猪β1亚基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一)琼脂的净化:琼脂应选购杂质少毒性不大的优质琼脂。例如: 海燕牌条状琼脂(中国) Bacto agar(Difeo美国) Agar fine Powder(日本) 以上琼脂均可先配成5%的浓度,加热溶化并乘热用大离心机沉淀,也可加适量的CaCl_2加速沉淀,或者自然沉淀(高压15榜121℃30分钟,随后2~5磅维持2~3小时),  相似文献   

11.
副结核病是对牛危害较 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该病的感染极为隐蔽,经过又漫长,因此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在无结核病而有副结核病的牛群,对新生犊牛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是防制该病的有效方法,但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能引起牛对结核菌素敏感,出现禽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阳转,而禽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又是诊断无症状的副结核病牛的一种方法。因此,揭示牛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苗后对禽型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规律,对该病的兔疫监  相似文献   

12.
(一)进出试验楼及弱毒区的消毒: 1.工作人员进试验楼里工作,先进更衣室脱去一切衣物及所携带用品,装入衣柜内,通过浴室到内更衣间穿工作服,换拖鞋,始准进入试验室或动物舍。工作完毕,通过内更衣间,将工作服在内更衣间脱去放入衣柜内,换上拖鞋进入浴室淋浴。凡接触强毒者用肥皂洗,停水时用一桶水洗,后至外更衣室,穿上衣服外出。  相似文献   

13.
用牛O型和A型口蹄疫(FMD)双价灭活苗免疫小白鼠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其病毒特异性T细胞增殖应答,相应抗原对免疫组淋巴结细胞的刺激增生作用高于未免疫对照组;通过氨基黑-10B比色分析法检测了其致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免疫组为14.3%~15.5%,未免疫组为3.2%;通过常规毛细管法检测了白细胞移动指数(MI),免疫组为0.75和0.70,未免疫组为1.13。以上3项检测结果经F检验,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小白鼠接种牛O型和A型FMD双价灭活苗后,激发了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Cowan和Gravee(1966)曾描述过被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组织中出现一种群特异性抗原。这种抗原可能是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的,不是病毒的结构成份,故称之为VIA抗原。然而,Rowlands等学者(1966)报告说VIA抗原可能是病毒结构成份。  相似文献   

15.
一、反应要素: 1.溶血素:生药厂出品; 2.补体:新鲜健康公海猪血清; 3.红血球:2%公绵羊红血球悬液; 4.血清:口蹄疫O、A、C、ZB型高免海猪血清, 5.抗原:病畜水泡皮毒。  相似文献   

16.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鹅细小病毒 (GPV)B株的全基因序列 ,针对GPV的VP3保守基因设计了 1对引物 ,建立了GPV的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GPV能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 4 41bp的特异性片段 ,而对鸭瘟病毒 (DPV)、鹅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 .coli)O8和O1、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NGVEV)呈阴性反应。该法检测GPV核酸的灵敏度可达 0 .4 7pg ;对GPV强毒皮下注射感染雏鹅各器官的检测结果表明 ,感染后 8h即可从心、肝病料中检出病毒DNA ,感染后 2 4h可从延髓、胸腺、胰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腔上囊、心、肝、脾、肺、肾、血液、小脑、直肠、肌肉、粪便中检出GPVDNA ,感染 4 8h后可从骨髓中检出病毒DNA ,感染 312h后仍能从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心、肝、肾、粪便中检出病毒DNA。病毒分离阳性的可疑病料PCR检测为阳性 ,对临床送检病料的检测结果表明 ,PCR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17.
猪瘟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国内外学者作过大量的研究。在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猪瘟病理变化具有多变性,与文献登载的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查该病的原发性病变和继发性病变,揭示猪瘟诊断的特征性病变。作者对35头人工接种石门系猪瘟强毒后发病死亡的猪做了系统的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述病理变化特征,探讨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网状纤维是全身组织的支架。当器官组织遭受破坏或发生改建时,网状纤维则呈现胶原化、凝聚或溶解液化等各种变化,即使是一些很小的坏死灶,在H.E染色的切片中很不明显,但用网状纤维染色则可得到清晰的显示。因此网状纤维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有着极大的  相似文献   

19.
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致病菌株的特异性抗原ESAT-6(PE)和CFP-10(PC)分别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PPDB、PE、PC和PE-C(PE、PC等量混合)作为4种刺激抗原(以PPDB作为参照),分别体外平行刺激56份已知的牛结核病阳性牛全血和460份阴性牛全血,孵育、收获血浆,采用间接ELISA检测产生的IFN-γ水平。经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分别确定PPDB-IFN-γ、PE-IFN-γ、PC-IFN-γ和PE-C-IFN-γ的阳性判定最佳临界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据此进一步分析PPDB分别与PE、PC或PE-C联用(PPDB-PEIFN-γ、PPDB-PC-IFN-γ、PPDB-PE-C-IFN-γ,串联和并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PE、PC的分子质量分别为27.8ku和16.4ku;PPDB-IFN-γ的最佳临界点为0.02,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92.2%,PE、PC、PE-C的最佳临界点相同,均为0.01,其中PE-C-IFN-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92.9%和95.7%;联用时,PPDB-PE-C-IFN-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串联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6.5%,并联时分别为98.2%和91.3%。PE-C-IFN-γ的敏感性比PPDB-IFN-γ低1.7%,但特异性高3.5%;PPDB-PE-C-IFN-γ并联时,敏感性比PPDB-IFN-γ高3.6%,串联时特异性比PPDB-IFN-γ高4.3%。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PDB-PE-C-IFN-γ诊断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进AN系弱毒对牛、猪的安全性,在继续改进AⅣ系弱毒和进行灭能苗的同时,开展了Av弱毒的培育。 用AⅣ系155代鸡胚毒改为静脉接种12日龄的鸡胚,已传至131代。兹将有关传代及对牛、猪的安全、效力试验等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