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遭似乎很静,车声、人声、电视声渐渐远去,夜的宁静悄悄到来。在这宁静的氛围下,我看完了阿娅写的《婚姻老鼠悟语》:这本书以老鼠与众小同的生物特点、生活习性及文化特征为媒介,将现代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多样性、繁杂性、竞争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全书以鼠喻人,以鼠喻事,挖掘出婚姻的哲理性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之江新语》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结集而成。平实质朴的短篇、短句,深入浅出,直来直去,干净利索,引人深思。相对于当今某些快餐式读物,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可谓一道可以值得细品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3.
思无间 《工友》2012,(11):50-51
作者介绍: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2011年,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  相似文献   

4.
吴铭 《工友》2011,(12):52-53
婚姻生活是影视创作中聚焦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以婆媳关系为主题的电视剧,永远有大批的拥护者。当一个女人进入到一个家庭,原来已经平衡且稳固的关系重新组合,几个陌生人因为这个婚姻而产生了新的关系,必然会发生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这又印证了一句老话: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赵乾军 《工友》2011,(9):52-53
在这个高楼林立和物欲奢华的年代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漂泊,一年多甚至很多年都回不了一次家;有多少人是生活在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这么一个恶性循环之下;还有多少人的父母生活在这种世界里。所以,“家”在这里是一个避风港的代名词,还是一个温暖、幸福、快乐的象征。家这个主题,从文化开始流传和交流而始就成为了一个不朽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关于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应该怎样工作,感慨良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想实现最大价值,就要使自己的生命厚度变厚,长度变长。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就是说人活在世上,总要有所作为,要让生命的厚度有社会价值,让生命的长度有历史价值。古  相似文献   

7.
鲍红艳 《工友》2010,(3):52-52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只是,有的人因贪图享受无所作为而无闻,有的人因无私奉献倍受尊重而永恒。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云南人,若问其对云南或风土人情或历史文化的了解,则知之甚少,甚是惭愧。作为祖祖辈辈耕耘于红土地之上的个体,无论是基于与父老乡亲的对话,还是为更好的达到自我认知,融入社会群体,领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都需要从"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9.
许朝晖 《工友》2011,(5):56-56
"一进西点,学员就宣誓要忠诚,并把自己和普通人区别开来。学员接受了与职务相符的所有特权,也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摆在学员面前最棘手的标准是‘不容忍’条款。这一条款每天都提醒学员记住,  相似文献   

10.
13年前,当我远离父母去求学的时候,我拜读了《傅雷家书》;13年后,我已为人母,重新翻阅《傅雷家书》,总是思绪万下。直到现在,我被傅雷的思想影响着,感动着,鞭策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云南人,若问其对云南或风土人情或历史文化的了解,则知之甚少,甚是惭愧。作为祖祖辈辈耕耘于红土地之上的个体,无论是基于与父老乡亲的对话,还是为更好的达到自我认知,融入社会群体,领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都需要从“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起,为此,我认真翻阅了《云南读本》一书,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系统地认知云南本土文化,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许基 《工友》2010,(1):52-53
在没有看过《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之前,我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不记得当时的回答是什么了,好像是为了生活、为了金钱,好像什么也不是。当我拿到这本书没有看之前,我又开始思考,我在为谁工作?我到底是在为谁工作?我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夏水英 《工友》2010,(2):52-52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好友藏书柜里看到了戴维·汉姆生的《忠告自己》这本书。出于好奇,便借来仔细阅读了一番。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忠告自己,快乐生活,成就人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的某个阴雨天,即将离开生活了七年的学校,心绪有些复杂。在书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翻到周国平的《最合宜的位置》,辑录的是作者几年间的随笔感悟。我想,那种游思断想怎能回答一个人生定位的宏大命题?抱着"挑刺"的心理,我买下了这本书。八天时间里,零零落落把它读完,信手划下些感想的文字。此后,便忙着毕业,忙着就业,忙着投入到身边不知疲倦、惆怅的身影中。  相似文献   

15.
鸦片阿姨 《工友》2012,(4):50-51
作者介绍:野夫,又名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土家人,1962年出生于湖北恩施。1978年考进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开始诗歌创作。1982年组织诗歌社团"剥枣诗社"。1986年插班考进武汉大学中文系,组建湖北省"后现代诗人沙龙"。野夫用线性白描的手法述说着他的私家历史,低回中穷尽人之生死命题,回眸间窥斑国之百年兴替。  相似文献   

16.
还记得:“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话吗?它代表着太阳依然升起,明天依旧灿烂的意思。它曾经在我们的课本上、黑板上、课桌上,给予我们希望和梦想。读了戴尔·卡耐基励志经典丛书之一——《快乐的人生》,让我想起了篇头的这句话,也许是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的心境。  相似文献   

17.
阎建武 《工友》2008,(7):56-56
近日忙里偷闲,翻开了《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有人说,这本书在世界最畅销图书中排行第六,售量达8亿;有人说,这是本伪书,根本没什么看头,是出版商极尽炒作之能事。甭管别人怎么评价,我看了再说,有益则  相似文献   

18.
彭文谨 《工友》2010,(4):52-52
“冬夜,坐在书房里,看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竟爱不释手,直至手脚冰凉。”这是我日记里的一句话。陪我渡过漫长而寂寞的长夜,又仿佛与大师们在夜深人静时对语。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便多了一份阅读的充实与快乐。  相似文献   

19.
读《改革基层工会组织领导体制的探索》有感苏瑞林《中国工运》今年第二期刊登中共巴彦县委员会《改革基层工会组织领导体制的探索》一文实在好的很,它说出了广大基层工会干部的心里话,探索了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工作的新出路,增强了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  相似文献   

20.
美国肯塔基州立默里大学历史系教授肯·沃尔夫所著的《大历史视野》是一册难得的历史比较读本。该书特点鲜明,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