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霞 《理论月刊》2008,3(5):35-37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旋律,人文精神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揭示主体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相伴相随,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多层面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共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是互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既以实践为基础,也表明了实践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当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发展问题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解放。当代社会,这种立足于人的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为核心内涵的文化自觉,即人文精神的确立为前提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建设具有现代人文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最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22):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8):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认为,人文精神是尊重人及其文化的历史存在与价值的精神,是一种不与科学相对、不与神本相对的精神,是对抗物本并在反对人的物化过程中彰显的精神。科学只是人文之一种。与唯科学主义者相区别,唐氏亦觉察到了科学本身的限制,总结出了科学对中国的多种价值,并认为科学之价值,应自中国文化中之仁教上立根。唐君毅人文主义的科技伦理观体现了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反思中所透显出来的现代人文精神,有助于我们解除人文与科学的分裂及其所带来的困惑,为我们研究并正确处理人文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康薇 《传承》2014,(7):80-8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方法,各自从不同的维度来解释和改造着世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分离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在新的世情国情背景下,必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坚持以科学精神为认识基础,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引导和核心作用,继而把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1,17(5):25-27
"以德治国"不仅是治国方略,而且也是育人方略,对人的精神、尤其是人文精神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实质、价值功用以及现代意义."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协调关系,共同指向为国家、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从而体现出它与儒家传统的"德治"观、"礼治"观、"人治"观的本质区别,体现出现代科学理性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统一而构成的现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法治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治表现为制度,生成于精神。法治的产生注定要以人文精神为底蕴。但中国囿于传统人文精神法治“基因”的缺失,不但没有像西方那样孵化出自己的法治,相反却孕育着人治的温床。当代中国法治缺乏足以支撑法治的人文精神资源,加上理论准备不足、方法论失误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等缺陷,直接导致法治建构过程中的窘境和困惑。因此,立足中国国情,重塑法治的人文精神基础,是走出困境、将中国法治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人文精神.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教育必将在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重建人文精神是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人是推进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社会和谐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所在。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构建社会和谐机制,需要激发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形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需要以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此,需要实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健全社会和谐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协调,不断强化社会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变迁,"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丰富。从"人文精神"的恢复到"新人文精神"的建构,是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精神走向,它既是文学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亦是文学回归文学本体的成果。从人的寻找、发现到人格的张扬、重铸,再到国民素质的塑造、提升,新人文精神对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人格的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得到充分发展和体现。近代哲学家们将"人"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在探讨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突出了人的价值、尊严和自主性地位。这种人文精神深刻地体现在人们对"神本"的拒斥、对理性的信仰、对自由的诉求当中。这种人文意蕴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认识这种人文精神,对中国各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吉 《前沿》2012,(1):88-89
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理性之人文精神的继承与矫正,自始至终伴随着民法的发展历程,其以关心人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特别是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为出发点。民法的人文精神体现私权神圣与私法自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关怀、自由平等的价值,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准确契合。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质世界日益丰富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日趋复杂、多样.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在科技时代实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既有利于社会、科技、人的精神层面的协调发展,又能深刻的体现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的构建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人文精神是当今时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精神。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具有时代特色的伦理精神,不断满足人的不断发展的多层次需要,实现武汉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人文精神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三种畸变现象:一是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完美化,二是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神秘化,三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而最近发生的"张悟本事件"、"李一道长事件"和汪晖涉嫌抄袭事件中的"联合签名声援信"等现象,正是中国人文精神畸变的典型表现形式。通过对这些畸变现象的批判性考察,我们应确立真正的或理想型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一精神以平等、理性、科学、真理、人格、个性和公平作为自己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文精神与现代政治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6,22(1):13-17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失衡和社会失衡。单向度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导致社会的片面发展。因此,中国的政治理念需要现代人文精神的支持和充实。中国的政治家群体迫切需要提升人文精神的政治理念和人文修养,以实现人性化的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侨乡众多,且分布广泛。长久以来,侨乡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人脉优势、人文底蕴和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为当地高校提供了办学治校、特色发展的文化支撑。以坐落于我国著名侨乡的温州大学为例,以温州人精神为主体的温州侨乡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于温州大学创办、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温州人自己办起来的高校,温州大学不仅有弘扬和发展温州人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更有将温州人精神融入学校侨特色发展的基础与必要。借鉴嘉庚精神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在厦高校彼此融合、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温州大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设温州人精神专题课程;要以第二课堂为辅,开展温州人精神主题实践;要以文化建设为媒,写好温州人精神命题作文,从而开辟出一条将温州人精神有机融入温州大学侨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美育与当代美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济喜 《思想战线》2001,27(5):67-71
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审美教育传统,它从礼乐文化派生而来,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中西方美育传统之一致在于对人的综合素质之培养.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精神纽带就会断裂.当今中国美学出现的低迷状况,主要由人文精神迷失所致,美学未能从工具论的价值观中走出来,当代美学建设应积极借鉴我国传统美育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张健飞 《长白学刊》2008,(6):151-151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建构,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是三大奥运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北京奥运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融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