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今年以来,湖北省谷城县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推出了一项新举措——新官履任先上信访岗。按照规定,凡县直单位新提拔的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必须先到县信访局工作2个月,然后再到新的岗位报到。谷城县这种意在让新提升干部直接接触社会矛盾、了解群众疾苦、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的做法,颇值得称道。首先在于它能够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信访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困难群众。通过信访这一管道,就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受到什么难题的困扰,怎样才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进而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便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相似文献   

2.
民主测评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综合考核干部的方法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但能充分体现民主,使人民群众在干部考核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而且能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鉴别出干部谁优谁劣,为干部的奖惩、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干部任用上真正做到“能者上,相形见绌者下”。 然而,近年来有些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机关单位在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过程中,只图搞形式,走过场,发一张表,打一个分了事,使民主气氛不浓,工作不扎实,测评活动有头无尾。群众把测评表填好交上去后,测评就算结束了。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至于结果如何?被测评  相似文献   

3.
一、要处理好党管干部原则与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关系,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上有新突破。 党管干部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都是干部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委任用的干部应该是群众公认的干部,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是党管干部的基础,要走出借口党管干部原则搞干部工作神秘化、封闭化的误区。近些年来,我们选拔任用  相似文献   

4.
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管理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性工作。要快速而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察领导干部 ,保证干部考察的真实性 ,为选拔使用干部和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提供客观依据 ,有必要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一、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的重要意义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1.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 ,进一步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 ,实现了群众公认原则与重视少数人意见的有机统一。群众公认 ,是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 ,多数人的意见是能够客观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的。在考察干部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一是从大机关下到小机关,不深入基层.有的地方和单位下派干部锻炼,往往是从大机关派到小机关,形成了从中央机关派到省级机关,省级机关派到地级机关,地级机关派到县级机关,县级机关派到乡镇机关的模式.县以上机关的干部下派锻炼很少直接到乡村和企业生产第一线.至多到乡镇机关走一走,到村里看一圈,听听干部的汇报就算了事,很少与群众直接接触和谈心,更难得在乡村和农民家里住几晚. 二是去富裕地方的多,去贫困地方的少,不愿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有的选派干部下去锻炼,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只考虑个人的方便、舒适,千方百计地  相似文献   

6.
我的群众观     
群众观,或者叫群众路线,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这个观点绝不是一个新观点,但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它是能否充分发挥好领导作用,受到群众欢迎和爱戴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对群众路线有这样几点认识: 从“裁判”的角度去尊重群众。我们的政策是否合民意,我们的干部是否尽职责,群众心里最清楚,群众最有发言权。干部的考核和任免是干部、组织  相似文献   

7.
群众公认,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用人方面的重要思想,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由于缺少实现“群众公认”的有效形式,在一些地方“群众公认”仅仅成了一句口号,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影响干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对这种现象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索。(一)“民主测评与推荐”这可以说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式中群众参与程度最高也最能够检验群众是否公认的一种形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的群众参与率很低。因为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目前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一般都是局限在下一级干部这一很小的圈子当中。比…  相似文献   

8.
"扑克"一词来源于英文,扑克牌在英文中叫Playing Cards,用它玩的游戏叫Poker。扑克牌最初是在什么地方、由谁发明的,现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纸牌最早出现在中国。在我国盛唐时期,已出现纸牌游戏在民间流传,当时称为"叶子戏"。据考证,发明"叶子戏"的  相似文献   

9.
单位内部干部亲属聚集,以至形成网络,是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干部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一现象的程度及表现形式如何?它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对此应当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就这个问题的上述几个侧面,分别在省、地、县十个不同类型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此外,还通过有关部门的帮助,对兰田等两县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了解.鉴于单位内部领导干部亲属关系较之一般干部的亲属关系影响大,我们着重调查了中层以上干部在本单位内的亲属聚集状况.鉴于县级党政机关各部门之间联系紧密,中层以上干部的亲属关系互有明显影响,因之将县级机关视为一个单位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是落实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党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条根本途径.说它是"突破口",因为这些年来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中,确有"说得多,干得少"的毛病,群众对干部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是要从一件件具体的、实实在存的事情中来观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只有坚持办实事,为群众排忧  相似文献   

11.
朱岩 《瞭望》2000,(23)
选人用人问题,历来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一件大 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选 好人、用好人,更是个关键问题。 群众公认,是对党的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高度概括,是今后做好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所谓群众公认,就是在正常情况下,为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拥护。如何体现群众公认呢?其根本要求是,选拔干部要充分走群众路线,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征得大多数群众的赞同。现在,多数地方、单位和部门在选拔干部时,都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民意测验、个别谈话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从而拓宽了知人选人的渠道,提高了选拔干部…  相似文献   

12.
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存亡。历史上我们党经历过许多困难和曲折,但都因为我们党能够始终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能够从群众中吸取力量,才又重新踏上胜利的征途。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不少的实惠,这一点他们是满意的。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甚至贪污腐化,等等,这又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群众,人民群众又是很不满意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相似文献   

13.
韩玉玲 《民主》2009,(8):53-53
浙江省浦江县实施机关干部“办事档案”制度,将单位创业服务承诺目标事项和干部个人先进事迹、奖惩情况、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等记录在案。并将记录内容在本部门和办公局域网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4.
有单位组织干部下乡,临行前,组织者特意交待:大家要穿跑鞋或布鞋,不要穿皮鞋。由此,笔者不免疑惑:下乡到底该穿什么鞋? 干部下乡注意在小节上贴近群众当然必要,正所谓“‘朴素的行装会说话”。一身便装、一包中低档烟、一席体恤关爱的家常话,这样的干部下来,即使没带来什么钱物,老百姓也是欢迎的。不能想像一个生怕皮鞋沾了点泥、裤子粘了点灰的下乡干部能为群众办多少实事。 但是,干部下乡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剪刀书记”周福坤带把剪刀走村串户、指导农户发展果木;某“乡土法官”把法律送到田头地角,逐村逐组调处纠纷;…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确地、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确定了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的方针,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决策都涉及干部、群众极为关心的"热点",是符合实际的,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然而,收集、分析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可以发现:群众拥护三中全会的  相似文献   

16.
《组织人事学研究》2010,(3):41-43,46
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推进这项工作,对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远程教育,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选拔党政干部必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新时期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干部考察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组织人事部门依据一定程序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如实评价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在干部工作中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就必须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扩大群众参与程度,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相似文献   

18.
江苏响水县委宣传部王应兰、刘一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一是重群众轻干部。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主体,创建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并着力解决人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把创建活动只看成是宣传教育和提高群众的活动,而忽视干部自身的思想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很有问题。要实现“两手硬”,干部首先必须自身硬。事实证明,一个地区或部门精神文明这一手是否真正硬起来,与那里的“一把手”、“一班人” 自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9.
张子祥同志是1979年11月由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转业到黎明机械公司的,开始担任车间技术副主任;1980年7月,由于工作需要,改任六十四车间党支部书记。他从事政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支委们亲热地称他是“好班长”,群众深情地说他是“贴心人”。1981年和1982年,机动厂党委、公司党委分别授予他“优秀政工干部”的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人们誉为“基层政工干部的榜样”。当好班长,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张子祥同志当党支部书记之前,六十四车间是机动厂的后进单位,党支部也被划为三类支部,车间的干部和工人都有一肚子的怨气。能不能摘掉后进单位的帽子?车间二百多名职工都在注视着这  相似文献   

20.
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行唐县广大干部群众,从去年开始一年一次评选他们心目中的“办事最公道、行为最廉洁、作风最顽强、群众最放心”(简称“四最”)的干警。 实践表明,它不同于一般政法部门内部开展的评选本单位先进人物的活动,而是将执法人员、执法活动置于人民群众公开监督之下的有力措施,也是使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 公开监督在这里得以实行 “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大盖帽,中间凹,抓了放,放了抓,不抓不放没钱花”…… 这些当今流传民间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社会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