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存 《学理论》2013,(20):189-191
自然意象是《贝尼托·切莱诺》的喻象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小说中丰富的自然意象由于叙事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叙事者眼中的自然意象与德拉诺船长眼中的自然意象。叙事者的自然意象揭示出自然神秘凶险的一面,象征着小说扑朔迷离的情节,也映射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德拉诺的自然意象则反映出他认识上局限性和内心深处的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主义角度看,《弗郎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这篇小说有多层叙事。麦康伯夫妇的狩猎故事和婚姻故事只是小说表层,小说的深层是关于人的灵与肉冲突的叙事,小说探讨的母题是现代社会丰盛的物质条件下人的灵与肉的冲突,麦康伯之死象征着人类挣破异化之网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和《了却一段情》中的自然和女人的形象,发现在这两篇小说中自然和女性呈象征性的对应关系。这两篇小说反映的是典型的父权制文化,自然和女人处于支配和压迫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狐鬼小说多。它们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故事连篇,文采华焕;一种则以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下称《阅微》)为代表,串成笔记,叙事简洁。一般大都看重《聊斋》,不大齿及《阅微》;尽管也曾有少数人认为《阅微》文笔清畅质切,在《聊斋》之上。其实这种轩轾都是不确切的,因为它们走的是两条路子,各具特点,互有千秋。《聊斋》走的是小说的路子,《阅微》呢,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的古代寓言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小说作品的一次大检阅──略评《中国小说大辞典》之先秦至南北朝卷陈晨中国历来号称小说的王国。其作品创作历史之悠久、数量之浩瀚、体裁之广泛、题材之繁纷、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美,曾举世无双,在世界小说发展的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相联系,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的小说观     
我很喜欢读小说,也学着写小说。我对小说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小说其实应该叫做“心说”,就是用心说的。作家把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和所写人物心里想说的话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说来有头有尾、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又有意义。我爱读这样的小说。我也学着写这样的小说,《爱的咏叹》、《梳头娘姨传奇》等小说就是这样的习作。我不知道这样的小说是不是叫做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但我不管这个,我有自知之明。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心写,用心说。写作的实践,读者的鼓励,使我增强了责任感和信心。偶然…  相似文献   

7.
看了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美国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深感海明威小说写得好;题目也起得好。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君临非洲这天然大猎场,象征着主人公的人生追求,概括了小说昭示的人生哲理。《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个题目,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不过我想,倘在解放前译制,《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个好题目是否能够保全,还大成问题哩。那  相似文献   

8.
朱孔阳  王辉 《学理论》2010,(10):166-167
电影《罗生门》是根据小说《莽从中》改编而成,但导演黑泽明试图表达的价值意识形态与小说作者芥川龙之介大相径庭,因此以叙事学角度探讨两个文本的差异何以形成。  相似文献   

9.
自1991年以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宁稼雨先生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中国志人小说史》、《〈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魏晋风度》。从三部专著的选题不难看出著者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演变,即由单纯的古代小说研究,走向了小说与文化之关系的研究;由小说内在因素的研究,走向了小说外在环境的研究。就像所有的研究者一样,宁稼雨先生之所以在学术生涯开始之初,就选定了志人小说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在未名社6位成员中,除鲁迅先生外,台静农是以小说创作见长的。他的小说多取材于乡井民间,与村农小民同歌哭。1928年台静农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的名字就叫《地之子》。鲁迅先生称赞说,在“争写着恋爱悲歌、都会的阴暗的时候,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 随着《地之子》的闻世,台静农的小说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可直到两年后,这些作品才得以结集出  相似文献   

11.
吴颖 《瞭望》1988,(48)
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下简称《男人》)在1985年《收获》发表后,反应十分强烈:严厉批评否定者有之,大力赞美肯定者也有之,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各种意见:但热闹一通之后,谁也  相似文献   

12.
彭彬 《瞭望》1988,(42)
看了几篇讨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的文章,发现论者大多执行的是道德或政治批评,而缺乏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尺度,因此、发难或为发难者帮腔,都难免失之公允。 我首先不能同意何满子《对答:谈谈张贤亮的小说》一文的主要观点。我认为张贤亮的《男》立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9,(12)
<正>从维熙走了,一个心地坦荡、正直勇敢的人走了。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我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无法抑制心里的悲痛。热爱文学的中国人,应该都熟悉从维熙这个名字,四十多年前,他发在《收获》上的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曾经感动了无  相似文献   

14.
正倍儿喜欢顺义许福元老兄的文字。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作者(至今仍为农村户口),钟情文学,厚积薄发,年近古稀,喜获大面积丰收。一篇又一篇心血之作,从他的笔下,飞向四面八方,不时在《北京文学》《大家》《当代小说》《小说林》《飞天》《小说月刊》《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等全国许多报刊抛头露面、安营扎寨。有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索晓海 《学理论》2009,(14):125-127
不少文学名作需要重新解读,杜运燮诗作《山》不是对于奋斗作一般意义上的讴歌,而是表现精神追求者的生存状态;林语堂散文《祝土匪》善用反语,文中隐藏着五层逻辑关系;鲁迅小说《伤逝》批评了当时青年“五分热”的病症;沈从文小说《丈夫》揭示的仍是湘西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和差异。  相似文献   

16.
将相同题材的《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与《无声戏.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进行对比,具体分析拟话本小说从冯梦龙时代到李渔时期所经历的以情动人到理胜于情的变化。从作家个性差异、时代环境之变换、思想氛围之不同来深层解析此种现象的代表性,并从这两位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变化趋势来探讨拟话本小说衰落之无可挽回。  相似文献   

17.
郑勍  李晓岚 《学理论》2012,(12):134-135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狐火:一个少女帮的自白》是一部美国少女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狐火"是女孩们立志结盟的纹身,它象征着解脱,怒火与毁灭,它伴随了主人公成长的艰辛历程。这部成长小说深刻探索了女性面对现实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为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最佳素材,了解"狐火"的象征意义对理解小说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哥斯达黎加作家卡洛斯·路易斯·法亚斯曾写过一本题为《尤纳依妈妈》(又译作《老联妈妈》)的小说。在该小说的封面上,画着一条弯曲成美元符号的绿色毒蛇。这条令人毛骨悚然的毒蛇就是《尤纳依妈妈》所抨击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  相似文献   

19.
《大公报》是解放前我国最大的民间报纸,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大公报》对“新闻自由”提出一系列观点,并为之进行不懈的追求。民主世纪的大梁——“新闻自由”《大公报》说:“大凡人类愈得不到什么,很自然的便愈想念它,憧憬它,有时甚至哄骗自己,装着已有了它。”“今有一个举世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然而它比  相似文献   

20.
浏览《古文观止》,觉得北宋欧阳修先生之《朋党论》颇具现实指导意义。兴行建业,似治国安邦,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否则,再好的大政方略,也会走型变样,失之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