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突击     
《创造》2014,(8)
正"这场与生命的赛跑,没有停歇,没有终点,更没有盲区。"大灾面前,生命至上。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将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总理率队迅速赶赴灾区。云南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响应,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及时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灾情如令,责任如山。各路人马风雨兼程,向中国最偏远的乡镇聚集,抢抓"黄金救援72小时"——地震后3分钟,公安消防部队救援力最携带应急救援装备出发。冒着山体滑坡、岩石滚落的危险,昭通市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清障开路、徒步疾行,两个小时后赶到震中,成为最早投入救援的队伍。  相似文献   

2.
正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第一时间组织了41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赶赴灾区。在这41个人里,有一位叫谢樵的武警中士,作为卫生员被编入救援队。1990年5月,谢樵出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到大都是家里骄傲的他,一直向往军营。2008年12月,谢樵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武警战士。2014年8月4日上午,鲁甸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谢樵所在的救援队到达灾区,成为第一支进入重灾区龙头山镇光明村  相似文献   

3.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第一时间成为最有力的动员令,最值得关注的新闻,最能够取得救援成效的保证,是最能够体现国家动员能力和处置重大灾难能力的指标。面对8级的重大地震灾难,总书记第一时间召开会议部署救灾决策,5月16日赶赴灾区;总理第一时间奔赴  相似文献   

4.
山水相连,川渝一家。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重庆市公安局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公安部的命令,重庆公安特警、消防官兵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险救援。截至5月22日,重庆市先后赴灾区参与抢险救援的公安民警、消防官兵达2000余人,共搜救出60名被埋群众,其中包括北  相似文献   

5.
聚焦     
《中国减灾》2014,(5):40-41
正新疆于田武警灾区开展救援2014年2月13日,新疆于田,武警救援医疗小分队为受灾村民义务巡诊。于田地震发生后,武警新疆总队五支队260名救援官兵奉命连夜赶赴受灾区域,深入震中为村民清理受损倒塌房屋,整修危房和栅栏;搭建临时帐篷,安置并慰问受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  相似文献   

6.
灾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总是冲在最前沿,因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让群众得到安全,让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让灾区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我们可以看见,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先后赶赴桂林指导抗灾救灾。他们提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保证救灾不漏一村、不漏一  相似文献   

7.
张鹏 《中国减灾》2014,(7):32-32
当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达到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条件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会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救灾工作。有时专家组也会赶赴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和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本刊特邀几位今年参加了救灾应急响应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一起分享他们在救灾一线的见闻、感受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生命不息,救援不止。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相信生命一定会以它最顽强的姿态回报给我们惊喜8月6日16时30分是云南鲁甸"8·03"6.5级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的结点。李克强总理在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飞机上曾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住灾后黄金救援时间,争取在48小时内挨村进户,抓住一切可能把伤亡减少到最低,不到  相似文献   

9.
正当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达到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条件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会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救灾工作。有时专家组也会赶赴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和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本刊特邀几位今年参加了救灾应急响应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一起分享他们在救灾一线的见闻、感受以及思考。应急响应条件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会启动国家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新疆喀什地区发生6.8级地震。受灾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灾区人口超过60万,灾害最严重的是巴楚县的琼库尔恰克乡、色力布亚镇、阿拉格尔乡。地震造成400多万平方米房屋破坏,268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2058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十几亿元。党中央、国务院对巴楚—伽师地震非常重视,应中国地震局的要求,派遣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值班分队紧急出动,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紧急救援队是在1999年土耳其地震和台湾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的,温家宝同志亲自为救援队授旗。国家紧急救援队由搜索人员、营救人员、地震专家…  相似文献   

11.
杨芳 《中国减灾》2009,(4):13-15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快10点时,刘猛接到一个电话:"我想自杀!"对方劈头一句.这位河北经贸大学的心理学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即便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用电话或者短信与患者沟通.从2008年5月19日赶赴灾区至今,这一直是他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安》2013,(1):54-55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12时16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交界处连续发生5.7级和5.6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公安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调集云南、贵州公安消防总队30余辆消防车、200余名官兵携带救援装备及搜救犬赶赴彝良县开展救援。昭通市公安局也出动3000余名民警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公安部要求相邻省份四川、重庆公安消防总队的3个重型搜救队、4个轻型搜救队共306名专业救援队员立即做好跨区域增援准备。公安部还紧急部署震区及周边地区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加强对通往灾区道路的管控,为运送抗震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装备车辆提供交通保障,确保救援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3.
[新闻背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牵动八桂青年的心。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2008年5月17日,共青团广西区委、区卫生厅、《南国早报》联合向社会公开招募赴四川灾区青年志愿者,各地青年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支由20名专业医护防疫人员、2名心理咨询师、5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和6名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首批青年志愿者服务队。5月19日,广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昼夜兼程,赶赴四川重灾区什邡市和绵竹市,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医疗护理、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等志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3日,这里天崩地裂、日月无光,生命的逝去与创伤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近一年以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牵挂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15年7月,本刊采访组赶赴千里之外的云南鲁甸,走进灾区重建的第一现场,走近正在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守望幸福的灾区百姓,记录他们灾后重生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伟大品格,并去见证与铭刻时间和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5日10时3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吉林省近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7月13日以来,吉林省出现罕见暴雨天气,吉林市永吉县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灾情发生后,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刘国中、副省长隋忠诚等省领导先后赶赴灾区一  相似文献   

16.
爱心无国界     
5月14日中午,10多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进四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北川县。胸前红十字标贴和携带的医疗器具,表明他们的身份——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他们是进入北川灾区的第一支国际慈善救助公益组织。领队孙柏安(中文名)是一名美国医学博士,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雪灾,我们也应该去支援他们。"仅仅源于朴素的感恩情怀,河北唐山农民宋志永与12名同乡,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告别亲人。赶赴湖南抗雪救灾。千里迢迢自费救灾,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境界! 13名燕赵男儿的义举,感动着灾区人民,感动着全国人民。感动之余,不禁使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0,(6):62-62
云南省大姚县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工作模式,对申请小额贷款的40名灾区群众,先组织他们免费参加创业培训,然后发放贷款200万元,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19.
郭桂祯 《中国减灾》2013,(9X):55-55
<正>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迅速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抓紧派出工作组和专业力量,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作为救灾领域的一名新人,我有幸随国务院工作组一起赶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以前,我都是手拿遥控器,坐在电视屏幕前,透过电视画面,看到灾区大片大片的瓦砾废墟,从未身临其境,因此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灾区的景象。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和4个小时的汽车颠簸,我们抵达了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一一岷县梅川镇永星村。下车之后,第一次到灾区的我被现实的景象惊呆了:满目疮痍,被震倒的房子七零八落,惊魂的人们紧张地  相似文献   

20.
余玮 《传承》2008,(11):16-25
当生命受到威胁的瞬间,逃生是本能的反应。但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却与逃生本能相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别人的生命,对他人的爱超越了生死,在生死存亡的瞬间,闪耀着无比纯洁和崇高的人性光辉,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禁不住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