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 《今日民族》2016,(7):34-37
正"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时说过的一句话。习总书记对云南大理的纯美乡村印象极其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原生态之美的大理乡村正是云南美丽乡村的缩影。其实在整个云南,众多坐落于连绵群山之中的梦幻乡村,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2.
石文龙 《思想战线》2008,34(3):100-104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良法观,我们可概括为法律的真、善、美三个字,这是良法的基本内涵.法律之"真"包括立法之真、守法之真、法律实现之真.我们认为还权于民,充分赋予公民权利,此为现代法律的"基本之善";真正地还权于民,落实权利实现的制度、程序并排除权利实现的种种障碍,此为现代法律的"善之善者也";法律之实质之美是法律的内在之美,这是法律之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风光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汇聚了世界上除海洋旅游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据地处边疆的区位之利、具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之美、渊源流长的多元文化之美、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之美和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之美的五张独特的旅游名片。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19)
<正>云南!又是云南!在"2015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之"国人最向往的十大境内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上,云南排在了第一位。云南得第一,这并不新鲜,这已经是云南省获得的"三连冠"了。"您最向往的境内旅游目的地有哪10个?"在"2013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和"2014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同题调查中,云南的得票率也都是最高的。云南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蒙睿认为,首先从  相似文献   

5.
张幄 《创造》2007,(7):44-4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生活了25个年头的浙商胡真家,对云南这一方水土,有着浓厚而特别的感情.25个年头,他不仅熟悉了云南的山山水水,而且也已经与云南人水乳交融:喜欢喝云南汤色浓亮、口感陈香的普洱茶,而且还会讲好几个地州的云南方言话……应记者之请他特地"秀"了几句玉溪方言,还真是音顺腔像.  相似文献   

6.
云南在我国西部地区外贸出口中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外贸出口有了明显增加,但出口规模小、增速慢、效益差,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在拉动云南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已成为最弱的一项。诸多因素制约着云南外贸出口增长,而实现云南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不能就出口抓出口,更不能只是"见子打子",必须既有近忧,又有远虑,采取长远而系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7,(3)
正云南之美,在于山水,更在于味道。在前不久外交部举行的“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全球推介活动中,弥漫蓝厅的“云南味道”征服中外来宾的味蕾的同时,也令来自七彩云南的高原特色“云品”再度火了一把。尤其是云南咖啡豆的迷人醇香,更是赢得外交部部长王毅的盛赞:“是我走遍全球,喝过全球各个国家咖啡当中最好的。”云南,这个我国西南的边陲之地,有奇特多样的地貌和秀美壮观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云蔬”“云花”“云茶”“云药”为代表的云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而现  相似文献   

8.
王国忠 《创造》2013,(7):48-50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经济要升级,云南怎么办?"这是一项重大课题.我们每个云南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勇敢面对这个课题,认真思考这个课题,切实研究这个课题,有效破解这个课题.依笔者之愚见,无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还是要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要点、要义、要害、要招就是两句话:对内要深化改革,对外要扩大开放. 云南省如何通过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呢?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城镇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通道经济、县域经济、文化经济、市场经济等"八个比重"上下功夫、花精力、求跨越.  相似文献   

9.
张昌山 《思想战线》2011,37(4):58-60
地方性知识作为全球化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遗传基因符号的表示。如是没有这些乡土文化,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我们在全球化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中思考中国地方知识与文化重构时,不是一味地要在"地方知识与文化重构"中寻找所谓的资源与灵感,而是以此为新的开端,通过从"实际"入手,回归本真,寻找到一个超越的、普世的文化立场。云南以往的文化对现代云南文化的影响,表现的是一种潜意识的"云南精神",其民族特色和文化精髓大概就在于敬畏自然之道、享受平凡之美、承认和尊重他人的文化、风俗、生活具有和自己一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张毅成 《创造》2004,(4):21-22
公元2003年7月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年会上,云南的"三江并流"申报项目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令云南人民尤其"三江并流"地区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1.
闻飏 《创造》2014,(3):58-59
正泰国并不与云南接壤,但泰国却最有特点。如果要列出"稀奇"指数的话,恐怕以泰国的寺庙、海岛、人妖为最。泰国游对于云南人来说可能是最容易成行的出国游之一,除了签证福利外,还因为靠得近、成本低容易被接受。每年本土都有旅行社推出价廉的"泰国安心游",尤其近年昆明—曼谷公路打通后,云南人去泰国的更多了,有的人还多次去游玩。由此也  相似文献   

12.
吴正荣 《人民论坛》2010,(7):242-243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版图上,云南处在中华羽翼的腹部,既是温暖、孕育、安全的庇护所,又是中华昂首腾飞的支撑点。云南不仅在中华历史大潮的矛盾尖锐时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也在历史产生冤屈、误会、杀戮的残酷时刻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和柔情,成为中国庞大政治殿宇边缘部位的透气阳台。1525年的明嘉靖四年正月,一个"几毙于廷杖"、连半条命都不剩的人,来到了云南,他就是新都状元杨升庵。到达云南之  相似文献   

14.
《长白学刊》2013,(6):F0002-F0002,F0003
<正>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人们通常叫它"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由于上游有丰满水电站,环绕吉林市区的这段松花江冬季虽历严寒而不封江,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就会形成著名的吉林雾凇。每当雾凇来临,松花江十里长堤便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玉树琼枝,晶莹闪烁。人在其中,如梦似幻,犹入仙境。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海口有大美     
正海口有大美,一是自然之美,二是人文之美,三是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结合之上产生的生活方式之美。海口有自然之美:海口空气质量连续排名第一,水资源优质而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南渡江横穿海口市区,还拥有万年火山口等美丽风景区……这些,都是海口自然之美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一篇篇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边疆地区族群或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在变化中发展,云南边疆从"要荒之域,蛮夷居之"发展至与王朝国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形态,正是边疆或边疆族群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制度是一种规范,但并非恒定,常随形势而转变。观察清朝在云南实行的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既要注意"自上而下"地考察清朝对云南边疆的认识及具体政策的实践,也不能忽视云南边疆政治形态对王朝政策或制度实践"自下而上"的制约性;既要考察王朝中央力量对边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边疆地方政治形态于王朝国家政制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刊综合 《创造》2014,(8):76-77
正承担着"生态屏障"角色和任务的云南,其"工业强省"之路,注定充满争议。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承担着"生态屏障"角色和任务的云南,其"工业强省"之路,注定充满争议。在外人印象中,云南是个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公园省,理所应当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实际情况并不尽然。"云南什么资源都很丰富",不光有全国最为丰富的生态资源,还因位于怒江、澜沧江、珠江等水系上游,水资源位居全国第二;同时,云南还是"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  相似文献   

19.
正近来,我听不少领导讲话作报告,都在说:"云南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领导就是领导,看问题确实很精准,可谓一针见血,一言中的,切中要害。依笔者之拙见,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仅仅看到这点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思考:云南的干部群众为什么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呢?激情不足、干劲不大,是历来如此的老问题,还是现在出现的新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云南干部群众"干  相似文献   

20.
对诗法既不能消极地弃而不论,更不能停留在技巧层面。诗法是为呈现某种生命精神与文化心理,审美本质就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章法之美在于呈现了价值生成过程的情感自然流转,要诀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律体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盛唐律体有典范性。一般就是"向空而有"的价值建构,尤其是人事、自然、历史之内以及之间的切换。至如"起承转合"、律诗中间二联对仗等都非通例,关键是以情感来驾驭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