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下岗──再就业”是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社会热点之一。再就业工程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实施再就业工程,积极解决下岗失业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关于下岗失业的社会影响分析据有关资料:截至1996年底,全国失业人口已达1000万。另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九五”期间,我国城镇将新增劳动力7000万人左右,国有企业将分流富余职工150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与富余劳动力安置1993年底城镇国有单位职工1.09亿人,富余职工人数在3000万人左右,其中闲置富余职工约为1500万人,隐性闲置约1500万人,停工停产企业职工长期在职无业者超过500万人。有的国有企业的冗员已达到50%。如何解决富余...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一度被视为计划经济优越性的无“失业”人员的状态被不可避免地打破,“失业”二字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各种表格和大小报刊,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岗、分流甚至失业,成为人们不能不关注的社会问题。怎样看待当前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头一年,我国将面临着怎样的就业形势,是各级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动力达到1200万—1300万人;2001年年底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有515万人,还有680…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是我国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既要妥善地解决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要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的问题,这是非常棘手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首位。如果为了改革而改革,不顾群众的利益得失,这样的改革是不会持续下去的。但我们又不能以牺牲改革为代价来维持旧的就业体制。从长远看,解决职工下岗,实现其再就业,就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管齐下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党的十五大提出必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其中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  相似文献   

5.
富余人员过多,是我国国有企业面对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之一,国有企业效益不佳也与此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有关资料,1997年底国有企业约有职工7000万人,其中富余人员若按2000万人估算,这些人员一年的工资约在1500亿元,而国有企业全年的利润才400多亿元。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利润被富余人员的工资吃掉了。于是减员增效便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必然选择。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约有1200万人。减员应该带来效益,1200万人下岗可以减少约900亿元的工资支出。但事实并非像人什]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一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反而比上年下…  相似文献   

6.
李佑才 《政策》2006,(6):16-17
目前,宜昌市农村共有劳动力147万人,第一产业可容纳约80万人,另有富余劳动力67万人左右。 "十一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批农民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 全市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3一万人。到2010年全市至少有富余劳动力75万人,除去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20万人,还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于55万人。  相似文献   

7.
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根据各国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统计,1993年全球失业者已达1.2亿人,加上7亿人得不到充分就业,这就使得全球劳动大军中,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失业或半失业。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全面就业政策,因此,公开的失业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来处于隐蔽状态的企业内部失业,日益成为公开的失业;过去长期被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纷纷徙入城寻求就业机会;再加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目庞大,政府由此面临愈来愈大的就业压力。据估算,在1995—2000年间,我国现有的1.1亿国有企业职工和3600万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中,将有2000—3000万富余人员;现有3.3亿农村劳动力中,将有1500—2000万剩余劳动力需求就业机会;此外,6年间还将新增劳动力7000多万。仅此三项,平均每年需要创造4000—5000万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也将伴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即企业重组会带来大量的下岗人员,他们主要是那些破产、被兼并或被收购的企业中的富余人员,由于企业重组,这部分人不为企业所需要而被剥离出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建成现代企业制度。职工下岗现象并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造成失业和下岗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企业制度的变革和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赵政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过多,部分职工下岗,是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社会保障、保险等配套体系尚不健全,加上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给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很多困难,解决不好,将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到2000年6月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已达140.78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31.2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今后新增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富余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主渠道,解决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老有所养的问题也因此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1999年,《江西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赣府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和市场约束程度的提高,由原来计划经济形成的低工资、高就业体制所隐藏的矛盾很快暴露出来,职工下岗,富余人员等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关注的热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2.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全省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源合流,劳动力供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我们对湖南、福建等地的劳动体制就业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虽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初见成果,但是要全部消除冗员却是任重而道远。 据统计,1998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已经达到1350万人(1997年底国有企业累计职工下岗900万人,再加上1998年新下岗450万人),相当于1998年底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9%。 九十年代初,政府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估计为25%~30%。近6~7年的下岗分流只完成了原先估计的一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已经显得比较突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尽管从上到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等客观因素严重制约着再就业工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不少企业都存在着大量的冗员,这部分职工的去留安置一直是困扰国企的一大难题。冗员多,人浮于事必然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效益,因而在企业改革中,富余职工的问题是非解决不可的。但是解决这部分职工分流下岗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步履艰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之一:减员增效不是唯一办法国企的困难是多方面造成的,即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内…  相似文献   

15.
谢新德 《湖湘论坛》2004,17(3):49-50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4 8亿人。按照不同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我国农村仍有1 1亿到近2亿处于隐蔽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状况的剩余劳动力。预计到2 0 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 35 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队伍能否转移安置,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害所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  农村剩…  相似文献   

16.
赖军 《政协天地》2008,(Z1):42-42
近年来,青年成为就业的劳动力主体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每年有6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这其中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劳动保障部门的数据显示,若"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0%,则每年约净增31万个就业岗位,这与每年新增60万的劳动力供给相比,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  相似文献   

17.
劳动部有关专家最近指出,由于我回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物质资源与资金相对短缺,因而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据了解,从现在起到2000年,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约为6800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达1000万,而农村则有近2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的发育,流动性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几年我国就业形势将有几个特点: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尖锐。一方面,城乡劳动力资源数量仍然较大,总体素质较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增长则不能满足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九五”期间将新增适龄劳动力约4400万,年均新增近900万劳动人口。二是目前城市隐性失业(岗位待业)超过2000万,估计今后每年(除消化一部分外)从企业中需分离出300多万富余劳动力。三是农村约有1.4亿的剩余劳动力在寻找出路,其中约590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仍然是吉林省就业工作的基本态势,预计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70万人左右,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其中:2008年结转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28万人,新成长劳动力8万人);2009年城镇新增劳动力34万人左右,其中:新成长劳动力25万人(高校毕业生约14万人,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城镇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居民总数超过1200万人,城镇居民减收面达41%,恩格尔系数达57.6%,按收入等级划分10%低收入户人均生活费仅有167.66元。如果继续受到收入降低和通货膨胀影响,城镇贫困问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特别是职工贫困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占主要地位。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我国企业富余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20%。1996年国家信息中心对河南洛阳市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企业富余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30%;上海市有数十万名职工待工或下岗,仅一个纺织系统已经下岗37万人,还有12.5万名职工下岗待退;大连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也超过15万人,等等。去年末,中央办公厅下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解决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困难问题,说明城镇贫困问题非但不容忽视,而且要提到各级政府重要议事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