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临习颜真卿书法《乞米帖》时,我总是结合《颜氏家训》和《书论》,如后人所言,"若不知颜氏的性格,若不知颜氏的人生经历,若不知颜氏的修为,反比着葫芦画瓢,就会写坏手,把字写成‘墨猪’"。凡人凡事不能只知其成功,更要了解、学习其中的根由。随着阅历的丰富,我对书法创作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早在公元前30年,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就鲜明地指出"书,心画也""书可观而不可尽"。以书  相似文献   

2.
风从涩北来     
<正>2018年11月25日,到达涩北气田时已是傍晚,我们住进了涩北气田公寓,这里是石油工人们休息的住所。床头上,我发现了一本书:《风从涩北来——青海油田涩北气田职工文集》。随手翻开,看到了这样几篇文章:《涩北让我圆梦的地方》《艰苦奋斗不忘本科技兴气我为先》,印象很深的是,书中常看到这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家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有的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有的交流科研攻关的经验,有的讲述与同事之间  相似文献   

3.
<正>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中国,"都教授"成了"大众偶像",就连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都没办法回避来自"星星"的提问。从《大长今》到《来自星星的你》,一部部韩剧如一枚枚石子击破水中天,一波接一波、一轮接一轮,传递文化观念,扩大文化影响。诚如王岐山对人艺院长张和平说:"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升华。"享受韩剧带来的视觉盛宴,追寻其成  相似文献   

4.
报纸作为党的重要喉舌,是宣传和发动群众的舆论工具,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等都先后为许多报纸题写过报头。收集、整理他们的报头书法题墨,不仅可以欣赏到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更重要的是为我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党史研究资料,这是全国100多万集报爱好者一项功不可没的贡献。 为中国报纸题写报头最多的是毛泽东。他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以擅写狂草而著称的大书法家。毛泽东的书法,洋洋洒洒,气度非凡;或楷或草,各尽其妙。不仅字体气势磅礴,飞动流畅;而且潇洒隽秀,朝气蓬勃,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全国大部分的省、市党报报头,如《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天津日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5.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对我国目前国学教育"虚火过旺"的现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澜 《当代贵州》2014,(35):65-65
正在《领导力十律》一书中,我强调领导力是"做"出来的——发挥领导力就是做十件事。在我的新书《领导力就是说十句话》中,我接着强调:领导力也是"说"出来的——发挥领导力有时需要"说"好相关的话。领导力既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说其实是做的一部分。比如,我们要做"赞扬"这件事情,主要就是靠说,比如,说"你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也许有的同志会认为,书法不算什么科学或艺术,写写字而已,雕虫小技;也许有的同志会认为,书法理论太玄妙,难得道个明白,也许有的同志会认为,现在办公逐步现代化,学字没有多大用处。其实,在古代中国,书法是文人受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是唐代,经李世民一“炒”,书法教育更加走红,书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专门学科,以书取士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清。几千年来,书法的地位是崇高的,这也是其艺术性和实用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中国书法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西方的文字书写,关键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而又被上升为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那一天你拉着我的手,让我跟你走;我怀着那赤诚的向往,走在你身后。跟你涉过冰冷的河流,患难同经受;跟你走过坎坷的小路,从春走到秋……"当歌手王宏伟的一曲《把一切献给党》在我耳畔响起时,一股热流在我的心中油然升腾。我是一名"80后",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喜爱的众多报刊中,自然有《党的生活》的身影。上小  相似文献   

9.
收入这本书的文章,绝大部分是这几年我给《学习月刊》撰写的卷首语,少量是没有发表过的。写这些东西,我的态度还是很严肃认真的。当初,我并没有结集出书的打算。只是文章发表后,大多数在刊物的网站上点击率还可以,像《政声人去后》、《不以利交则无咎》、《通则不痛》、《北望俄罗斯》、《成败美国》、《它,让人爱怨交加》,《超女,谁走调了?》等,网上点击的人数不断,有的到了几百人次还在点。还有不少读者从广播里听了,或读了,给我打电话或到办公室找我谈感想。中央党校的一些教授,中宣部理论局和各省讲师团、党校、社科院都有不少同志,有的…  相似文献   

10.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汉语的典故成语多出自《四书》、《五经》或神话传说,如东施效颦等。英语的典故成语多来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或《伊索寓言》等。  相似文献   

11.
正初识《共产党员》是在1998年,当时我刚刚由一名民办教师回到家乡——新民市姚堡乡中腰堡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角色的转换、陌生的工作,使我迫切需要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工作经验。一天,我在姚堡乡组织办看到了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拿起来一翻,杂志上刊登的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特别是众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建经验,让我这个基层党务工作的"新兵"眼前一亮,就好像找到了"航行坐标"。在征得同意后,我把几期《共产党员》带回了家,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吕世豪 《先锋队》2011,(20):54-55
我与德宽先生相识较晚。此前我并不知道在京华要地乡亲中还有这样一位硕果累累的书法名家。2001年,汾阳市文化广场落成,德宽先生曾将我的一首《酒乡清明图》小诗,写作六尺横幅寄回故里,并勒石成碑镶嵌于文化长廊,受到众多方家称赏。自此之后,德宽这一书家大名也才走进我的视野。早些时德宽兄回汾探亲,将厚厚一摞《倡廉楹帖选》大样递于我手,嘱我点评。看到朋友的又一辑书法  相似文献   

13.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称其书法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鲜为人知的是,沈尹默如此杰出的书法成就,竟然是被陈独秀"骂"出来的。沈尹默自小喜欢书法,且小有所成。1906年夏天,沈尹默结识了青年诗人刘季平。这一年的重阳节,刘季平邀沈尹默喝酒论诗,沈尹默乘醉即席赋诗《题季平黄叶楼》。几天之后,陈独秀去看望刘  相似文献   

14.
近日,阅读《书为心画,志淳于一》一文,感悟颇深。"艺术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程茂全的身体力行可谓是广大艺术家共识、共行的一个缩影。在"钢笔文化"取代了"毛笔文化"的今天,书法早已失去了社会必须性。我曾旁听过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的讲座,他们写在黑板上的中文字实在不符合其学养。当代许多知名人士用毛笔写下的各种题词,从书法角度看也大多功力平平,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们对他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正从国画《苗寨笙歌》到版画《高台地戏》,从油画《加榜梯田》到雕塑《亚鲁王》,从油画《海龙屯与平播之役》到书法《白水瀑布》……精湛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凸显贵州独特的文化风貌。这些作品都是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的重要成果,是贵州美术和书法史上的"高峰"。贵州于2015年底启动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历时两年面向全国征集创作一批体现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具有国家气派、贵州特色的美术、书法精品力作。2017年12月28日,"翰墨书盛  相似文献   

16.
正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有一段记载:当年,董其昌乘了一艘书画船到苏州虎丘,邀请当地大收藏家韩世能的儿子韩逢禧来,比划一下各自的收藏。沈德符算是看客,老董带了一位宠爱的小三,四个人在船上整整看了一天字画。最后,董其昌拿出一卷颜真卿书法《告身》,大赞此作如何珍贵,还说:"这卷字是我朋友陈继儒所藏,真是不得了的宝贝!"  相似文献   

17.
我是《半月》最小的读者 前些年看到描述大革命时期历史人物的电影《大浪淘沙》,引起我少年时的片断回忆,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本世纪20年代在成都出版的半月刊《半月》和它的一群青年作者。 舅父来之璟一天带着我来到总府街商业场左侧“昌福馆”(有的文章误为商业场)的楼上。两间不大的房间里几位青年正在伏案写作或批改稿件,另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本刊今年第2期“编辑人语”刊登了《告诉我,您对本刊满意吗?》一文后,编辑部不断收到读者的来信。信首大都这样写着: “编辑同志,我回答你……”接下来的内容虽不尽相同,有的观点还大相径庭,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却是相同的。有的来信说,我对贵刊十分满意,多年来,我是伴着《共产党员》成长起来的,这里刊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来信说,我爱读《共产党员》,因为它常常刊载我们身边的党建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读起来感觉亲切;也有的  相似文献   

19.
正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介绍了两个中国人:一位是封面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位是来自于中国湖南的美籍华人钟武雄。该刊介绍钟武雄的文章标题颇具爆炸性:《湖南菜王·钟——来自醴陵乡下的原子弹》。我到旧金山担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不久,即推动湖南卫视和加州影视公司,联合拍摄了宣传钟武雄生平事迹的纪录片《从外交官到世界名厨》。在开拍仪式,我将钟武雄一生概括为"五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名来自饶河县的基层读者,提起《奋斗》杂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无华的,封面上毛主席题写的"奋斗"两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饶河地处祖国的最东方,以前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订阅的报刊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收到,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