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我国农村所存在的社会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也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具体实施。本文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指出应该从实际出发,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透过农村中两种处理纠纷的方式,即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和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来探讨适合农村环境的纠纷处理方式。非诉讼的纠纷处理方式在农村比较流行,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正义和谐的失衡,作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力量不足,所以不能一味的鼓吹采用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方式。本文基于正义与和谐的平衡的出发点,试图建构适合农村发展的、和谐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国波 《政法学刊》2009,26(4):29-33
农村群体性纠纷是农村社会尖税矛盾和突出问题的特殊表现。我国农村群体性纠纷的不断发生和升级,暴露了我国在制度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当前,对农村群体性纠纷的解决,基层干部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行政手段,对法律手段的运用较为薄弱。从方法论之角度,采用法律手段解决农村群体性纠纷是“治本”之策。因此,必须健全预防和处理农村群体性纠纷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的“建房热”不断升温.随之带来农村宅基地纠纷也大幅度增多.是仅次于家庭纠纷的第二大类纠纷,而且容易激化。笔者在对农村宅基地权属争议纠纷的排查、调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调处宅基地纠纷时.要以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为依据.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正视现实.  相似文献   

5.
梁宏辉 《法制与社会》2011,(23):122-123
行政调解在纠纷解决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与我国农村纠纷的特点具有相当的契合性。从目前我国农村纠纷解决的实践来看,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是健全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塬 《法制与社会》2011,(35):228-228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基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基层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是乡镇司法调处和维稳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把握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制定相应的基本对策和措施对维护农村稳定和及时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加强新时期农村稳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农村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司法所之调解程序在运作实践中呈现出了诉讼化的特征并具有不同表现样态。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此前过于硬性划一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以及司法所调解员的数量不足和身份重叠有关,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农村纠纷的有效解决。为切实发挥乡镇司法所之调解在解决农村纠纷中的应有作用,显应纠正或祛除调解程序诉讼化之倾向,并以妥善解决纠纷为旨归,重塑司法所调解在乡土社会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司法、行政、民间调解的调解体系,然而并未构建起体系化的调解机制,尤其是对诉讼外的纠纷调解制度重视不够。诉讼外纠纷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由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合多种全新理念,消除纠纷效率高、成本低,在整个纠纷解决制度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试将从以下三方面对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王佐镇旧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和小城镇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土地收益为焦点的纠纷日益增多。一些村民未经任何报批手续,非法增建、翻建自家宅院,甚至侵占他人宅基地和集体闲散空地。由此引发了宅基地纠纷。2006——2007年王佐镇各级人民调解委员共调解各类纠纷443起,其中宅基地纠纷就有86起,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农村宅基地纠纷日益增多,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村林地权属纠纷日益增多,纠纷双方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有的集体上访,有的聚众斗殴,有的顶着不上缴财贸任务,甚至有个别当事人到县政府以死相威胁。可以说,林地权属纠纷已成为影响农村的一个重要的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前不久,我们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县当前农村林地权属纠纷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全县乡镇政府记录在案的林地权属纠纷共43起,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进入加速期,在农村这个乡土社会中正在发生的纠纷类型与纠纷解决模式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农村纠纷解决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在重构法律权威性与司法权威性的同时,建构适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探析——以ADR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行政与法》2009,(9):58-60
ADR是对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其对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的纠纷解决需求。缓解法院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ADR为视角,构建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符合我国农村社会现实;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调解制度和司法制度来构建ADR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农村社会纠纷.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纠纷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时期农村纠纷解决途径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09,(4):56-56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针对辖区农村旧村改造、居民点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发土地权属纠纷,尤其是涉及农村宅基地的纠纷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2008,(7):26-27
去年下半年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立足基层、化解矛盾、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的工作目标出发.认真研究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总结多年来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县推行了“三联一聘”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全县农村调解民间纠纷1864件,调解成功率达98.5%.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调解涉法上访疑难纠纷24件,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的各种社会纠纷也急剧增加,认真研究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潇潇  吴伟 《法制与社会》2011,(19):179-180,192
农村社会的安定是农村发展、进步与富裕的首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纠纷的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由于农村群体性纠纷的产生原由与特征等方面的复杂性,从而导致以诉讼方式解决此类问题产生的耗时耗力的不足,因此从非诉讼方式寻求及时、有效解决农村群体性纠纷便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调查,探讨非诉方式在解决农村群体性纠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完善非诉方式解决机制的对策与建议,无疑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农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农村相邻关系纠纷层出不穷,甚至由相邻关系不和谐引发了人身伤害案件、犯罪案件,影响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并给社会和谐建设造成不稳定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文章分析了农村相邻关系纠纷的类型、成因,并对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农村相邻关系纠纷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相庆梅 《河北法学》2011,29(7):150-157
在我国司法实践过程中,群体性纠纷不断增多。以群体性纠纷的诉讼解决机制为研究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分群体纠纷的具体情况,引进和设计不同的诉讼机制,以期构建我国较为合理的群体纠纷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黄永松 《法制与经济》2010,(15):92-92,95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由各种不同性质、功能和形式的纠纷解决方式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共同构成的纠纷解决和社会治理系统。一般而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诉讼及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后者又包括谈判、调解、仲裁等基本形式。实践中,纠纷解决机制的样态繁多,诉讼、仲裁、劳动仲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裁决、行业协会调解等。而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理应在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律师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角色如何定位,发挥怎样的作用?目前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文以诉讼与非诉的划分为视角,着重分析律师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