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日和平条约谈判和北方领土争端是二战后苏联时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苏联解体后,俄日两国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签署和平条约,为俄日关系的全面发展扫除障碍。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法律和政治原因,俄日双方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俄罗斯曾提出在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基础上,以妥协方式彻底解决北方领土问题, 日本则坚持全部归还北方四岛的立场。由于俄日立场的截然对立,使俄日在签署和平条约和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上深深地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
俄日领土问题是俄日两国关系中的一大“顽症” ,虽经多次谈判 ,但至今仍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北方四岛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 ,并认为在中短期内 ,俄日解决领土问题的谈判难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国家,其接收各类外来移民(定居移民、劳务移民和留学移民等)的历史并不长。从国民性格角度看,俄罗斯社会缺乏安全感,在制定移民政策时,总是将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俄移民领域的管理因而具有浓重的“强力”色彩,“经济”和“融合”的成分则相对不足。当前俄移民政策领域存在诸多弊端,如融合政策缺失,腐败问题严重,统计工作不到位,移民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为构建具有吸引力的移民政策,俄罗斯学界提出很多建设性主张,如必须为引进和利用外国劳动力制定简单透明的规则和程序;必须使移民政策的实施由单独的联邦非强力部门主管;必须要有保障移民融合的基础设施,维护移民的权利,反对影子就业和社会隔离;公开承认移民对于国家经济的作用,对居民解释实行移民政策的各种动机,创造出移民和社会可以有效协作的氛围。这些主张能否得以落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俄日关系既是牵动俄日两国内部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更是影响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和日本同为中国的邻邦,客观考察俄日关系的发展轨迹,把握其发展趋势,对我们制定对外政策和解决外交实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美、俄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主要表现为三方力量对比、内外处境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上面。三国关系变化与国际大环境变化相互影响,导致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特点。展望未来,中国应正确认识中美俄关系的变化态势,既看到自身与美、俄两国的分歧,也要认识到与美、俄两国广阔的合作空间和众多的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上,中国从...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期的俄罗斯农业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产权改革不仅未能迅速解决俄罗斯农业的效率问题,反而导致了叶利钦时代的农业危机。1999—2001年,俄农业触底反弹出现高速增长。2002-2007年俄农业维持低速增长。2008年再次大幅增长。从宏观政策的视角看,俄农业经济转型绩效的波动性主要与国家直接投入、农产品贸易条件、贷款条件、税收和汇率制度等因素有关。俄农业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于改进除产量以外的其他农业发展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7.
"战略伙伴关系"是个相对含糊的概念。2000年印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把这种关系提升到了"优先对待"的地位。随着印俄关系的不断深化,双方在交往机制、军事合作、经贸合作、核能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印俄战略伙伴关系存在着对等、信任、互补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贸易额相对低迷、其他行为体的吸引力等重要挑战。印俄战略伙伴关系能否更进一步,这要看双方能否应对众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后,苏联发布了1945年11月20日与1946年1月20日两个恢复中国俄侨国籍令,以彻底解决中国俄侨问题.苏联恢复俄侨国籍的多重目的及其在解决俄侨问题上的一系列不正当做法,直接构成了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国民党自身利益的重大威胁与损害.为此,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外交上尽量予苏联以合作和便利的同时,进行了暗中的抵制与反击.然而,弱势的国际地位和"恐苏助共"的致命伤,使其抵制与反击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作用不大.苏联恢复中国俄侨国籍的目的基本达到.中、苏双方围绕以苏联恢复俄侨国籍为中心的中国俄侨问题而展开的交涉和斗争,是该时期双方关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煜 《新民周刊》2022,(36):66-69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碳中和进程螺旋上升、蹒跚前行。俄乌战争持续日久,带给欧洲各国无法逃避的能源危机,昔日“碳中和先锋”为了解决眼下的实际困难,不得不暂缓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不足,德、英、法等国重启或推迟关闭燃煤电厂。有人惊呼:欧洲是否要放弃绿色能源转型、回到煤炭时代?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发展与伊朗关系的动机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俄加强同伊朗关系的战略考虑: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其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利用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影响解决地区和国内问题;占领伊朗的广阔市场。俄伊发展双边关系使中亚战略格局的重组形势更加复杂,从短期看,俄伊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的俄格战争、北京奥运会和美国金融危机,使许多人感到国际格局要发生变化,甚至有人以奥运会开幕式和俄格战争爆发的日期为名,将下一个国际格局命名为"8·8"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洁 《当代亚太》2006,(8):59-64
从文化角度考察印尼腐败问题长期存在和反腐失效的原因,是全面研究印尼腐败问题的必要之举。爪哇传统文化中的尊敬与重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等级制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庇护制和主公制度形成的文化基础,也是腐败问题在印尼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建立健全的反腐法律机制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本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对于印尼长期的反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现有定量研究成果的总结,全面剖析了俄罗斯腐败问题的发展,论证了腐败的增长很可能成为阻碍俄罗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对腐败的生成机制及其在俄罗斯的特殊表现的考察,最终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俄油气合作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是世界上的油气大国,西伯利亚和俄远东部分是石油心脏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位于“内新月型地带”的东端,因而,俄油气对中国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供需缺口逐年增大,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因此,随着俄油气工业政策的调整及“东向油气战略”的实施,对于中俄这两个欧亚最大的邻国来说,如何认识中俄在油气领域的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型以来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演变同俄对独联体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外高加索事务的介入,以解决“热点”问题为契机,双边关系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该地区的渗透之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格俄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中期以来,俄印经贸合作得到恢复,其主要原因是两国解决了遗留的债务问题,俄罗斯开始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以及印度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发展.今后俄印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促进因素是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印度经济在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俄印两国日益增长的经济互补性以及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贸易部长符拉德科夫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俄政府外贸工作会议上指出,俄增加燃料和原材料出口的潜力“已消耗殆尽”,为此,俄迫切需要加入世贸组织,以“获得进入外国市场的通道”,尽管这要付出代价。《俄联邦2010-2015年对外经济活动构想》对俄入世时间表的评估是,在从现在起到2003年的这段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降到冷战结束后的最低点。但是,具有战略忍耐力的俄罗斯调整对外政策,先是在叙利亚战场打开局面,接着在2019年与美欧的关系也出现缓和。俄美领导人举行会晤,两国外长互访,两国开始就是否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进行谈判。同时,俄美在军备竞赛、地区冲突、人文限制等领域的争斗依旧激烈。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通俄门"阴影是否可能再度影响俄美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与欧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双方都有改善关系、加强合作的愿望。乌克兰问题是影响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乌克兰总统选举后乌俄关系出现某些松动与对话端倪,这将使俄欧关系在2020年继续朝着缓和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美国对俄政策调整对俄中关系也许会产生某种影响,但是对整个俄中关系不会发生大的作用。俄乌关系打破僵局、俄欧加强合作则符合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中国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19.
短暂的“蜜月”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即开始了一段为时不长的“蜜月”时期。美国欲在短时期内将俄改造为美国式的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利用俄罗斯急欲转轨和稳定社会的心理,压俄在裁军等方面作重大让步,并干涉俄内政要俄经济改革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进行等。俄国急欲加入西方世界大家庭和谋求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转轨最大限度的支持。俄国利用15个前苏共和国中唯一大国地位和叶利钦是第一个与共产主义决裂的民选总统地位,争取美国承认俄罗斯是前苏战略核部队的唯一继承国,对所有前苏核武器的控制权,从西方获得比其他共和国多得多的援助,以及叶利钦在屡次政治危机陷入困境时得到西方的大力支持等。在这段时期内,美俄双方不再把彼此视作敌人;双方的导弹不再对准对方;逐步建起  相似文献   

20.
普京总统执政后认识到普里马科夫"竞争性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的消极作用以及其言论和现实的巨大脱节,转而奉行可定性为"新现实主义"外交政策模式.尽管俄罗斯的政策始终保持着新现实主义传统,普京仍然坚持俄罗斯应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西方国家共同体.但伴随国力恢复和经济政治状况臻于稳定,俄逐渐背离其新现实主义议程而越来越变成一个希望修正国际体系的国家.俄认为西方始终延续冷战思维,孤立、遏制俄.西方出现了政策上的四大失败,即政治失败、策略失败、认识失败和文化失败,这导致失去了将俄融入国际霸权体系的良机.世界面临进入新的大国集团对立时代、国际体系重回冷战结构的危险.由于冷战结束后主要战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国际社会可能进入新的"20年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