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水之下是勇者的天地,自从潜艇登上人类战争史舞台,蔚蓝色的海面下已经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史诗般的战争活剧。作为世界电影业的龙头,好莱坞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可以大赚眼球的领域。尤其是20世纪末至今,随着电影技术本身的进步,特别是电脑特技在电影中的大规模运用,使得一向被视为高难的水下战斗场景可以被轻而易举的表现出来。好莱坞潜艇电影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尽管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好莱坞的美式英雄+特技轰炸=最后胜利的模式,但这些潜艇电影中仍不乏精品。下面几部堪称近20年来好莱坞拍摄的最为出色的潜艇影片。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总统的业余嗜好,可以发现许多总统都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些研究者甚至结合美国总统的电影嗜好来分析总统的心理和个性。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在任期间(1913-1921年),正是好莱坞草创勃兴时期。当时大量的黑白影片相继问世。著名的制片家道格拉斯·范鹏格(奥斯卡奖的创设者)特意给威尔逊总统送来了一套专门的放映设备。这样, 威尔逊总统就可不出白宫,安然地欣赏新出品的各类电影了。第一部在白宫内放映的电影是大导演格里菲斯的名片《国家的诞生》。威尔逊总统也非常喜爱这部电影。罗斯福总统最爱看《米尼佛  相似文献   

3.
没有人相信这一发会发生,所有人都只是在好莱坞虚构的电影中才看到这如此场景。然则,这一切还是发生了,在全美国最在城市市民的身旁,在全球无数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4.
一次,年轻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向前辈作家请教写作时要诀,老作家对莫泊桑说:“到巴黎的街头去,随便找一不出租车司机,他乍看之下和任何一个出租车司机都一样,但你要仔细观察,直到你把他描写得和世界上其他的司机都不相同。在你的描写中,他是唯一的那个巴黎司机。”这个要求似乎过于苛刻了。是的,一个粗心的美国人,可能也觉得中国人长得都一样;一个初次看印度电影的申国人,可能也觉得印度人长得都一样。这都是缺少观察习惯的人的漂亮借口。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明明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双周·观点     
《南风窗》2003,(10)
经济改革取得成功,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不管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现在大家都提出要进行政治改革,也需要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这关系到中国的前途,是进一步向前,把我国建成民主法治的市场经济社会,还是前功尽弃变成权贵资本主义,甚至倒退到皇权社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16)
正电影作为现代大众媒介,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其叙事形态、故事逻辑与彼时彼地的社会氛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经常被作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日,中国电影的变迁与社会变迁彼此作注。正如好莱坞既是美国文化产业出口的重中之重,又是美国精神及价值观的最佳中介,30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也受到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电影观念及功能的每一次重大调整都是在中国社会巨变的背景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电影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形式,一方面电影拍摄本身依赖于庞大的电影工业系统,作为一种高度现代、分工协作、需要大资本  相似文献   

7.
何蕴琪 《南风窗》2014,(19):12-12
<正>底层暴力事件不绝于耳,这种时候我都会想到,大众传媒(包括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怎样表达死亡暴力、行凶杀人,这不仅仅是美学问题,而且是思想取向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或者可以用两部比较经典的公路犯罪电影来说明这个观点。1967年,阿瑟·佩恩执导《雌雄大盗》,后来被认为是美国公路片的鼻祖,也是好莱坞新浪潮的滥觞之作。电影描写一个爱嚼口香糖的女侍应邦妮和一个刚刚出狱的  相似文献   

8.
他,是好莱坞素有“鬼才”之称的名导演,也是美国身负6项罪名的通缉犯。他是波兰的犹太人,纳粹横行时父母入了集中营,时年7岁的他竟能一个人逃生到美国。他的影片和他的一生一样——黑色、血腥、凄艳,奇情绮丽。人们眼着他看到的总是人性的邪恶与阴暗,情欲的离奇与原始,两性间的丑陋与敌视。看到这,熟悉世界电影的读者早已猜到他是谁了。对,他就是那位永远都有传奇追随的波兰斯基。  相似文献   

9.
正反反复复地看了马云的演讲,又认认真真阅读了《马云创业语录》一书,感受颇深。就是这么一个真实坦诚的人,以对他人的信任和自己的责任感,让他眼光看得比别人远。没有过分的张扬,但每一句话,都是一语道破。这是一个成功的人,也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不浪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太辛苦” 说到美国,可能不少中国青年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两个“印象”:自由,浪漫。这印象大多源于美国影视音乐小说等等文化娱乐形式的影响。我去环球影城和好菜坞明星云集的比华利山参观时,深感电影工业在美国的地位。可以说,在20世纪,美国电影为在世界上传播美国形象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电影公司都是私人企业,完全按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运作),影响非常深远。 浪漫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但多半与无忧无虑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情感际遇、自由自在的美丽幻想有关。不过,我在洛杉矶呆了一段,跟一些美国人聊,却发现一般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张天潘 《南风窗》2013,(12):90-92
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人人虎视眈眈的香饽饽,对于海外片商特别是好莱坞片商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在这个背景下,好莱坞电影构筑出一个新的中国形象。2010年到2013年这3年里,含有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取景于中国,或有中国演员参演)的好莱坞电影多达10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是《钢铁侠3》(取景北京永定门城楼,演员包  相似文献   

12.
也许大家都承认上帝把人造出来时就是天生不平等的,比如一个小孩出生在这个家庭和出生在那个家庭,今后的命运便有着天壤之别。上帝造人时想过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也许没想过要把人分成城里人和乡下人,因为城里人会变成乡下人,乡下人也会变成城里人,他老人家想分也分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该做才去做     
好莱坞制片人奥伯特曾向朋友说过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九五六年,我到日本去拍《秋日茶室》,不幸遇上风雨季节,拍片工作停顿了六个星期,大家既疲倦又消沉。那个时候,我感觉不出日本有什么美丽动人的地方。在离开日本前,我向在美国出生的日本雕刻家与设计师野口勇先生打听,希望他指点我看一些他认为可爱又有特殊个性的东西,比如说一座禅寺什么的。他把我从奈良城带到邻近京都的一个乡镇,要去的地方原来是一间破旧田舍。我们走进一间很大的房  相似文献   

14.
田磊 《南风窗》2012,(7):100-100
美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热衷于投票游戏的一个群体。他们喜欢用选票来评价各种各样的事情,从好莱坞的电影到社交网站上网友们的相貌等等,投票已经是流行文化天然的组成部分。当然,最重要的投票游戏还是在政治活动中。正因为这些无处不在的投票,美国人对投票理论的研究也高度发达,几百年来,理论家们一直都在为寻找一个能够准确衡量选民愿望的公平投票方式而争论不休,他们的争吵通常耍用到大量的数学和逻辑学模型,也就使得一般人难以理解其中奥妙。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写了本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上出现了一个怪诞的图案:自由女神像穿一身日本和服! 标在封面的一条要目则点明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日本入侵好莱坞”。翻开1989年10月2日出版的这本期刊,读者终于明白,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消息并非谣传。耐人寻味的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是以自由女神像作标记的。因此,该期刊的文章激愤地写道:“日本买走了部分美国魂!”  相似文献   

16.
罗慰年 《南风窗》2012,(16):90-91
这算不上大卫·林奇式的鬼怪悬疑电影,却是一部政治隐喻片。美国林肯变成了打鬼的"钟馗"。这种似真似幻的切换,源于对人民权利最深刻的关怀。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钟馗打鬼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豪杰人物跟魑魅魍魉斗争的经典故事。鬼怪,在中国文学中,是重要的元素。《聊斋志异》就是一本专门谈论鬼怪与人互动的书。《阅微草堂笔记》也谈论了不少鬼怪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相信鬼怪,并且  相似文献   

17.
到过日本的人,一定会对日本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赞叹不已: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电气火车四通八达。日本最发达的是交通,广州最发达的是茶楼。因此,有人夸张地说:日本人烧掉了半个世界(的燃料),广州人则吃掉了半个世界。 1854年,美国人送给日本一具火车模型,并在横滨郊外筑一圆路,让这件火车玩具走给日本人看。日本人头一回看见火车,惊奇得目瞪口呆。100年后,日本人把这种玩艺儿变成通行全国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也由原来靠蒸气推动改而成为今日的电气化火车,简称为电车。在日本乘坐电车要比在广州乘坐无轨电车方便、快捷。日本的电车站都有一个时刻表,电车严格依时刻表运行,如偶然因故障延误,车站要为乘客出具证明,好让  相似文献   

18.
盛世写意     
小时候喜欢看天空中的云朵,畅想着白云万朵都变成棉花该有多好,当浮想联翩的时候,天空中一望无际的棉絮又变成了大片的羊群,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万马群拥的场面……记得曾经有位散文家把这种大自然的现象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作为教材读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少给心灵带来一点慰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好莱坞有个男演员,自命不凡然而却条件平平,多年来只是在一些电影中扮演“跑龙套”的角色,籍籍无名又寂寞难耐。 但是,‘龙套’角色却也给了他与许多大明星配戏的机会。此人善于观察又勤于动脑,他发现不少‘天皇巨星’的服装首饰更换十分频繁,‘退’下来的衣物堆满了柜子无用武之地。于是,‘龙套’演员想出了一个‘套龙’的把戏。 他灵机一动,宣布开设一间‘明星衣饰出售屋’,专门搜罗好莱坞形形色色男女明星用过的服装、帽子、皮鞋、首饰、  相似文献   

20.
陶杰 《南风窗》2010,(6):93-93
<正>电影《孔子》上映,与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对垒,身为中国人,我尽了义务,对四周的朋友力竭声嘶地总动员,希望他们买票看《孔子》,罢看美国文化侵略的《阿凡达》。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就是文化软力量还没搞上去,而且《孔子》的主要投资者据说还是香港商人,难得有此孺慕儒家文化的爱国心,十分珍贵,万一投资亏本,港商投资电影的积极性会受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