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砚忠 《探索》2007,(2):21-2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理论界围绕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砚忠 《求实》2007,(3):66-7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学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集中研究和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决定》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的认识和理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扎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青松 《探索》2005,(6):15-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体现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也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实现的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过程中"先富"和"共富"这一重要命题,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坚持鼓励先富带共富,共建和谐社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共享和谐社会等方面加以阐述,进一步阐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深理解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6.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张兆奇 《理论学刊》2004,(12):25-2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 ,这是我们党集 5 5年执政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全新结论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因此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体系 ,包括大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要求矛盾的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 ,最终表现为双赢或多赢。具体说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既要强…  相似文献   

7.
李文军 《求实》2006,(Z2):42-43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后,“和谐社会”成了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第四代领导核心的执政理念、哲学基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既从理论上对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这个文件做出了一个重要论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今年春节刚过,中央就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紧接着,中央政治局又举行集体学习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委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目的是学习贯彻中央精神,集中研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积极推动“和谐四川”建设。一、充分认识构…  相似文献   

10.
弘扬"尚中贵和"的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党和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大事,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强调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和谐社会"一词已成为频率最高的用语,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的主旋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孙海生 《求实》2005,2(8):58-59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对待"先富"与"共富"是一个重要课题.先富带后富,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荫祖 《求实》2006,(11):74-7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模式和阶层标志;“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明确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以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深化,是党与时俱进的表现.这里首先将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到"社会建设"聚焦民生的思想脉络做一回顾梳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6.
10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主要议题.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响强烈,并就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寄予了"四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研究;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不少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成员能够享有满意的社会福利.目前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持续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发展社会福利的良好条件,适度优先安排社会福利,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探讨了和谐社会前景下的社会福利意涵和社会福利基础,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优先安排社会福利的基础和条件进行了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 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 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 面,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这一新的概念,从而使我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内涵上 实现了四位一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更是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2005年的工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共历史学界对于中共历史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属于中共历史研究的范围。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不是中共历史研究。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欠妥,不利于学界深入开展和谐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