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1~4月笔者共治疗温和型猪瘟80头,其中哺乳仔猪44头,20~50kg的21头,50~75kg的12头,75kg以上的3头,经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临床症状 1.幼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1~42.3℃,经用退热药、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后仍稽留在40.2~40.5℃左右。精神萎顿、喜卧堆叠,鼻盘干燥,部分病猪鼻孔流出水样清涕。不食,粪干小呈栗子状。有的粪球上附有肠粘膜。少数病猪拉灰色、黑色稀粥样粪便。公猪包皮积聚灰白色尿液。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养猪场因具备一定的隔离条件,并有较完整的疫苗免疫程序和消毒制度,一般不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猪瘟病例,然而温和型猪瘟时有发生,尤其在断奶后7~15d的仔猪群发病较多,常在出现症状后20~40d陆续死亡,死亡率达30%~60%。康复猪生长发育迟缓,对...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1980~1986年间,对猪瘟兔体中和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了一可定性,二可定量;并同步探索出中和价与抗猪瘟强毒成正相关平行线的滴度,为猪瘟免疫防制监测提供了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中和试验用种毒系农牧渔业部成都药械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淋脾冻干毒(F488、F495代,毒价达2×10~(-4))存-15℃冰箱备用。 (二)攻强毒猪用种毒系农牧渔业部成都药械厂生产用的猪瘟石门系强毒,脱纤冰冻保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猪传染病,早期检测诊断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非洲猪瘟的常用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病毒分离、基于核酸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PCR、多重PCR、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和数字PCR等)和基于蛋白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  相似文献   

5.
猪瘟兔化弱毒珠的细胞培养物浓缩纯化后,致敏戊二醛鞣酸处理 的健康绵羊红细胞,制成冻干猪瘟间接血凝诊断液,用以检测血清中的抗猪 瘟抗体效价。经室内外376份免疫猪、45份非免疫猪血清检测结果表明符合 率高达98%。检测猪瘟抗体消长动态的结果证明,接种冻干猪瘟弱毒疫苗后第3~4天出现特异抗体,第15天抗体效价进入高峰期并维持到接种后的第3个月,然后缓慢地下降,于接种后的第11个月消失。该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特异性强不与其他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快速,2小时内可判定检测结果;重复性好,不同批次诊断液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一致;保存期长,冻干的诊断液4℃贮存一年半有效。液体诊断液4℃贮存6个月效价不降,37℃存放14天对诊断液质量无影响。适合广大基层现地进行猪瘟弱毒冻干苗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便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充分发挥疫苗的预防效果,确保养猪业的安生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3株猪瘟流行野毒(GSLT、GSLX、NXYC)人工感染健康猪,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XYC、GSLX、GSLT为中等毒力的毒株,均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猪瘟;3株猪瘟流行毒可引起猪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其中脑(小脑、大脑)、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和肾为其主要靶器官;3株野毒所致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小脑与大脑的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器官出现增生与坏死,小血管内皮增生,多种组织器官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和猪瘟不是同一种病,二者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力。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非洲(肯尼亚,1907)。1957年在比利牛斯半岛出现,连年在西班牙、葡萄牙发生,并涉及法国南部。1967年后连续发生于意大利。1971年发生于古巴,这是美洲国家第一次发生本病。鉴于非洲猪瘟有扩大传播的迹象,国际兽疫局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于1961年在巴黎召开有关非洲猪瘟的紧急会议。古巴发生非洲猪瘟后,国际兽疫局负责人维托兹(R.Vittoz.)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与防制猪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Ohio州。1903年由Deschwoinitz和Dorsot证明病原是病毒。匈牙利的Hutyra Kovos于1908年制成猪瘟高免血清,说明那时欧洲也已存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一种和古典猪瘟病毒不同的一病毒所引起的和高度传染性的猪病。急性型的特征是发热出血性症候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达到100%。病猪不产生中和抗体,尚无有效的免疫接种方式。家猪因和病猪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物或受感染的argasid扁虱所叮咬,而散布非洲猪瘟。 (一)易感动物 病毒可以存在于非洲的一种疣猪体内(一种野猪,脸部有肉疣),而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幼龄动物从母乳中获得对某种传染病被动免疫力及其防病意义,已有不少报道。在猪瘟方面,日本林重美等证明猪瘟结晶紫疫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生后三天出现来自于母体的中和抗体。等报道,注射过结晶紫疫苗的母猪,其赋予仔猪的被动免疫力能持续2~3周。至于用猪瘟兔化疫苗免疫的母猪,其仔猪被动免疫的程度,曾证实,在生后12~15天的仔猪具有从母体获得较强的被动免疫力。亦认为,在生后3~4周的仔猪,有抵抗猪瘟强毒攻击的能力。至于这种被动免疫力在实际防疫上究竟能持续多  相似文献   

11.
当前,猪瘟免疫工作,由于采取春秋季节性防疫和常年圩场防疫相结合的方法,免疫程序混乱,重复注射和漏注现象十分严重,如82、83、84年本县猪存栏数分别为62419、63966、65272只,而这三年猪瘟疫苗注射量竟然分别达12.4万、15.3万,16.1万头份。 中国株猪瘟兔化弱毒苗,国外简称K株,自1956年以来,全国大规模使用,并且出口到苏、朝、越、意、荷、比等许多欧、亚、南美等国家,成功地控制住猪瘟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古典猪瘟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快速诊断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本病往往是在应用ACB弱毒疫苗的农场爆发,但在发病初期注过疫苗的猪临床形态学症状是不明显的。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临床症状才变得明显,通常要经过几周,有时达数月。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以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神经和呼吸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是不充分的。必须立即采送病料进行实验室检验。 任何一种诊断方法的效果均取决于一系列的具体条件,特别需要考虑到病毒的特性,病毒致病的机理,采取病料的时间和受检病料的种类。猪瘟病毒具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特点,其中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这就导致疫病沿着出现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病程方向演变,相应地需要不断提高实验室诊断方法的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ASF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对养猪业危害巨大,是各国严密防范的传染病,也是世界猪病研究的重点。1流行病学ASF...  相似文献   

14.
4.兔化弱毒疫苗生产应用技术的不断革新 (1)1956年开始在全国各省试用,证明安全有效,1957年正式在全国推广,首先提倡在农村或基层就地制苗(脾淋湿苗),便利推广使用。 (2)1957年秋,研究成功低温真空干燥疫苗,有利于延长疫苗保存期,大量生产应用。同年经农业部审查,制订出生产和检验规程交全国各厂生产,推广应用,每年接种量均在1~2亿头份以上,从而代替猪瘟结晶紫疫苗,成为控制和消毒猪瘟的有利工具。有些防疫工作搞的好的地区、县,在1958年前后曾基本上消灭了猪瘟。  相似文献   

15.
采用IDEXX公司生产的猪瘟抗原(CSFV-Ag)ELISA试剂盒和动物接种试验,对不同盐渍时间的猪肠衣进行猪瘟检疫.结果盐渍时间达6个月的肠衣仍可用CSFV-Ag 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但盐渍后猪瘟病毒免疫原性和感染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猪瘟 (slassicalswinefever,CSF)以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 ,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是一种对猪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1] ,被国际兽疫局 (OfficeofInterna tionaldesE’pizooties,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传统疫苗接种是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目前使用的弱毒疫苗主要是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日本GPE疫苗和法国的Thireval疫苗[2 ] 。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性能稳定、安全、免疫效果好 ,且无残留能力 ,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 ,亦是国内…  相似文献   

17.
笔者使用Thiverval株猪瘟弱毒,进行HC—IFCNT的初步研究。证明了该株猪瘟病毒(HCV)作为试验病毒的可行性,及其中和物接种细胞后培养温度提高到37℃,缩短终判时间到2天的可能性。试验对70日龄S5份、5~6月龄34份、7月龄44份猪瘟非免疫猪血清,进行猪瘟母源抗体的监测。结果70日龄阳性率52.3%;至5~6月龄全转阴性。7月龄44头双份血清,送本实验室与英国威桥中心兽医实验室各1份,试验结果双方一致,均阴性。对70日龄40份血清,与目前国内常规法猪瘟兔子中和试验(HC—RNT)作对比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7.5%、42.5%。  相似文献   

18.
目前,非典型猪瘟日趋增多,对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2年以来,作者等探讨了免疫载体技术——反向炭凝集试验在诊断猪瘟中的价值,以找寻一种比较理想的猪瘟诊断办法。本试验通过人工发病,检测了猪瘟炭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将猪瘟炭  相似文献   

19.
将配种前猪瘟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分为 4、2、2头份和 4、4、4头份 2组 ,分别于 2 5、40、60日龄进行首免、二免和三免 ,并在 3 9、5 8、90、180日龄时 ,用IH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 ,2组猪的群体阳性率分别为 90 .6%、92 .6%、96.2 %、88.0 %和 93 .8%、88.9%、10 0 %、88.0 % ,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 1∶10 3、1∶96、1∶15 9、1∶2 2和 1∶85、1∶85、1∶15 0、1∶64 ,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该免疫程序经在猪瘟流行的某规模化猪场采用后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证明该程序在生产中应用是可行的 ,比乳前免疫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消灭猪瘟的步伐,我区于1982年,全面开展普查猪瘟病的实验诊断。在不同类型的88个公社,收集筛选病料216头,制片648张,作猪瘟酶标抗体试验(直接法),检出的阳性和可疑病料,再作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主要试验材料和试液的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