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德刚 《西亚非洲》2007,85(12):25-30
伊朗核危机爆发后,以色列一直酝酿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先发制人打击。从实证研究来看,促进该战略实施的因素分别是: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转移以色列国内民众视线;联合国对伊朗实施了制裁;美国执行了模糊政策;以色列在先发制人战略运用上经验丰富。制约该战略实施的因素分别是:以色列进攻性军事力量的有限性;以色列国内政治派别的反对;以色列缺乏盟友的鼎力支持;国际舆论的反对;伊朗的反击能力。由于制约因素占上风,以色列先发制人战略受到遏止。未来这一战略是否得以执行,将主要受伊朗核技术发展走向、国际舆论导向和美、以、伊三国国内政治发展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伊朗核危机折射出单极霸权与反霸权、能源控制与反控制、金融霸权与反金融霸权、保持军事优势与挑战这种优势等后冷战时代的多种国际政治基本矛盾。该问题的凸显是美国战略决策能力下降的产物,同时,美面对伊朗核问题的疲态,也折射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控制能力已近极限。该事件对我们理解国际政治实质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核危机凸显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斯文明内核、伊斯兰精神气质、独特的政治地缘和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增强了伊朗外交的国际资本。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倒台以后,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特别是伊朗核问题,成为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重要考验。伊朗强硬派“平民总统”内贾德上台以来,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存在诸多变数,同时伊朗积极开展对东方大国外交,对地区形势乃至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在近期伊朗核危机中积极介入并提出妥协方案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俄罗斯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冲突和分歧,使得俄罗斯与伊朗保持着紧密的联盟关系;另一方面俄罗斯与美国是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无力反制美国,俄罗斯外交中存在美国“软肋”。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就是发展核武器,伊朗发展核武器肯定会造成核扩散。因此,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打压伊朗,企图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在美国的压力下,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了五次核查,2006年至2007年联合国先后通过了“1696”号决议、“1737”号决议和“1747”号决议,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工作,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各种场合声称“不排除动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打压和力量的极端不对称性,伊朗全面分析了自己优势和短处,综合施策,巧妙运用战略战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战略压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向伊朗施压,以遏制伊朗的核技术开发。美国认为伊朗的核问题将在中东引起“多米诺效应”,使核不散条约名存实亡,拥核后的伊朗将冲击美国的安全利益和全球战略布局。因此,美国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  相似文献   

7.
罗国强 《西亚非洲》2007,1(8):34-37
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前一般适用的实在国际法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国际习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单方法律行为。目前的实在国际法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调整伊朗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在国际条约上仅仅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有关的国际习惯尚未形成,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因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难有作为,而指望靠单方承诺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当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地调整国际关系时,强行法可以被直接适用来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伊朗构想的海湾安全秩序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美国与伊朗核问题冲突的背后,还存在着双方构想的海湾安全秩序之争.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试图按照其世界新秩序观念,在海湾地区建立以美国军事存在为基础、同时推动当地国家民主化改造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安全秩序.与此同时,伊朗由于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在伊拉克战争后的不断增强,也设想建立一种由自己主导的伊斯兰海湾安全秩序,以抵制美国对海湾地区的军事干预.由于两种安全秩序在结构、观念和性质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造成双方之问长期难以调解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让六方会谈陷入了比2006年朝第一次核试验之后更大的僵局。朝此次核试验是在六方会谈于2007年通过了两个共同行动计划之后出现的,结合其国内政治近期的新动向,朝鲜为了"政权安全"而想拥核的意图已经暴露无疑。在目前危机有可能继续升级的情况下,恢复六方会谈十分困难。打破朝核问题僵局,一要看朝鲜国内政治的变化,二要看国际社会是否能协商出一致的办法。本文认为,保障联合国安理会1874号决议的有效实施需要某种程度的"强制外交",朝核问题已经到了要么依托朝鲜内部变量耐心等下去、要么寻求通过某种形式的"强制外交"影响朝鲜局势的艰难选择关头。  相似文献   

10.
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导致美国与其传统盟友之间的离心并影响“美国领导”的合法性。布什的反恐战争和反恐战略没有给美国民众带来心理上的安宁,反而使美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白宫内部的外交政策分歧和党派政治将使布什政府第二任期难以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1.
吴成 《西亚非洲》2006,3(3):11-15
面对全球化和九一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局势新变化,伊朗学者作出了积极反应。他们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有更多新因素参与到了国际政治中,这些新因素要求新的国际政治游戏规则取代传统规则。伊朗除加强本国综合国力外,还应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与大国,尤其是与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多边合作中的国际政治游戏规则是保证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伊朗核问题是伊朗外交理论的实践。伊朗的核政策是伊朗的理性选择。伊朗希望借核问题达到结束美国单边主义,由主要国家参与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并在此机制下实现伊朗安全与世界和平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自俄罗斯独立以来,所制定、实施的从全面西倾到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与其独特历史传统、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及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其中,大国思想始终是其外交政策中心、宗旨.作为邻国我们关注俄罗斯外交政策发展变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伊朗的强硬"核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贾德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立场趋于强硬,其动因可从伊国内政治变化、“自主”核目标、构筑“核谈”新平台的动机等国内因素,以及核不扩散机制、大国博弈、国际形势等国际因素诸方面考察。综合国际大局以及伊朗的权力体系、外交传统、新总统的个人特点,可以推知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主要是一种策略,而非根本政策。伊朗“核外交”政策不会一味强硬下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罗塞夫新政府在外交上的角色定位及其紧要议程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巴西大选后新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作者分析了罗塞夫的对外政策定位,指出延续性是其主要特点;详细考察了新政府要延续的巴西国际角色定位及其相应的紧要外交议程。罗塞夫新政府在巴西的国际角色定位上将继续坚持"提升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大国"。为此,巴西新政府将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努力在"金砖四国"和"巴西—印度—南非"等框架内寻求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的支持,并将努力争取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同时,积极参与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作者还从巴西的国内外环境出发,分析了新政府实现对外政策上的角色定位及其紧要议程的条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布什政府的半岛政策与朝鲜核危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朝鲜核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一直采取拒绝同朝鲜就这一问题进行直接对话的强硬立场。这说明布什政府应对朝鲜核危机的政策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出现了重大变化 :一是抛弃以往的“接触”政策 ,转向“遏止”战略 ;二是不再把朝鲜视为潜在的核武器“扩散国” ,而是将朝鲜视为事实上的“有核武器国家”;三是不再将朝鲜的核计划视为单纯的“不扩散”问题 ,而是当作东亚的区域安全问题 ,为此强调解决方式上的“区域方法”。未来美国的对朝政策很可能超越目前的“遏止” ,亦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表现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既要疏俄、防俄、抑俄,防范霸权式的俄罗斯东山再起,又要改善对俄关系,并与俄罗斯建立起比较正常和稳定的双边关系。可以预见,随着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深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独立安全防务政策的加强,波兰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将更多受欧盟对俄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菅直人内阁从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逐步改变鸠山内阁的对外政策:完成防卫大纲修订,提高对华防范,加强日美安全合作和构筑制约中国的地区联盟;在经济上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菅直人内阁成立后即想改善日美关系,钓鱼岛撞船事件为调整对外政策提供了契机.撞船事件后日本国内的对华外交讨论,反映出日本在中国国力上升形势下重建对华关系的思考,即加强日美同盟和对华防范,同时在经济等各领域开展与中国的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世界、非洲大陆和伊斯兰世界是埃及外交活动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三个重要舞台,即构成所谓的“三个圈子”,也是埃及容易获取支持和协调行动的同盟军与重要外交资源。“三个圈子”的排列是相对变化的,体现埃及外交政策发展、变化和调整的轨迹,阿拉伯世界是埃及外交的中心舞台。埃及总统在外交决策上有“主导权”,同时也听取近臣和幕僚的意见。埃及成功地利用其外交资源,使外交力得到延伸,扩大了自身在地区事务和世界舞台上的影响,为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赢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