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迅与卡夫卡同为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其创作都体现了他们深广的忧患意识。从忧患产生的背景、忧患的对象、特征以及情感色彩等方面来比较他们小说中忧患意识的异同,能更准确地解读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也有助于我们从宏观层面来认识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在小说观念中的凸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3.
陈朋 《长白学刊》2015,(1):48-52
实践表明,常怀忧患之心,常思发展之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当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这一时代命题,需要从三重维度来思考其"元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当前主要忧患什么?何以在忧患意识中提升执政能力?这是解读和阐释中国共产党树立忧患意识的基础议题。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2,(4):109-109
与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的做法不同,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是新加坡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新加坡社会发展和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延续的精神支撑,是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内在依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时刻秉承忧患意识,认识到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把忧患意识教育与国民意识培养相结合。人民行动党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主要内容分为提高党员责任感的党情危机教育、保持国民危机感的国情忧患教育和增强国民使命感的世情形势教育。人民行动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探索出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以社会为主渠道对基层民众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忧患意识灌输教育和以新加坡建国历程为重点对民众进行历史忧患教育,使忧患意识内化为新加坡人民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三、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自我体验问题  1案例。郭某,男,15岁,初二年级学生。郭某自小性格内向,依赖性强,心中有事藏不住,总会告诉父母和老师,平时也较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由于他自小生活在包办型家庭中,父母包办一切,这样,当他进入初中后,仍然是事事依附父母和老师,只知道按照大人的话去做,从不去想一想是对还是错、是现在马上做还是明后天再做也行,更没有去想其他一些问题。因此,父母和老师总把他当小孩看,认为他什么都不懂。他也乐意做小孩,天真烂漫恰似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郭某常生小孩子气,全然…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2005,(6):58-58
对于父母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赞成者多从为学生减轻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利于升学的角度出发,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在本期来稿中,大家对这种现象也是见仁见智。编者认为: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许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肯定也有来自家庭教育的问题,矫生惯养使得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能独自面对问题。这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面对、勇于负责的精神。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走上陪读道路的父母,我们建议您对孩子不要一切包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不要让孩子在您的“呵护”下失去飞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全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父母为  相似文献   

9.
▲美国调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据《青年参考》报道,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案例中,离婚并没有对孩子构成伤害——此项研究结果和很多近期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 该研究由美国资深心理学家梅维斯·赫瑟林顿主持完成。这位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被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为现代家庭问题研究的先驱之一。新研究涉及1400多个家庭,结果发现,美国75-80%父母离异的孩子完全能够“应付”父母的婚变,而且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相当正常。与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另外20-25%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了多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心烦、沮丧、好冲动、不负…  相似文献   

10.
常坤 《半月谈》2005,(9):70-70
父母不管因为为什么离婚,夹在中间的孩子都是无辜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看得见的是生活、学习上的不便:看不见的,也是最大的伤害,那就是心灵朗创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尽快走出生活的阴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勇敢走好今后的每一步。要给孩子讲明事理,让他们正视现实,家庭的破裂对孩子是沉重的打击,但要教育孩子把打击看作考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民家庭富裕起来了,孩子们生活条件优越了。但是,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教育方法失当,我们看到,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百般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现象在一些农村富裕家庭中大量存在,导致许多孩子只求索取,  相似文献   

12.
(二)、主体外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个体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孩子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与父母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教导,自身性格与言行举止有着密切联系。 有的家长对子女亲情过剩。亲情过剩即娇惯、溺爱。据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城镇未成年人绝大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事务,忽略了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天都难得见上一面或好好说几句话,长此下去,孩子会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乐趣。为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孩子有可能到外面胡乱交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父母要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要想办法做孩子的朋友,创造出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首先,父母要懂得一些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否则教育不到点子上,话说不到心坎里,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其次,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苦与乐,经常与孩子交流,说说学校的事情,谈谈同学的趣事,问问老师的讲课等,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主妇是新马华人妇女中的最大人群,她们的地位和生活状态也有很大不同,但作为女性、妻子和母亲。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共通的作用,即经济作用和教育孩子作用。同时,相对于她们的丈夫,主妇们无一例外处于从属的、次等的地住。这是传统性别观念规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建议建立家庭伦理道德规范蔡兴国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尤其在孝敬父母方面,为举世所称颂。但是毋庸讳言,如今我国一些老人在家受虐待,甚至折磨致死;为人父母的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屡见不鲜;这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 ,作家李黑妮送给我她的新作《倾听孩子的内心风暴》。我发现 ,在一个个揭示当代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弊端的真实故事中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冲突竟然无一例外地聚焦在孩子们在校的课业成绩 !据说该书在三联书店销售的两个月里 ,在销售排名榜上排名第二。足见这本书的主题真正反映了当代中国家庭亲子冲突的焦点。我在咨询室见过许多前来求助的家庭。尽管每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不尽相同 ,但是 ,只要这个家庭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那么 ,这个孩子在校课业成绩的起伏始终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它会得到全家人的关注 ,甚至影响到整个家…  相似文献   

17.
近期,湖南卫视引进韩国原版模式,推出亲子旅行生存体验节目《爸爸去哪儿》。这档真人秀节目一经播出,在荧屏上创造了始料未及的高收视率。让孩子获得生活经历和成长、向父母传递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对青年家长有启发和指导实际应用的价值。教育学专家聚焦于育儿方法的评论和引导,对于有孩子的家庭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一些年来,一些案件让整个社会震惊,他们家庭情况各异:马加爵家庭贫困,西安药家鑫家庭中等,北京"李某某"家庭富裕,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最后都实施严重犯罪。分析这几位的犯罪原因,家庭教育显然都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不论富裕与贫穷,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是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父母以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以怎样的理念和表现来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立法不仅是要倡导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9.
在民政信访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富裕村庄中出现了一些贫困户,其生活困难程度达到甚至超过贫困村的贫困户,但因为他们生活在富裕村庄,其困难反而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遗忘厂。下面是几个真实的例子:春节前夕、山东省诸城市民政局信访室里一个衣衫褴楼的小姑娘,泪流满面地哭诉出她的家庭状况:她叫高霞,在实验小学读书,13年前,狠心的父母抛弃了她,正巧,城关镇的富裕村建国村一对年过60岁的老夫妇膝下无子.特别疼爱这个孩子,就收养了她、从此。两位老人丧失了五保条件。建国村人均收人2000余元市里规定:凡是本村村民年满60岁,每人…  相似文献   

20.
备课卡片     
给孩子一个冲突如今,在中国大多数的三口人之家,孩子生活在父母营造的一个风调雨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是生活的主宰,他(她)需要什么,即使是条件不具备,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她)不需要的,父母也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避开。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叫矛盾?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身上就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着自己转的虚幻光环,于是,当他们走出父母的呵护,步入自己照顾自己的独立生活环境中时,就会遇到冲突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剧烈波动而不能自拔。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