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条件,率部出城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31日双方圆满完成交接。2月21日,陶铸去傅作义处告知毛泽东要接见他和邓宝珊,并允许带随员一人。对于傅作义与毛泽东的这次会面,诸书所记各不相同,有必要做一考证,订正某些书所记之讹。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下卷记述:“2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邓宝珊。”①在他主编的《周恩来传》中却为:“2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乘飞机从北平抵达石家庄,再乘吉普车来到西柏坡,周恩来先接见他”,“当天下午,毛泽东、朱德会见傅作义”。②而王克俊的《北平和平解…  相似文献   

2.
<正>傅作义故居暨傅作义生平展室位于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傅作义,字宜生,山西省临猗县安昌村(原属荣河县)人。1895年6月27日出生,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翌年在太原参加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少年革命先锋队",并参加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担任起义军学生排排长,随起义军赴娘子关抵御清兵。1915年以优异  相似文献   

3.
李自华 《前线》2009,(2):54-56
2009年1月31日,是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平津战役总前委与傅作义的代表进行了三次谈判。最终,傅作义顺应时代的潮流,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如今,每每谈到北平和平解放,谈到60年前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与和”的较量,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傅作义,想到那些为和平解放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呼吁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探讨北平和平解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沈战役开始后,中国共产党方面对傅作义将军进行了多方的争取,傅作义虽表接受和谈,但长时间犹豫动摇,直到1949年1月中旬才决心下接受和平改编。是什么原因促使傅作义最后下决心的呢?目前史学界看法是: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这对尚在犹豫中的傅作义是致命一击”,“16日我平津前线司令部以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向傅作义总部发出了最后通牒,……傅作义随后派其全权代表邓宝珊来了”,经过谈判达成了初步协议。“邓宝珊回去以后,很快有了回音。傅作义最  相似文献   

5.
林木 《党史博览》2009,(1):F0003-F0003
1949年2月22日,西柏坡。毛泽东对从北平来的傅作义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1949年1月15日,当解放军攻克天津之时,北平孤城已足足被围了一个月。此时,虽然傅作义手中还握有50多万兵力,但解放战争的情势已决定了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决定了傅作义的结局:战则败,和则安。中共通过各种渠道同傅作义接触,傅作义的一些朋友也劝他放下武器,使北平这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免遭战火之劫。  相似文献   

6.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县里庄创刊。几个月后,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就开始了。在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毛泽东关心着新创刊的《人民日报》,他亲自导演的“空城计”——连续撰写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华社消息和言论,巧妙地化解傅作义军袭击石家庄的行动,影响深远,是《人民日报》创刊之初的一段佳话。傅作义施用“围魏救赵”之计毛泽东选择了东北作为战略决战的起点。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东北野战军主力直取锦州咽喉之地。眼看东北蒋军退路将被切断,蒋介石急令华北傅作义出兵,与集结在沈阳的国民党军主…  相似文献   

7.
1949年1月31日,驻守北平的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撤退完毕,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防务,这座历尽沧桑的文明古都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就在这一天,新华通讯社广播了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于1月16日致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的一件公函,即《林彪、罗荣桓为敦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致傅作义函》。此公函又被称为通牒。这件通牒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一)列举几年来傅作义执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剿匪戡乱”的命令,率领所部向华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现又退守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市人民受尽痛苦。(二)阐明人民解放军顾念平津两市几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数千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燕凌 《红岩春秋》2006,(6):45-46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到了最后阶段,有一件事情使地下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很难办,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有关的一些人为此也很作难。1949年1月16日,也许是前一两天,毛泽东执笔,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将军一封信,历数了他在内战中的罪行,敦促他下令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限定的时间是17日1时到21日12时。如不接受,解放军就要攻打北平城。没想到,还没有见到这份“最后通牒”,傅作义就已经决心交出北平城了。可是,这封信在16日当天还是送到了林彪手里。而且,在通县谈判结束的时候,林彪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把这封信交给了代表傅作义参加和谈的邓宝珊,要他回去交给傅作义。信没有封口,林彪走后,邓宝珊抽出信来看了,为之一惊。他深知傅作义强烈自尊的个性,怕这封措词严厉的信会激怒傅作义,使已经谈好的事情发生挫折。而且,信中提出的要求,是傅作义已经接受了的,这信不是已经不必要了吗?于是他对解放军的谈判代表、陪同他的四野参谋处长苏静说:“这封信太出乎意料了,措辞很严厉,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苏静当即向林、罗、聂报告了邓宝珊的反映。林彪听了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暂时不交也可以。”...  相似文献   

9.
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6月出生在山西临猗县(时称荣和县)黄河边上一个名叫安昌村的偏僻小村。自小家境并不殷实的他,长大后凭借聪慧、勤奋和勇敢,逐渐成为威震四方的著名军事将领。北伐战争他因坚守涿州而声名鹊起;抗战中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始终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合作,百灵庙战役旗开得胜,中共称他为“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解放战争后期,他识大体,顾大局,力排众议,毅然接受中共的和平解放北平八项条件率部起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赞之:“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然而,这位身经百战的爱国将领,却终生与水利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正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在1948年11月4日召集何应钦、张治中、傅作义、徐永昌几人开会,并表示有意任命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要其带领所部悉数南撤。但傅作义出身阎锡山的晋军,并非蒋之嫡系,深知蒋的秉性,对南撤心有疑虑。但傅作义明了形势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1.
刘亦实 《世纪桥》2005,(10):44-46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蓄意谋划了震惊世界的皇姑屯事件,利用在铁路上埋设定时炸弹,炸死了从北平乘坐蓝钢专列返回沈阳的奉军统帅、东北铁腕人物张作霖。然而,发生在9年后的第二次“皇姑屯事件”,因未能取得成功而且又发生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第3天而被烛天战火淹没,长时期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1949年7月14日,傅作义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了绥远方面最近工作情形,“请主席再予支持,期能在最短期间彻底成为解放区、解放军之一部”。7月16日,毛主席接见了傅作义和邓宝珊将军。我(薄一波,下同)和聂荣臻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接见。毛主席首先肯定了傅作义7月14目的信,“学习有进步,信写得好,观点正确”。对傅作义的功过,毛主席说:“绥远抗战你首先发动,有功;剿共有罪;北平方式有功,绥远方式更有功。剿共不好,但将功折罪,清洗了剿共一段,以后再不提了。”毛主席提出t让傅作义亲自去归绥,解决绥远问题,原则是愿留者留,愿…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旧称石门)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想以此挽回东北战场的败局。10月23日,华北"剿总"开会下达偷袭石家庄的作战任务和部队编制的命令:行动对内代号"穿心战术",部队对外称"援晋兵团"。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4师师长刘春芳、新2军暂32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10个师、1个旅共10万兵力,并配属爆破队及汽车500辆,携带100吨炸药,分偷袭、策应两个梯队,从北平、涿州地区沿平汉线及两侧,兵分三路秘密向南开进。24日部队开始集结。"穿心战术"抓住了当时石家庄地区解放军兵力部署空虚的软肋,从局部战场来说,的确是步狠招,被华北"剿总"列为绝密计划,所有作战命令、部队调动都用密码传递,具体工作由傅作义亲信参谋处长和作战参谋何祖修办理。然而,如此机密的军事行动,却被潜伏在华北"剿总"参谋处担任司书的中共华北局社会部甘陵情报组情报员刘光国等人获悉。他们从司令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和邓宝珊并偕一名随员到达西柏坡,受到中共中央的热烈欢迎。中共中央为何事先提出让邓宝珊与傅作义同行呢?这里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邓宝珊在抗战时期,积极拥护中共的抗日主张。他当时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第21军军长,驻守榆林,一直坚持与陕甘宁边区友好相处,协力抗日。1944年12月,毛泽东致信邓宝珊,对其胸怀大义高度赞  相似文献   

15.
“七路半”毛泽东与傅作义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开始交往了。那时,傅作义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35军军长。为了联合傅部抗日,1936年8月14日,毛泽东写信给博,说:“琢州之战,久闻英名……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亟望互派代表,速走大计,为救亡图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以后,毛主席又派彭雪枫等人,多次去与傅商谈抗战的事情。1937年8月,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开始奔赴抗日前线。为争取友军共同抗战,毛…  相似文献   

16.
1949年2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傅作义看似有些恐慌害怕,说话都很不自然。他一见毛泽东,就立正说:“我有罪!”毛泽东亲切地握住傅作义的手,说:“不要这样说。当初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抢掠了我们多少文物珍宝啊。现在,如果我们自己毁了紫禁城,破坏了那些文物古迹,那是要被子孙后代唾骂的。现在北平和平解放了,我们应该谢谢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掉你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张世珍的信念:一定能打败日寇张世珍,原名张卓吾,1902年出生,山西闻喜人,1925年入伍,在国民党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当兵.1927年考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在傅作义部任职。  相似文献   

18.
三、“绥远方式” 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问题成为傅作义日夜思虑的一个问题。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傅作义将他的部队改编为三十五军,移驻绥远。以后,又接任绥远省主席。1947年1  相似文献   

19.
正他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杰出战士,抗战时期,他辅佐傅作义取得对日作战"三战三捷",身上留有多枚日军的弹片;解放战争时期,他为平津战役提供了重要情报,为成功争取傅作义立下功勋。他为信仰,几乎潜伏一生,直到去世多年后,身份才被解密,成为我党隐蔽战线最为神秘也是最为成功的特工。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的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古都和平解放。2009年1月19日,北京档案馆展出"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展厅内,4位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刘厚同、何思源、傅冬菊、阎又文置于显著位置。4位功臣中,阎又文最鲜为人知。傅作义的机要秘书1936年,就读于山西大学法学院的阎又文投笔从戎,在傅作义处担任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