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印度反腐败机制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丹 《当代亚太》2005,(10):53-57
根据透明国际2004年腐败指数的排序,全世界145个国家中,印度排在第90位,属于腐败严重的国家.为了遏制腐败,印度在立法、司法、行政监督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监督、发现和惩处的反腐败机制.但腐败现象仍旧随处可见.这说明,反腐败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监督机制、发现机制和惩处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全方位、细密的预防机制.反腐败工程缺少预防机制就不能真正遏制腐败的发生.印度反腐败机制不够有效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超国家行为体,欧盟拥有的权力和可支配的税金比民族国家要少得多。但是,由于反腐败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欧盟成立后还是曝出不少比较严重的腐败案件。本文通过对欧盟反腐败制度的多维度解析发现,与民族国家相比,欧盟的反腐败制度存在权能不足、针对欧盟权力的监管较弱和反腐败机制建设不完善等缺陷。近年来,欧盟正在针对这些缺陷完善其反腐败制度。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欧盟,而且有助于我们探究反腐败制度设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腐败被世人称为“灰色癌症”,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公敌。腐败不仅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且诱发政治危机,动摇政权根本。基于此,反腐败成为世界性潮流,亚太地区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发展最重要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反腐败的重要舞台。本文拟从亚太角度剖析腐败问题。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这一段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利用国际会议和出国访问的机会,与美国总统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总理会谈时,每次都提出双方在打击腐败、执法交流、追逃追赃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在APEC会议和G20峰会上,我国分别推动亚太各成员和二十国集团的反腐败合作,建立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广泛深入开展追逃追赃,拒绝为腐败分子提...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琪 《美国研究》2004,18(3):45-68
美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一个严重的腐败时期 ,这一时期是通过文官改革运动和进步主义的城市改革运动等社会改革运动来结束的。这些运动推动了行政部门结构性的变化 ,使政府改变了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建立旨在进行自我约束的“政府道德标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看作反腐败的一个主要措施。与此同时 ,美国政府还逐步设立了监督执行道德标准的机构 ,其主要关注在于事先预防 ,而不是事后惩罚。而国会制定的《政府道德法》成为对政府道德的法律制约。该法在 1 989年被扩大到适用于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国会道德规则的改革围绕着禁止国会议员接受酬金进行。在美国 ,由于私人经济部门中的行政人员和政府官员之间的职位转换是惯常现象 ,防止“利益冲突”就成为防止腐败的一个关键。防止腐败并不仅仅依赖于政府官员的个人道德 ,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和规章。  相似文献   

6.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反腐败体制机制研究》已于2007年1月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日本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欧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的学者集中力量针对各国反腐败体制进行研究。该书是此次联合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全书首先是在研究视角上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宏观层面的研究,例如《世界主要国家反腐败体制比较研究》、《主要国家反腐败体制考》等篇章;也有中观层面的研究,例如《俄罗…  相似文献   

7.
越南反腐败斗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反腐败斗争,随着革新的深化而逐步深化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腐败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面对严峻的反腐形势,不久前召开的越共“十大”将反腐败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大”之后,越南的反腐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但斗争尚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8.
刘洪波 《新民周刊》2012,(49):84-84
当下的反腐状况,向来有两种评价,一是成就巨大,二是形势严峻。近日有两份关于官员财产公示的专家献策,不约而同地见诸媒体。一份献策来自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提出"有条件的部分赦免",以换取已有腐败行为的官员对反腐败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持。另一分献策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  相似文献   

9.
美国腐败指数曲线显示,19世纪中后期,美国曾出现三个腐败高发期;20世纪初出现一个低谷期,其后尽管有小幅上扬,但未再出现高发期;近几十年以来,美国腐败指数曲线一直在一个较低值附近小幅波动。从宏观上来看,美国的腐败指数曲线的整体变化表现为从大幅波动到小幅波动,这种波动类似一种钟摆运动且具有多种特征,这一曲线的根本摆动原因是现代化加剧腐败、现代性遏制腐败,具体原因则可归入经济发展程度高低、软政府或强政府状态的存在、民主制度完善程度高低和反腐制度化水平高低这几大层面。根据这一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推导出美国腐败与反腐败情况的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对腐败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琪 《美国研究》2005,19(4):38-55
本文在阅读大量西方,特别是美国学者关于腐败理论研究著述的基础上,对腐败理论在西方的演变,西方学者对腐败的定义、腐败产生的根源及后果等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文章认为,美国对于政治腐败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美国学术界产生了政治腐败研究的修正主义方法。经过近25年的争论,约瑟夫·奈用现代化过程来解释腐败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现代化是否都要经历一个政治腐败的过程、用于解释第三世界国家腐败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等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厘清“微腐败”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在反腐实践中准确认定事实,精准处理腐败问题。由于对“微腐败”的误读,导致实践上反对“微腐败”的行为遮蔽了真正的腐败行为。理解“微腐败”不能离开典型腐败这一重要参照物。不管“微腐败”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多样化,始终离不开权力滥用这一核心问题。治理“微腐败”不能在不改变权力结构的情况下去强调官员的道德自觉,而应该从制度上压缩腐败的滋生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亨廷顿关于新加坡有效治理腐败的原因提出了质疑.亨廷顿认为,李光耀及其政府的政治作为成功地改变了新加坡的文化,在文化已经西化的基础上,新加坡治理腐败取得了成功.但是,笔者以为,新加坡的文化并没有西方化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是表层和生活方式上的,而不是深层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从这种变化的原因来看,也并非主要是李光耀及其政府的政治作为所致,而是各种外在的挑战和内在的主客观条件所致.笔者还对关于文化与政治之间关系的不同流派的主流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巡视组巡视的重点一般是着力发现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政治纪律、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外界认为神秘的巡视组是如何工作的?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与过巡视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解码巡视组的工作。巡视组进驻被巡视单位后,一般会召开巡视工作动员会,接下来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14.
金大中总统最近指示政府彻底查处在政府和公共机构内部工作秩序紊乱、效率低下的现状。青瓦台发言人朴智元2月26日称,金大中总统接到农协监查情况报告后,指示在确立公职纪律和查处腐败方面,必须采取断然的施政措施,决不能让农民和国民失望。据悉,金大中总统的这条指示,已通过金重权秘书室长传达给全体内阁成员。与此同时,监查院当天宣称,今年将对公共企业、政府投资机关和公司等50余个公共机关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对包括中央部处在内的82个国家机关和31个基层单位及自治团体也要进行检查。为在检查工作中不留死角,除制定1年监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领导的访谈,笔者认为华文媒体在国际舆论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们帮助华人融入当地文化,互相沟通;积极传播大中华文化;与中国媒体相互配合,扩大有利于中国的正面国际舆论。但是华文媒体也存在受众面窄、规模小、观点偏激、缺乏高度和影响力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华文媒体首先要掌握对媒体的主导权,另外要加强华文媒体之间的联合、与当地主流媒体的合作以及与中国各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国家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商业风险之一。本文对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主要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越南投资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集中在政府违约、政府效率和官员腐败等问题上,越南的罢工问题、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前景和安全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在今天的中国,从市井百姓到党和政府都在关注腐败问题。不论中外政治家还是学者,对于腐败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监督机制和防治方法等政治性较强的领域。本文不从政治领域来探讨这个问题,而是从所学专业出发,以文化为视角,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即文化因素对腐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上合组织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转型点,新形势下的上合组织需定位为一个能够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并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的新型国际组织。目前这一角色定位的转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的全球定位理念,客观地反映出中国不断增长的世界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抱负。这一理念合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虽然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原则上它们之间互不冲突,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当前它们之间对接合作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多边利益的协调。鉴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中亚国家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倡议。它不仅可以为丝路沿线各国创造更多经济增长机遇,还将为区域合作注入新鲜活力。哈萨克斯坦愿意与中国在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信息相通等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给定的文章里,词与词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可以构成一个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互相约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即词汇场。譬如,“愤怒”、“高兴”、“悲伤”、“忧郁”、“兴奋”等互有联系或互为对立的词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关于心情的词汇场。而且,几个词汇场之间又是以一种或多种聚合方式紧密相联的,它们的聚合方式在整篇文章中常常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分析词汇场及多个词汇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词汇在文本中的多重任务。在诗歌里,它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奥…  相似文献   

20.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9,24(4):63-68
媒体和国家形象互相影响和互相建构,在这方面传媒对国家国际形象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并通过特有信息源和信息传媒在受众体头脑中定格并形成国家形象,影响人们对某一国家的看法和态度。鉴于国家形象的多样性包括国家的经济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等诸方面,本文主要以德国主流媒体之一《时代》周报为研究对象,对5年来《时代》周报有关中国经济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时代》周报视角下的经济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