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头自然村山边。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与东南分局的指示,原属闽北管辖的江西省部分党组织划归中共江西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和中共闽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头村成立,省委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省委下辖闽北、闽  相似文献   

2.
关于一九三六年成立的闽赣省委,党史界相当部分同志至今都认为:(一)它是成立于一九三六年四月的洞宫山会议,由闽北分区委和闽东特委统一组成。同时还成立了闽赣省军区;(二)省委书记黄道,省委委员有黄道、叶飞、范式人、阮英平、黄立贵、吴先喜、曾昭铭、曾镜冰等,省军区司令员叶飞;(三)闽赣省委下辖三个特委(闽北、闽东、闽东北)、七个军分区(闽北地区的闽北、闽西北、抚东、闽东北;闽东地区的福寿、古屏宁、霞鼎)。  相似文献   

3.
黄道是"东南半壁江山"著名人物,曾镜冰是"东南一旗帜"著名人物,他们在闽赣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情怀,生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黄道和曾镜冰于1933年4月,分别从中央苏区和闽北苏区调到隶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工作。黄道任闽赣省委宣传部长,曾镜冰任闽赣省团委宣传部长。从此,他们就在一起共事。这年10月,闽赣省委驻地黎川失守,此时闽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被敌军切断。1934年2月,黄道和曾镜冰  相似文献   

4.
8年抗战中,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在国统区多次变迁,但时间最长、工作最有成效、政治影响最好、隐蔽最成功应数在武夷山国统区,其抗战工作与历史地位,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抗战爆发至1938年2月,中共闽赣省委改为闽浙赣特委。1937年8月1日,中共巾央对南方各游击区发出关于在新的条件下,从各方面贯彻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告示。遵照这一告示精神,闽赣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黄道、副主席  相似文献   

5.
闽北地区与江西、浙江省毗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闽北划归闽赣省领导,成为中央苏区组成部分。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闽北党组织与中央失去联系,独立坚持斗争。1936年,与闽东、浙西南勾通联系,成立中共闽赣省委。从此,闽北红军游击队,在闽赣省委领导下,在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顺昌、光泽、南平、松溪、政和、周宁、寿宁、屏南、将乐;江西省的上饶、铅山、广丰、金溪、资溪、贵溪;浙江省的庆元、龙泉、江山等二十余县的范围里开展殊死的游击斗争。“西安事变”后,中共闽赣省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了闽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相似文献   

6.
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我闽赣省首府黎川失守,省党政军机关撤至建宁,闽北苏区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联系被切断。是时,以闽赣省委宣传部长黄道同志为首的省委代表团正在抚东一  相似文献   

7.
1927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驱领导了震惊周围数省的弋横起义,为建立赣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1年初,中共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横峰葛源镇成立。1932年底,经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中共徽州工委(后改为皖南特委)及其所属组织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从而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纵横约50个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革命史上,曾先后成立过两个中共闽赣省委(为表述方便,以下简称前、后闽赣省委),两者均成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管辖范围都在闽赣边界地区,领导人也有部分相同,且均与闽北这块革命根据地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在多年的党史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不熟悉党史的干部群众、热心党史的民间爱好者,甚至一些党史部门的年轻干部,个别地方党史读物和陈列展板,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鉴于此,笔者特撰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道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历任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书记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23日遇害于铅山河口。抗战初期他作为中共在江西的负责代表,同时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任务,在协助政府抗战动员,参加保卫大江西的工作,调停抗战内部的党派关系的功绩,仍为人们所怀念。  相似文献   

10.
闽赣根据地内的中央主力红军最早关于创建红7军团的文献资料,出现在中共闽赣省委的文件里,即在1933年5月25日《中共闽赣省委目前的政治形势与建黎泰党的任务》中指出的:"为着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建黎泰党必须深入土地斗争,深入政治宣传鼓动,动员群众,在优待红军家属的基础上去努力扩大主力红军,消灭逃兵现象,完成闽赣省创造七军团的任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黄道受中共中央委派任闽北分区委书记,在中央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闽北坚持游击战争。黄道领导闽赣边地区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保存了红军力量,保持了革命阵地;领导闽赣边红军以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  相似文献   

12.
黄道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历任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闽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书记等职.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江西省委书记.1939年5月23日遇害于铅山河口.抗战初期他作为中共在江西的负责代表,同时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任务,在协助政府抗战动员,参加保卫大江西的工作,调停抗战内部的党派关系的功绩,仍为人们所怀念.  相似文献   

13.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4个省级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北地委和闽北游击纵队活动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14.
正地处闽赣边界黄岗山北麓的闽北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是闽赣边三年游击战争一个隐蔽战略基地,也是闽赣边国共和谈的地点。大洲谈判,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闽赣边区地区性的国共和谈,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一系列国共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洲谈判对闽赣边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它不仅是闽北国共合作的里程碑,也为闽北新四军五团打造了一条从三年游击战争转入抗日战争的光辉之路。时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黄道在大洲谈判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知真向“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献交了一本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烈士黄道的遗著——《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这本书是黄道调离闽赣省委,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传部长兼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期间所著,1938年8月由解放社出版。在这本书中,黄道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分析、估价了我党领导下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条件、发动组织、战略战术及游击队的行军、宿营、侦察、  相似文献   

16.
两根湿火柴     
主力红军长征以后,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于1935年春撤出崇安的大安,辗转在丛山峻岭之中,与星罗棋布的敌人周旋。闽北红军独立二团驻扎在大安西面的大山里,山高林密,古木参天。该处的西南方向是桐木关,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在那里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闽赣边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7.
孙洪江 《党史文汇》2002,(10):37-39
东北三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东北地区的工作,并从1921年末开始,就陆续派人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5月,中共“五大”闭会不久,中共中央就决定成立东三省省委,即满洲省委。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于1927年10月末,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在哈尔滨宣告成立,省委机关驻地奉天(今沈阳)。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正式成立。1928年12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在奉天大东门外一党员(牛恩玉)家开会,被敌人发觉,与会的14人有13人被捕,满洲省…  相似文献   

18.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闽北是中共福建省委(一九三八年二月之前为中共闽赣省委)的主要活动地区,党在这里领导和组织了遍及城乡的抗日救亡活动,建立和发展了闽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中共满洲省委自1927年成立就以反帝国主义入侵为己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满洲省委随即发表宣言,阐明时势,表明立场,号召广大群众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东北三省;同时,积极组织协调领导各种抗日力量,共同抗击外敌入侵。可以说,在被撤销以前,中共满洲省委是东北抗战思想的指引者、抗日力量的组织协调者和武装抗战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