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说实话难,这是古人早就知道的。《伊索寓言》中的"旅人和名叫'实话'的女子"正是讲这个道理的。有人在沙漠旅行,发现一个孤单的女子,她的目光凝视着地面。旅人问,你是谁?女子回答,我的名字叫做"实话"。旅人又问,你为什么远离城镇,到这荒凉的沙漠上来生活呢?那女子回答:因为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说谎,而如今你和人交谈,听到的全是谎话,再也没有实话的容身之地了。作者评论  相似文献   

2.
正初夏的一天,乡下的二哥给我快递了一份冷蒸。在签单时,女儿问我"冷蒸"是什么?我说简单的回答,"冷蒸"是"未成年"的麦子。女儿追问:"那还有复杂的回答喽?"是的,复杂的回答我得写篇文章才能说清楚。冷蒸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可能谁也说不清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的宫廷杂史《酌中志》,其中的一篇《饮食好尚纪略》中写道:"取新麦穗煮熟,剁去芒壳,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谷新味之始也。"这是冷蒸进入食品界的投名状。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4.
真相的需求     
《南风窗》2016,(23)
正"摇滚不属于病夫。"10月13日见到黑豹乐队前主唱秦勇,谈起为何摇滚被"边缘化",他这样回答。听了这话,心里有点震撼。不是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有很多人喜欢摇滚,这没有道理。值得思考的是,摇滚所代表的那一类硬朗的、有精神内涵的文艺作品,今天的确并不受欢迎了。诗歌就不用说了,这个时代里,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我参加过作家刘杰的签售会,来了100多人,已经是一种"盛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2,(19):68-69
我希望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还能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在农村教了很长时间的语文。很多亲戚到现在都还住在乡下——这样一种农业社会的背景,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直愿意承认并珍视这一点。后来很多人问我,是怎样的机缘,让我这样一个来自"基层"的人,想要去当一名导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复杂。如果非要有一个直接的契机,那就是1990年,20岁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黄土地》。  相似文献   

6.
请客经济学     
一伙人聚到一块吃饭,通常中国人会由其中的一个买单;而西方人则偏好AA制,大家分摊. 这是为什么?一般的回答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中国人讲面子、好客气;西方人比较实在,崇尚独立.但要是再问,为什么中国人的文化与洋人不同?有没有什么道理?恐怕就答不上来了. 经济学家们用"流动性"的概念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墨宁 《南风窗》2013,(15):47+50-51
今天的中国,人在心理状态上"变狠",已经不仅仅是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才会产生的情绪。特定观念和价值符号下形成的群体之间的分裂,相互"斗狠",隐喻着这个社会令人担忧的未来。"今天杀狗的时候发现这条狗皮非常柔软,所以我决定把皮剥下来做皮垫,然后就在狗腿上割一刀,再把皮活扒下来,然后准备做烤全狗,可是当我把皮都给剥下来的时候这条狗竟然没死,还在欢乐地叫着,所以我只能再用刀把它的头给割下来,然后大卸八块。"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方向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人在干什么,一个回答“我在砌砖”,一个回答“我在抹墙”,一个回答“我在建教堂”。许多年后,三个人中的两个还砌砖和抹墙,第三个则成了建筑师。同样,可以用这个故事来讲述城市的命运。城市经营者的眼光,胆识和理念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中国经  相似文献   

9.
正"亲爱的武汉陌生人:在‘封城’ 76天之后,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终于又扑向了祖国的怀抱……""亲爱的未来的你:我是28岁的你,来自2020年……""亲爱的女儿:爸爸希望你长大后,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当挑战来临的时候,心怀阳光的你一定能够一往无前,做一个有能力保护很多人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李北方 《南风窗》2014,(8):46-49
这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回首百年前,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回答应该是,统治这个世界的精英们如果还不能放下"致命的自负",仍可能再次遭受致命的失败。在《昨日的世界》一书的开头,斯蒂芬·茨威格这样写道:"倘若要我今天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代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我这样说: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那个黄金时代正是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百年和平"的晚期。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享受富足,迷信进步,以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南风窗》2012,(22):12-12
"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做出如上回答。过去几天被媒体围攻采访的莫言,笑称最希望"结束采访"。  相似文献   

12.
怀念孔雀     
一孔雀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谁知道动物园怎么走?我们三个女生面面相觑,原本就不熟悉,又都家在外地,这样的问题,自然没有人回答得出。不等回答,她又解释说,我想去看看孔雀,我还没见过真的孔雀呢。我先笑起来。那笑,是下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主任的陈德烨从清华大学到燕化,从设计院到生产一线,从仪表专业到化工专业,经历了很多的转折。有很多人问过他,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陈德烨引用钟南山院士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回答:"也许我是在追求一种未知吧。"  相似文献   

14.
娱乐     
追求某男对某美女穷追不舍,美女不厌其烦:"你省省吧,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男人,我也不会嫁给你。"某男颇为不满,回答说:"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男人,你以为我还会看上你吗?"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5)
正学生总要以一个学校的"产品"的形式进入社会,大学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和大学教师,必须从功利和短视中突围。大学常常被想象,回忆往往很美好,这是因为青春或爱情本身的美好。每个时期、每个世代的大学都不一样。对我这种把青年、中年以及未来的时光和身家都托付给大学的人,最大的感受却不是美好,而是巨变。我们的大学从来不是象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25)
正读史让人明智,首先就是可以有勇气反思下原来的一些定见。所谓流氓,可能他却是站在了历史进步的一边;而在所谓正派阵营之中,有些人的有些做派,未必就比他们鄙视的流氓高明多少。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个?这个问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历的人的回答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以前喜欢项羽多一点,这还不仅仅是因为对失败的英雄的同情心,以及类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文学描写的感染,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对于刘邦做过的那些事情,比如打了败仗逃跑时把子女都推下车不管,实在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几乎每一个80后小时候都回答过这样的问题:"长大后最想做什么?"在众多的答案中,一定会有很多人的回答是"医生"!如今,这些曾经拥有医生梦想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不少人圆了"医生梦".只是,老天与他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们干上了朝思暮想的职业,不过是在社区医院.  相似文献   

18.
石破 《南风窗》2008,(17):61-64
"我觉得有些人对农民是假爱,即使他心里是真爱,他的身体也不允许。"曾经努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何慧丽如今认为自己的未来在农村,并满意于自己的"回归"。对于发展生态农业,何慧丽只问了一句:"你可以不爱农民,但你爱不爱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9.
"台湾表面上光复了,但实际上是美国的殖民地;这是战后台湾人最大的悲情,就像战前台湾人最大的悲情,是被日本人统治一样。我这一辈子在台湾,还没有当过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大的政策转变一个大国正在这个星球上快速崛起。一位观察家写道:"中国的崛起就像另外一个太阳进入了太阳系,她影响着这个系统的重力以及磁场,也影响着周边的每一个小星球","中国崛起之后,每个人都要重新计算自己的政策得失"。这是笔者看到的对大国崛起最恰当的描述。"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回答。确实,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