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香港回归祖国,使香港政制发生质变。港英殖民主义政制是一种典型的行政主导型政制,同时又辅之以众多的咨询机构。在这种政制下,香港华人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功效感薄弱、功利色彩浓厚。根据“一国两制”原则建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则彻底废除了殖民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港英政制,但也借鉴了它的某些特点。因此,基于这种政制的香港华人的政治参与,受到基本法的根本保障,既体现了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又从香港的实际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香港的民主,提高香港华人的政治参与程度,保持和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发展与政制发展构成了一种互动性关联。本文从国家政制层面,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政治解释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制架构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党制度,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二是政权制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民主制度,主要是政治协商制度;四是自治制度,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是和平统一制度,"一国两制"。这五方面,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政治发展的政制架构,也是"中国特色"最本质的内容。开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新境界,就要坚持、完善并发展这些政制架构,在更高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现代化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方自治与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河南大学马小泉博士建立“地方自治”的政治制度,是清末以新式绅商为主体的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救时改制的目标之一,也是体现绅商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立宪党人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水平的一项政治成就。清末地方自治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传统政治...  相似文献   

4.
简论中国地方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红娟  高昆 《理论月刊》2005,(3):124-126
中国地方自治思想始于清末,历经民国初期和南京国民党时期,至今已有较大发展。特别行政区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地方自治较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侯宜杰 《中国人大》2010,(16):45-45
推动地方自治是预备立宪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末立宪团体对此很重视。1905年8月,朝廷应官员的奏请,命令奉天(辽宁)和直隶(河北,包括天津)试办地方自治。但两省的试点工作进展都很缓慢,1906年11月直隶才在天津县试办议事会和董事会,直到1907年8月天津县议事会方才成立。奉天1906年12月才开始设立全省地方自治局。  相似文献   

6.
刘国习 《湖湘论坛》2008,21(2):47-49
严重的民族危机推动清末湖南留日学生提出湖南地方自治的主张;革命派从反满革命的立场宣传湖南地方自治;改良派主张通过地方自治以救湖南从而救中国;两派的宣传为湖南地方自治作好了舆论和技术准备,也推动了全国性地方自治舆论的形成,但二者都有过于功利和浮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自治是相对于中央集权而言、基于分权原理而设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它强调一定区域内住民的自主精神和民主权利,是现代社会治理一国之地方的一种科学方式,也是一种世界潮流。地方自治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正确把握地方自治的基本理论,是地方自治实践的前提。对中国内地正在推行的农村村民自治与城镇居民自治来说,补上地方自治理论一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村落共同体"概念的兴起和运用,既是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回应,具有田园乌托邦的色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场域中地方与中央关系、帝国想象与村落想象的悖论在新的社会时代环境下的延伸。地方士绅和地方自治在"村落共同体"的概念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皇权不下县"的地方士绅想象及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构建了对地方士绅相对于中央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想象,这种地方独立性的构建形成了具有有机性、封闭性和田园色彩的村落共同体想象,预先设置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关系;同时,也吊诡地形塑着"乡村即是国家"的隐喻。这一双重而又颇显矛盾的预设视角构成了理论上的遮蔽,设置了帝国想象与村落公共体想象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妨碍着我们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和治理中想象一种具有新的可能性的乡村社会形态和地方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的"形式有效性",即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形式"的维度上,新的自治组织、程序、规则等形式,要能够促进村民自治有效运转,动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二是在"结果"的维度上,这种新的形式要能实现有效治理。近几年,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践正是围绕着"形式有效性"的思路开展的,创造出了新的村民自治形式,带动了村民的参与,促进了村庄发展。在此背景下,村民自治研究的内容和范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研究内容方面,村民自治研究既关注程序民主,也关注治理有效。在研究范式方面,村民自治研究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范式,注重村庄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的目标选择是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提出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目标选择的对策及思路:重构民族自治地方财源体系;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民族自治地方财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郑建华 《前沿》2001,(8):34-36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也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特色所在。发挥好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中的特殊作用 ,使自治权的内容能真正落到实处是民族自治地方缩小与发达省、市差距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是发挥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殊作用的前提。判断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应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中的地位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两个层面来分析。一、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中的特殊地位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具有二重性 ,当民族自…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建立与推行,如果从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算起,已有三十八年的历史了。地方自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鼓吹和推行,如果从号称“地方自治之家”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我国清末民初,也叫嚷过地方自治,但从未实行过。现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早已代替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属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地方自治,也早已过时了。列宁说:“问题恰恰在于不能把对于我们已经过时的东西,当作阶级也已过时的东西,当作对于群众也已过时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第214页)。因此,我们把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暂且撇开民族因素,都作为地方自治政权,加以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本质区别及其特点,而且还有利于看清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这对我们更好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莫庆红  ;唐正芒 《求索》2008,(4):227-229
20世纪20年代初的联省自治运动根源于清末民初资产阶级倡导的联邦思想,它既是民元以来资产阶级同军阀专制势力斗争的结果,又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因为历史条件、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联省自治思想具有准备不足、缺乏实施基础、主观性太强等缺陷。而且,它虽然以消除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为目的,实际上却又成为了地方军阀实行武装割据的法律依据,具有根深蒂固的悖论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民主选举结束不能被认为就是实现了村民自治贯彻村委会组织法以来,人们对村民自治的认识逐渐提高,具体操作程序比较熟练,成果明显。但在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部分地方用民主选举代替村民自治的全部,认为村民进行了民主选举就是村民自治了,选举结束就算完成了村民自治,这种看法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没有民主选举就没有村民自治组织,其他村民自治的内容就无从谈起。民主选举是对村民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最好训练,是提高村民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但是,仅仅停留在选举上,不…  相似文献   

15.
《宪法》《立法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分别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于自治条例的内容是关于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的或综合性的法规性文件 ,而且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只能出台一件自治条例 ,且一旦颁布实施就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此 ,制定自治条例基本上属于一次性立法工作。而单行条例的内容由于主要是调整某一具体事项的法规性文件 ,并且是需要根据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来制定 ,与具有相对稳定性、综合性的自治条例…  相似文献   

16.
正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都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依照当地民族特点规范了属于法定自治的内容,也照抄照搬了上位法的许多内容,在自治机关组织、监察司法机关构成及职责方面规定了人大、政府、"两院"领导人员及政府其他组成  相似文献   

17.
英国自始具有浓厚的自治传统,其地方自治精神和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欧美等其他国家。作为"地方自治之母",其警察制度也因此而饱含民众自治精神。近代英国警察制度理念中这种独特的地方自治传统树立了良性的中央与地方、警察与民众关系值得其他国家现代警察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土司政制与哈尼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司及土司政制,前人颇多微词!但是,单一的观察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简单的情感渲泄,难以理智地观照土司政制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无助于从横纵思索比较中,清醒地认知土司政制与民族文化衍变之间的规约关系。事实上,植根于哈尼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圆融基础上的哈尼土司政制,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在土司政制辖域,哈尼古典文化受到了强烈的激荡与冲击,脱离了其固有的运行轨迹。土司政制的确立,一则阻断了哈尼族历史的固有进程,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它吸收了封建专制政体的内核;同时,诱发了哈尼文化,由沿自身固有的轨迹自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以后,乡镇政府下面的基层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国家的*级政权,也不是政权组织的派出机构。可是,近些年来,有些新闻单位及有关文件经常用*行政村一代替村委会,这种提法既不科学、更不严谨,不仅引起了认识上的紊乱,也会助长实践上的紊乱。在我国农村基层行政体制建设史上,“行政村”列入政制,有过一段时期。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行政村”在西北老区是乡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华北老区则是农村的基层政府。但是…  相似文献   

20.
肖光文 《传承》2009,(6):4-5
马列主义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和近代地方自治思潮以及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等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自治思想源流。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及大革命时期明确支持地方自治,积极探求地方自治民主本质,提出许多关于地方自治理论主张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