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还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保留个体经济并允许它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哪些积极作用?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个体经济是一种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个体劳动相结合,劳动者自己养活自己的经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3,(9):42
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产生的一个名词。它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种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它也是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3.
城镇个体经济是我国多层次经济结构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生产者自筹资金,自备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劳动,分散经营,通过市场交换其产品和劳务。它们经营的是凡是社会有需要国家又包不下来的行业,如小型手工业、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客货运输业、建筑修缮业等。它属于小商品生产性质的经济形式,是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小商品生产又叫简单商品生产。马克思指出:“劳动者私有他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论个体经济     
所谓个体经济,就是以生产资料个人占有,主要依靠个人劳动,劳动者自己养活自己,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为城市居民和农村群众提供劳务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伴随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的出现而产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商品经济形态。然而,个体经济总是依附于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在封建制度下,个体经济受尽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欺凌、盘剥,处于随时倾家荡产的境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体经济又为资本主义经济所排挤和控制,随时面临着成为剥削者和雇佣劳动者的抉择;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个体经济也经历了一个改善、限制、取缔、恢复、发展的曲折过程。那么,个体经济有无一个  相似文献   

5.
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植、利用、限制”政策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个体经济。其中,个体经济虽然在数量上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0%,但由于生产方法落后,它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面对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加上刚刚取得革命的胜利,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尽快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因而,党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同时,也要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扶植、利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个体经济,是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是由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状况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总体上的低水平和多层次性;二是生产力布局上的不平衡性。这种生产力状况要求有多种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私营经济是在公有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允许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并在国家宪法和法律上得到确认,使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对促进生产、活跃市场、解决就业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私营企业的出现,在社会上引起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对私营企业能否取得法人地位的问题争论很多,一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只要具备法人的若干基本条件,就应当承认它的法人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按合伙经营对待私营企业,不承认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对发展个体经济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受到传统自然经济的束缚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对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是经济发展的生长点,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支先导力量,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有的认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多了会冲击公有制经济,因而对个体工商户看不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问题作了明确的、完整的、科学的阐述:“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这为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如何在发挥公有制“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补充”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监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这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关注和探讨。一般都认为个体经济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城乡经济不可缺少的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形式,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分析个体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问题时,也存在着不同看法,现将这些看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体经济的性质有五种看法;(1)个体经济是一种私有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发展个体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2)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附属体。因为个体经济从来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它在各个社会形态中都是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相联系并受其制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体经济依附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因此它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依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因此,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正如恩格斯讲的“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它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它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它  相似文献   

12.
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式。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要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和适当发展,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以及需求多样、分散的状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宗寒 《学习论坛》2013,(1):30-34
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带有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致富的现实要求决定了应该重视它的发展。集体经济给劳动者带来的利益是直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符合我国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水平以及劳动者觉悟处于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要求的现实,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我国集体经济经过调整,已进入健康发展阶段,但总的看来,数量太少,比重过低,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各地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我国重新划分经济类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近发布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将我国的经济分为以下8种类型:一、国有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类型。“、集体经济。指车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类型。三、私营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公民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类型。四、个体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经济类型。五、联营经济。借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六、股份制…  相似文献   

15.
对个体劳动者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文秀珍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也是促进个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个体劳动者与企业职工相比有许多不同点:一是队伍庞大,人员混杂,素质迥异,更替频繁,分布于城乡各个角...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具有生产结构全球化、分配结构全球化等特征,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国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趋利避害,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劳动者的队伍迅速扩大,特别是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涌入个体经济行列。这向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对个体青年也要加强理想教育。从事个体经营的青年,走街串巷,摆摊设点,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一方面活跃了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同时也很容易受到资产阶级唯利是图和金钱至  相似文献   

18.
进贤县文港镇发展个体经济情况调查进贤县人民政府县长戴和旺我国农村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位于抚河旁历来为商贾聚集之地的文港镇个体经济的发展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总结文港经济,用国务委员...  相似文献   

19.
在建国头七年中,我们国家已经将农村个体经济基本上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20多年之后,党又重新提出了“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政策。这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自然会使人们去重新思考党在建国头七年的农村个体经济政策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对农村个体经济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正确的。本文仅就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左”的偏差作一初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政策。一、农村个体经济政策的实际依据及其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时的农村形势有这样几个特点:(1)除了极少数合作经济外(1950年全国共有1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种近似古代的、分散的”个体经济占了绝对优势;(2)这种个体经济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每百户只有64头大牲畜,9.7部水车,6.6辆大车;每2户只  相似文献   

20.
建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同时发展其他经济成份的所有制结构,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所有制关系调整与改革的总思路.1985年8月,邓小平同志会见津巴布韦客人穆加贝时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8页.以下凡引第三卷的,只注页码.)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其概括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邓小平同志这一思路,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切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利于调动各个地区、部门、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未曾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