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宣传、介绍西方近代伦理道德学说的同时,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进行了整理和改造,形成了由进化伦理观、自由平等伦理观、"开明自营"、"背苦趋乐"伦理观构成的伦理思想体系.他在传介西方伦理学说和改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伦理启蒙意义,对20世纪中国伦理学的建构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鲁杰 《理论月刊》2003,(6):115-116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西方伦理道德关于经济伦理的理论,试图把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和西方经济伦理观的精华,纳入到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中,从而阐明转型时期应树立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基于其思维辩证法推动,将两性之爱的自我意识上升到伦理之爱,奠定婚姻家庭的前提和根基;同时论述了家庭作为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实体形成的三个辩证环节即主观性的爱与婚姻环节、客观性财富和权力环节、主客观统一性的对子女教育环节。黑格尔家庭伦理观对现代婚恋家庭"任性"行为的拒斥,不仅直接源于三个辩证环节的要求,更是广泛根源于后启蒙时代黑格尔独到的人类整体性伦理原则对现代性标志的个体主义的辩证超越。新时代追求美好家庭生活,仍要高扬伦理原则,反对家庭"任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财富伦理可以为中国的减贫治理提供有效助力。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8年来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财富伦理观可以有效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战争不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对抗,而且是战争双方精神力量的对抗.战争制胜的精神力量首先源于军人的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伦理、道德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中"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舒凌鸿 《思想战线》2012,38(5):97-100
"五四"时期女性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凌叔华的小说作品,在修辞叙事伦理的四个伦理位置动态互动中,呈现出不同的伦理维度:在"内容伦理"层次,女性作者认同其他男性作者反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的伦理观;而在文本"讲述伦理"的两个层次,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则呈现了"贴切"、"伪装贴近"、"独立"等等不同的伦理距离;在"读者伦理"与以上伦理关系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了女性作者伦理、社会伦理与读者伦理从认同、交锋到彼此独立的不同互动。  相似文献   

8.
戚卫红  杨明 《求索》2012,(1):230-232
伦理作为一种规约性文化,其形成和发展经历着特定的轨迹。在传说时期,原始伦理与原始宗教混沌统一在人类的古老意识中,经过发展形成为殷商时期的"天命伦理观",伦理被笼罩于宗教之下,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发挥着规约的功能。到西周时期则发展形成为"宗教政治伦理观",周人的自主性开始觉醒,人们开始自觉地体认和系统地思考盘亘于人类生活之间的伦理关系,并自觉地进行"礼"的设定,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伦理作为一种明确的文化形态逐渐与宗教脱离,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肖必恒 《人民论坛》2010,(8):228-229
孔子之前的仁学思想比较零散,尚未构成系统的仁学思想体系。孔子在此基础上对"仁"的思想加以省察与反思,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系统论证与阐述,才构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实现了由殷周宗教神学向儒家伦理哲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科研伦理作为学术道德的准则之一,考验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价值取向和人性道德追求。高校是科研治理的主阵地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应从学术道德教育、科研伦理管理、科研伦理失范惩治三个层面建设科研伦理治理体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观,恪守科研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1.
权利发展与伦理变迁息息相关.西方权利发展的历程--从等级权利观到平等权利观、从神学权利观到世俗权利观、从自然权利观到实在权利观、从集体权利至上到个人权利本位,无一不烙有伦理变迁的印记.西方权利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伦理变迁的历史.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伦理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利观.权利现象的不同历史类型,实际上也是伦理观的不同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12.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行政伦理规范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行政伦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我们必须重建行政伦理体系,树立正确的行政伦理观,强化服务行政的理念与民主的伦理精神,坚持公平正义的行政伦理原则,构建政府诚信。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12日,冠名"与孔子对话"的上海第五届儒学研讨会在文庙召开.会议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5.
庄敏 《岭南学刊》2004,1(5):13-16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伦理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把经济制度特别是所有制的设计同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伦理目标结合起来,又同个人的伦理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研究这两种结合,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观,而且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资产的缺失、公共服务问题的突出、消费文化与道德价值的错位,人们产生了"财富焦虑"的心态。缓解"财富焦虑"需要注重金融创新和资产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财富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孔子从来不反对追求财富,但强调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拥有财富后要将其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挥霍的工具。孔子的财富观内容丰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启示。有财为美,藏富于民对于财富,孔子并不排斥。《论语·子路》记载,卫献公的儿子公子荆善理财,在他稍有财富时,孔子评价说“苟合矣”,意思是差不多合格了;当财富增加时,孔子说“苟完矣”,意思是较为完备T;当达到富有水平时,孔子说“苟美矣”,意思是比较完美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仅不反对创造和拥有财富,而且给予赞扬。  相似文献   

18.
范静遐 《理论月刊》2007,(5):135-137
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某些观点,通过细读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一是探讨小说中的叙述者涉及事实轴和价值轴的不可靠性,二是探讨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伦理回应,以此来阐释读者的伦理阅读与叙述者的伦理观以及作者的伦理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学"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育平 《桂海论丛》2001,17(2):34-36
孔子儒学的核心是其"仁学"管理思想,它包括"为政以德"、"选贤任能"等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内在机制和外在需要两大方面.它不仅深深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伦理管理和道德文化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15日,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与孔子对话--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讲堂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