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解读:一种民生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宏 《探索》2007,1(6):51-54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建设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民生政治视野中的党的执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生政治视野下,执政伦理建设是一个建立在良好政治道德基础上的行使、维护、巩固国家权力的本领和能力.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是民生政治的逻辑必然,以民生为本是执政伦理建设的目标指向,培养执政主体德性是执政伦理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李红珍  曹文宏 《求实》2008,1(1):76-79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从社会结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结构严密的社会。它的严密性,一是建立了一整套与社会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系统,它对整个社会行使政治权力,并利用政治权力管理社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和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的。通过政治权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组织、领导、协调,被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利用政治权力的合理性,是以谋取人民共同利益为根本目的。因为共产党执政,除了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6.
政治稳定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经历了从自然生存到社会生存的演变过程,它由稳定的政权体系、合理的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三个圈层构成。维持政治稳定的机制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态势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不稳定因素。为此,必须运用各种政治稳定机制,通过扬弃的自为控制,消解各种不稳定因素,最终实现动态政治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局限与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精英治理的功能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乡村精英治理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乡村精英不仅能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区的整合,而且能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在乡村精英的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局限,如乡村精英的权力过于集中、乡村精英治理制度缺位等,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主要可以通过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政府权威的约束、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途径解决乡村精英治理的局限性,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媒介权力理论中,社会对于媒介权力有一个认同的基础,那就是媒介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当今媒介技术急速发展,媒介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媒介权力出现了逐渐远离传统媒介理论的趋势,媒介权力也开始了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民生政治时代。在民生政治时代,改善民生成为执政党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生政治背景下的合法性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去加以推进。民生政治时代党的政治合法性建设应当是以提高民众生活满意度为重要支撑来源,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重点,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然而,党对改善民生的认识和决策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将改善民生从属于经济建设的,民生的改善相对滞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作出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决策,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推进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推进现代化进程,不能离开执政党强有力的作用.但是,执政党的作用不能仅靠权力,还要靠权威.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过程始终需要执政党权威的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和需要.  相似文献   

12.
马可  汤建萍 《求实》2013,(7):41-44
中国共产党民生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历史逻辑:民生发展是一个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内容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时,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展现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性的过程,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民生发展兼具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特点,民生发展也体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把握好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及其特点,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推进民生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渊浩 《探索》2013,(1):65-69
民生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生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的同时,民生问题的凸显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政府改革、文化创新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财政支出不合理、民生意识不足、思想僵化、群体差别对我国民生政治建设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制约作用,因而党和政府必须坚定民生政治的发展方向,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社会服务理念、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社会建设的公平性,确保我国民生政治建设和谐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4.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既需要强大的国家,也需要成熟的公民社会,需要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既合作又制衡的平衡关系.国家要有意识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引导公民社会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公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寻求与国家的合作,同时发挥对国家的参与和制衡功能.如此,民主政治发展就成为国家与社会各方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个渐进而又持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相当敏感的问题.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直接涉及权力的配置和调整,因而弄得不好有可能引起社会震动乃至引发某种不安定因素.但政治体制改革又是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敏感性而忽视它的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当前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还是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不断显现,都再一次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重要位置上.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能不能有一个大的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能不能有一个大的飞跃,都将直接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乃至决定着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非公共运用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权力制约的目的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主要有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体制下才不至于使掌权者因滥用权力而导致民主制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检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直接派生权,是由最高权力机关授权检察机关独立行使的专有制衡权。检察权在民生保障中的运行应体现其程序裁量性,行使好三项主要权能。行使追诉权维护社会稳定,乃是保障民生之基;行使建议权促进社会和谐,以推动民生之兴;行使调查权推进民主法治,以落实民生之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民生"写进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标志着中国民生政治时代的到来。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经济问题,也  相似文献   

19.
凌新 《学习月刊》2012,(5):20-20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固然是要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但这种民主政治只能是以保护民生权为目的,是公民争取、维护民生权益的制度,而不能沦为少数精英获取权力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完善民生权的保障体系、制度应当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曹文宏 《唯实》2008,1(2):81-85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所谓民生政治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心,以民生为准,把民生的改善、国民的福祉作为衡量发展的最高标准的一种政治模式。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也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