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猬的秘密     
江岸 《小康》2012,(7):109
刺猬型人格的敏感和尖锐自负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和自我保护。就像《红楼梦》中的妙玉,在卑微和骄傲之间,极力想摆脱卑微处境,处处以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同寻常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的《芙蓉女儿诔》,热情地赞美了晴雯高尚的品格,愤怒地控诉了逼死晴雯的封建专制主义者及其奴才的罪行,沉痛地抒发了对晴雯无限怀念、无比哀悼的感情。它是一篇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和创作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 第一,处理题材的特点是:赞晴雯之德,哀晴雯之死,略于写事,重在抒情。诔文即今之悼词,本应在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再赞扬死者德行,抒发哀悼之情,但《芙蓉女儿诔》是小说中作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27)
正喜欢不起来紫鹃这个人在于她的"情辞试莽玉"。《局外人》里,默尔索在那则结局悲惨的社会新闻后说: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红楼梦》里,最能引起我和别人争论的人物,是紫鹃。相对于凤姐、宝钗、袭人、晴雯等人来说,紫鹃虽然更不起眼,却更没有争议,一向是在受人喜爱和尊重的人物行列里。我不否认紫鹃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对黛玉披肝沥胆地关怀和体贴,聪慧、细心、真诚、勇敢,还难得地没有奴才气。但我仍然喜欢不起来紫鹃这个人,不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5.
伴爱如伴虎     
江岸 《小康》2012,(2):123
正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让人叹为观止,但她的深情从未被我们当成过爱情,埋伏着野心和算计的全心付出,只是一种胜利法《红楼梦》里,除了林黛玉,贾宝玉还爱谁?想必答案不止一个,宝钗、湘云、晴雯,也许,还有袭人。可能很少会有人把袭人放在宝玉最爱的名单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里有两个典型的“肉麻”人物,一位是王熙凤,另一位是刘姥姥。王熙凤对贾母处处讨好,亦步亦趋,甚至“老祖宗爱吃的我也爱吃”,因而深得贾母欢心。刘姥姥虽是一乡下老妪,  相似文献   

7.
王溢嘉 《传承》2008,(15):44-47
在《红楼梦》这部人物众多、布局宏伟的巨著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一条重要的主线。这条主线在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阁成大礼》达到最高潮,林黛玉吐血而亡,贾宝玉则神智不清地娶了薛宝钗,令人回肠荡气的爱情在疾病与死亡中画上休止符。  相似文献   

8.
周芬芬 《求索》2013,(7):269-269,17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袭人与晴雯的性格对比廖儒定袭人与晴雯都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她们的地位相当,却具有各自的艺术性格。作者在塑造这两个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照手法,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得到鲜明的表现。“奴性”与“野性”以“争荣夸耀”为生活目标的袭人,梦寐以求的是...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9,(1)
香菱一生短短十几年,以被拐为转折点,清晰地呈现出四个时期:被拐前、被拐后跟拐子一起生活和在薛家为婢及与薛蟠做侍妾。香菱的生命虽短暂,但有过快乐的幼年、悲惨的童年和少年,又做过豪门婢女、"呆霸王"侍妾,思想非常单纯,经历比较复杂。她的人生是不幸的,性格没有扭曲。香菱不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却不亚于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宝钗。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不知是脑袋里的哪一条神经被触动,向来不喜欢绘国画的我,竟然操作起写意国画仕女图来。唐代的宠妃、宫女,宋代的词人李清照,《红楼梦》里的黛玉、晴雯,《聊斋》中的阿宝,清末女杰秋瑾都成了我笔下的人物。凭借自己原有的油画写实功底,单就人物的造型也还凑合。可不同的形象、气质,不同的时代环境和衣着服饰着实让人伤点脑筋花些功夫。易安居士的恃才傲物,唐代宫女的丰盈妩媚,黛玉、秋瑾不同的反叛精神,都是画中着力表现之处,单凭画得胖一点、瘦一点和服饰艳丽、朴素,头上的簪花多少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把握她们各…  相似文献   

12.
韩霄 《求索》2011,(11):185-187
在古典小说史上,《三国志玉玺传》出现在《红楼梦》之前,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国志玉玺传》与《红楼梦》在叙事艺术结构上以及悲剧意蕴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三国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从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以及时代背景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可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岸 《小康》2018,(12)
正诗和远方对我们来说不过是过客,相伴长远的是真切的欲望、挣扎、眷恋、琐屑的烦恼和快乐。在《红楼梦》里真正拥有诗和远方的宝琴比所有人都更完美,但我们却不会爱上她。在《红楼梦》里,薛宝琴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她出场时的声势之浩大、场面之铺垫,直逼黛玉,超过宝钗。之后却又悄然离场,没有在读者心里留下多少依恋和感情。宝琴直到第49回才出场,此时宝黛钗三人已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9)
<正>《红楼梦》深受《金瓶梅》的供养,假如这两部作品的作者活在今天,会不会像那些IP剧一样深陷侵权抄袭风波,或被傅雷那样的大家撰文大肆批评呢?从巴金的《家·春·秋》到今天的网络作家流潋紫的《甄嬛传》,处处可见曹雪芹的给养。可以说《,红楼梦》是现代作家取之不尽的营养库。但实际上《红楼梦》也深受《金瓶梅》的供养,从字句的使用到人物对话、场景的描摹,以及结  相似文献   

15.
<正>如同尼采所说,上帝死了,这是一个诸神狂欢的时代,后现代文化为文学经典唱起了挽歌。《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将于本月推出,书中还将首次公布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刘心武将续写《红楼梦》的后28回,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都将有新的归宿。(12月4日《北京娱乐信报》)  相似文献   

16.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优秀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我不谈思想性,因为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清楚,准也说服不了谁,我只谈艺术性。本书刻画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物一开口,虽不见其人,但立刻就能知道是谁。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实无其匹。  相似文献   

17.
寻访行家     
傅家欣在为该书撰写的《前言》中写道:“多年以来,加里布艾勒&#183;格特勒每个月都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当代值得关注的人物的写真文章。她向读者介绍的是这样一些人物,他们以特殊的方式热衷于某种理念或为某个项目的实现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15)
正网络上有很多像妙玉这样的聪明人。你能看到他们炫技,却看不到他们真实的自己。但在他们刺猬的外表下,也许藏着不一样的内心。整部《红楼梦》里,妙玉是很不讨喜的一个人物。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人物是妙玉,他认为金陵十二钗里,就数她最为做作。李纨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说"可厌妙玉为人"。  相似文献   

19.
看过陈红在电影《都市刑警》中扮演的“顾影”,在电视剧《三国演又》中扮演的“貂婵”,在电影《红楼梦》中扮演的“紫娟”,在台湾电视剧《梅花三弄》中扮演的“汪子漩”,在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扮演的“江雪”,在电影《雾宅》中扮演的“格格”等众多角色后,人们不得不为陈红的“天才”演技和天生丽质所叹服。台湾一位专栏作家在看过她主演的影视后以陈红的名字作文章,发表了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特别是植根在佛道文化的基础上的。《红楼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与事物在对立统一中都具有象征意义与隐喻意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也都在佛道这个大框架内。在创作上,《红楼梦》深受六朝志怪与唐人传奇的影响,它实际上就是写的一块石头的传奇,而就全书来说,《红楼梦》也没有跳出某些传奇小说宣扬虚无主义与“万境皆空”的宗教说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