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中"一元指导"和"层次需求"、"文化交流"与"文化主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季芳 《理论月刊》2006,(11):64-66
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不仅受到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影响,更有着与中国本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关联。本文在力求面对平面现实的同时关注纵深思想的历史,揭示大众文化在当代所呈现的民本根源。  相似文献   

3.
郑敏燕 《传承》2011,(12):70-71
大众文化既然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也是最直接和最深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文化正在校园之外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着另一种价值观教育。因此,通过理性、多角度、综合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而阐明研究大众文化的必要性,进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为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大众文化的多元化、民主化和世俗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藉以建构的重要动力和机制,并为审视这一新的文化形态的价值提供了坐标。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健 《桂海论丛》2003,19(4):63-65
由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海外大众文化的传入 ,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 ,当代中国产生了大众文化。这种新型文化的迅猛发展 ,舒缓了大众的身心压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开辟了新的教育渠道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导致了新的文化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要通过明确大众文化的价值体系 ,坚持综合创新的原则 ,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等措施 ,引导和促进大众文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丁枫 《长白学刊》2000,(1):97-9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大众文化就从最初的崛起,到流行于城乡之间,旋即登堂入室问鼎主流文化。这对于我国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与影响,以至于对整个社会的震撼与冲击,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必须从大众文化控制权的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大众文化的转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外在形式的转变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8.
畸变的世俗化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兴起了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热潮并一直持续至今,它具体表现为相当普遍的对公共世界的疏离、冷漠,以及政治参与热情的衰退;表现为对物质欲望、身体快感的无限度追求、对个人内心隐秘经验的变态迷恋,以及与之相随的公共人际交往的衰落  相似文献   

9.
周红 《前沿》2007,(6):220-222
大众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已经愈来愈鲜明的走入我们的视野。对大众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以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致力于此,探讨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形成的互动机制、社会机制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和磊 《思想战线》2012,38(3):58-62
对大众文化政治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研究范式上,但这几种研究范式基本上都建立在大众与统治集团二元对立的结构基础之上,强调两者的斗争。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概念,正打破了这样的二元对立结构,为我们理解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越来越远离了公共事件,丧失了基本的理性,甚至在逐步侵蚀着我们还并不完善的公共领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强化大众文化的政治信仰、规范大众文化的实践路径,保障大众文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既是维护国家形象和长远利益的严肃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性质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大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个重要板块,已成为当今中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藉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三个层面,对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和产业化、形象性和视觉化、休闲性和娱乐化的文化性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话语,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其批判有不少合理之处,但是也存在不少局限,它片面强调大众文化与社会的对立,忽视大众文化本身特性,从而带来了理论上的偏差。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已经成长为今天的重要文化力量,对大众文化现象的研究,不仅得到了学界的关注,而且也开始进入主流视野之中,得到官方的关注和重视。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我认为,以下三个维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及其蕴涵的一整套文化符号体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身,这一特点使其具备生成与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在其意识形态性表达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虚假的需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对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解码方式,从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争夺。作为社会意识载体的大众文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环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对待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表达和功能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6.
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历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感的断裂是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蔓延的时代,青少年的历史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基本历史知识模糊;记忆和追寻历史的意识薄弱;历史责任感缺乏。如何消解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历史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成了当今青少年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音希 《岭南学刊》2021,(1):123-128
当代西方思想界对消费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反思与批判,历经了从大众文化批判、到社会经济形态批判、再到哲学反思批判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对文化现象的思考与阐发,逐步深入。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学思考,也随着文化批判的步伐,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法兰克福学派、德波、鲍德里亚、德塞托等思想家从不同的视角继续深化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与思考,承接前代思想家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学语境与后现代视域,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政治意蕴加以发掘、阐释。  相似文献   

18.
邓名瑛 《求索》2011,(8):109-110,11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一个"意义世界"。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负载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迅猛,但其良莠混杂的状况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的接受群体、传播途径以及运作方式使其具有了空间化表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历时的共时化、历史的当下化两个方面。时间的空间化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方式的改变,而且是代表了大众文化从本质走向现象、从深层走向表层、从真实走向非真实、从所指走向能指后的平面化、浅薄化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分析、研究中 ,揭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形成了独具特色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当代文化研究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