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7世纪到1868年明治维新的1260年间,日本的古代天皇制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和衰退三个阶.祭祀性、象征性与身份认同性是古代天皇制诸多社会功能中的几大基本功能,维系着日本社会.天皇的"万世一系"与日本民族理性思辩能力贫弱有关.天皇不变的"氏神"地位经历史积淀已演变成一大传统的政治资源,常被后来的统治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谈到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时指出:相对于19世纪20年代以后蔓延于欧洲的"群众性民族主义"而言,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属于在那之后出现的"官方民族主义"一类。按照安德森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明治后期社会文化人的代表,陆羯南提出的关于日本国民铸造的一系列构想,对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思想主要内容是:实现国民政治,即以“国民的独立”为前提的“国民的统一”;建立国家政体,即君民和合的民族共同体;国家出路在于以天皇制弘扬“国民精神”。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极强的阶级调和性,他理论上塑造的“国民”,是一个包容国内各个对立阶级、各种互为对立政治主张的混沌漠然的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4.
2007年,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双方原本复杂的关系陷入持久危机之中,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共同战略目标上的互不理解和互不信任。目前,俄欧都步入政治不确定时期,双方之间仍然存在改善关系的契机。双方能否准确把握契机将直接影响俄欧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5.
明治初期,维新政府中枢就已深刻地了解到日本所置身的国际社会和国际形势,确立起包括对自己和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以及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在内的国际秩序观。近代日本国际秩序思想中的上下秩序认识与欧洲近代国际秩序思想的二重原理体系如出一辙,并在明治维新后迅速与国家政权结合起来,最终确立起对欧美屈从,对东亚邻国强硬的双重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6.
村上春树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尤其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弗朗西斯·司哥特·菲茨杰拉德的影响。在象征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表现出了许多与菲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但村上春树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借鉴和模仿上 ,而是充分发扬了日本文学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7.
《妇女杂志》是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期刊,也是女性期刊中引进日本学者的女性观最多的刊物。早期《妇女杂志》对于日本学者相关论述的引进偏重于自然科普,具有挖掘女性日常生活史的重要意义。随着1921年章锡琛、周建人担任主编,刊物主旨发生变化,更多关注女性解放思想革新。日本学者与谢野晶子、山川菊荣等人的观点给五四女性解放带来启示,引起时代性讨论。在译介策略上,中国学者对日本学者的观点也秉持兼容并包原则,对于社会主义女性解放思想、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女性参政观点一律予以接纳。对爱情婚姻问题给予极大重视,从而引入了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情死事件大讨论,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婚姻革命问题形成了印证争鸣关系。反映出对于共同的东亚妇女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是安倍政府提出的旨在促进日本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一项战略,其在推进中不断扩展投资地域和领域,参与实施机构不断增加。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既受其外交、安全战略的驱使,也暗藏争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主导权之目的。日本虽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但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的实施也存在资金不足、审核标准严苛、附加人权环保条件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推进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的自传小说《道草》是作者根据1903年从英国留学归来之后的生活体验而写成。小说主人公健三是困守书斋的知识分子形象。本文着眼于人物内在的精神层面,从欲望与伦理意识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无余裕”状态下人物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考察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与“世俗”的现实世界交往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10.
岸田吟香是近代早期与中国关系最为深切的日本人之一,1866年初次来上海时,居住了七个多月,留下了一部《吴淞日记》,这大概是除“千岁丸”一行的相关报告之外,当年日本人有关上海和中国的最珍贵的文献。本文据此梳理并探讨了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并对亚洲主义者岸田吟香一流的思想脉络做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朱海燕 《东北亚论坛》2022,(5):28-43+127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日本经济在经历了高台跳水之后,再次陷入衰退状态。事实说明,安倍经济学启动以来并未给日本经济带来真正复苏。展望未来,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中短期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导致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制度性因素未变,日本经济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日本经济的萧条仍在持续,学术界对其原因所作的体制论、结构论、政策论和谋略论等理论分析,虽互有分歧,但其不同视角却分别成为全面认识日本经济的必需要素,以此为基础,本文指出了其在来来可能出现的三种前景:外向发展,自律增长,静态社会。在价值判断上,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的角度更倾向于日本能从此步入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静态社会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华侨人口及职业结构的变化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日清修好条规",该条规规定,"两国既已修好,彼此应在海岸各港口指定场所,准许商民的往来贸易"(第7条)。此后,旅日华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第352号敕令等法规制度的实施,旅日华侨的职业形成了以贸易商和杂业者为两大中心的结构,这种结构一直保持到了战后。表1列出了130多年来旅日中国人(华侨)人口的变化,根据该表,就战前的旅日华侨人口的变化来看,大致可以指出以下3个特征。①在明治时期乃至战争结束之前的日本, 在日中国人在外国人中所占的比重极高。旅日华侨人数往往占在日外国人总数的50-70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由于同盟结构和文化因素不同而产生迥异的同盟行为.两个同盟都是由两个拥有各自主权但却彼此不平等的参与者组成,这样的同盟也是非对称和分层级的.这两个国家都很少有真正的同盟,从防务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他们各自曾经拥有的同盟都承载着过于沉重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已促使各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一密切的联系是建立在目标统一以及兼有冲突与合作特征的职能分离基础之上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出了突发事件背后隐藏的日本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官商勾结、监管失控等重大问题,对目前我国如何正确处理政企关系,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竞争及政府的调控作用,制定配套的法律来弥补监管漏洞等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经济一贩不振,人称“亚洲病夫”,科·阿基诺夫人执政六年也未最终扭转局面。1992年拉莫斯当选总统后,采取放宽外资政策,鼓励出口产业,实行国有企业私营化,刺激私人经济发展,大力扩建电厂,压缩财政开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菲律宾经济初步摆脱了“滞胀”困境。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仅为1.3%,1995年已提高到5.7%。亚洲开发银行认为,目前“复苏的气氛已遍布菲律宾经济的所有部门”。 鉴于上述形势,菲律宾政府提出,今后几年国民经济实现每年7—8%的持续增长,2000年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000美元的目标,以…  相似文献   

18.
刘江永 《亚非纵横》2006,(2):22-28,43
21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在加强,但前进中也出现了明显的阻力。这主要是来自日本方面与历史问题相关的政治因素的干扰。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仅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与中日韩等国能否顺利开展东亚合作密切相关。因此,在积极推动东亚合作的同时,有必要对历史上日本亚洲观的源流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冷战以来最为严重和复杂的一场区域危机——乌克兰危机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这场危机对于俄罗斯与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景。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乌克兰危机所涉及的重要国际与区域格局问题,金砖国家对于乌克兰事件的反应,以及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所占据地位和所反映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的演变等方面,描述出这一复杂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振兴东北战略的背景下,近几年东北三省的经济、社会及对外贸易均取得了重大发展。中日政治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为东北三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日本是东北地区外贸的主要市场,但东北三省对日贸易发展以及日本与东北地区的投资贸易程度都很不均衡。为更好地推进东北内陆地区和日本经贸合作的发展,应当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宣传中国国内市场的魅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