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耀德 《理论学刊》2007,1(3):71-74
本文以技术的“社会化”程度以及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划分技术历史阶段的基础,把技术发展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科学时代)、现代技术(技术创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目前史学界一般把中共党史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9个历史时期。这样划分在汾碎“四人帮”之后的短时间内是有意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不妥,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两阶段分期法”及其不足 目前史学界采用的“两阶段分期法”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把一部中共党史划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即新民王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又划分为5个历史时期,即党的创立时期(1921-1923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23-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抗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阶段划分的探讨编者按:20年前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被载入历史,它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成果辉煌的20年作一个科学的阶段划分,是如何更好地研究这段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加强生产力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牢固树立“生产力观念”,是我们现在的一项迫切任务。过去我们对生产力理论研究、宣传不够,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能有更多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5.
田鹏颖 《奋斗》2021,(4):24-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这对于我们辩证认识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转眼间, 21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回首过去,科学社会主义从产生、建立到不断发展,已经历了 150年的漫漫征程。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列宁、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则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解决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在世纪之交,我们回…  相似文献   

7.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之中。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群体性事件研究应该何去何从?对群体性事件研究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是其当务之急。这种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力量整合,推动研究的总体发展。从群体性事件研究最初的概念辨析到群体性事件研究中的人员划分,从最初研究的实践一线人员到整个理论学界,再到大量草根研究人员的加入,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方兴未艾,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正>从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到全国两会期间“下团组”参加审议讨论,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深刻阐释,既回顾总结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又客观分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素,全面阐明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主动、自我革新的政治担当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界,人们通常根据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句话,把“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劳动者”,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说成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而把“劳动过程”等同于“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的误解。首先,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指的是劳动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劳动主体的劳动是劳动主体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和使用。因而把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  相似文献   

11.
刘建军  范娇阳 《前线》2021,(7):16-20
正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具体体现为:准确判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明确革命斗争的对象和领导权问题,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把握时代主题的转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阶段性变化,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讨论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理论时,有不少学者都承认,东方社会可以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跨越“卡夫丁峡谷”,但生产力是不能跨越的,所以前苏联和中国在完成这种历史的跨越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成果,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不无意义。但从社会主义长远发展来看,如果坚持生产力不能跨越的观点,又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大力发展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消除社会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才能有资格、有能力迎接国际竞争和挑战,完成发展社会主义和实现祖国统一等繁重的历史使命。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战略方针,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是非得失,完成好本职工作,尤其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号召全党立即投入为国民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在以农立国的中国,推进工业化就集中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相适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以邓小  相似文献   

15.
抓住历史机遇加速发展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历史机遇加速发展生产力王青逯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最重要、最精彩的思想内容之一。这是邓小0同志应用马克思主义,深刻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确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始终是从文化层次来探讨中国的出路问题。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民族危机。“中国向何处去”作为时代主题凸现在中国人的面前。千年帝国固有的治乱循环的逻辑再也无法继续下去。这种情况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就是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即在如何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进行反省,以求得救国救民的真理,使中国能走上自由解放之路。以“五四”运动为界,从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到“五四”之前,在对待古今中西的关系上,是以中体西用论居主导地位,即所谓“中学为…  相似文献   

17.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因此,坚持文化改造与社会改造并举,以中国现实为立足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对外来文化进行改造,是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所要坚持的基本方针。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文艺为群众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就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巨大力量,提出了“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的口号,批判了当时新文化运动脱离广大民众的倾向,强调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应当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高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首要原因,就在于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己任,并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也以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证明:一切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历史必然性,从而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根本的历史法则。因此,认真研究我们…  相似文献   

19.
交往与生产有着内在的联系,交往不仅是生产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完整的交往是内部交往与外部交往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外部交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交往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内外贯通,相互促进。交往改变了生产力发展的重复性和封闭性,扩大了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世界交往的出现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成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对与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直接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实践,鲜明地呈现出以下几个历史特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