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罗认为只有传奇之作才是真实的。当代著名哲学家让一弗郎索瓦·利奥塔评介说,马尔罗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打上马氏印记的行动和感情都极具传奇色彩。马尔罗以文学艺术家的目光关注人类的状况,他对人类自身的意义和追求的思考给人以信心和勇气。唯其如此,马尔罗的“传奇”才得以“传世”,他的“传奇色彩”才极具“传世价值”。那么,马尔罗的真实到底是什么呢?是会聚着人类文明成果的Museeimaginaire,是对文化、艺术的崇尚和弘扬,使文化、艺术升华为否定虚无与死亡,超越时限与空间的永恒。于是,小至文艺创作的推陈出新,大至生命的延续和文明的更迭,形式的增变都谱写着社会与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孤独和交流障碍的主题贯穿马尔罗全部作品的话, 它在《人类的命运》中尤其突出。人从根本上说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整个作品的悲剧主题。《人类的命运》这一题目让我们联想到帕斯卡尔,他把人类的命运看作死囚犯的命运,而马尔罗把它比作禁闭者或失语症患者的命运, 从而暗示了人类注定无法沟通的悲哀。在谈到这部作品时,马尔罗在一封写给加埃唐·皮康的信中写道:“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当然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显然是您称之为帕斯卡尔特性的东西。”本文从这个思路出发,旨在对《人类的命运》中人的孤独和不可沟通性在文本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从这一侧面揭示出马尔罗作品的现代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孤独和交流障碍的主题贯穿马尔罗全部作品的话,它在<人类的命运>中尤其突出.人从根本上说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整个作品的悲剧主题.<人类的命运>这一题目让我们联想到帕斯卡尔,他把人类的命运看作死囚犯的命运,而马尔罗把它比作禁闭者或失语症患者的命运,从而暗示了人类注定无法沟通的悲哀.在谈到这部作品时,马尔罗在一封写给加埃唐·皮康的信中写道:"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当然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显然是您称之为帕斯卡尔特性的东西."本文从这个思路出发,旨在对<人类的命运>中人的孤独和不可沟通性在文本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从这一侧面揭示出马尔罗作品的现代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进步观念在法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步观念是西方近代产生的一个和“命运”、“上帝”一样根源于生存之谜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性观念,它是一种涉及对过去的综合和对未来的预言的理论。近代以前,人们信奉以“命运”或“天意”为核心概念的历史过程理论。近代以降,影响和支配人们思想和历史创造活动的,则是弘扬理性、倡导变化、肯定革新为基本精神的进步观念。进步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使人类走出“循环”和“退步”的困惑,摆脱“命运”与“上帝”的阴影,自觉地自立于天地之间,在进步观念产生与发展上,法国思想家无疑作出了突出而巨大的贡献。一、进步观念的形成与确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简述了“法语世界”这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认为“法语世界”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曾一度有过的政治概念。所谓“法语文化”也将像戴高乐内阁文化部长、法国著名作家和学者安德烈·马尔罗认为的那样,逐步地被“人类博爱”文化所涵盖。  相似文献   

6.
安德烈·马尔罗对人类境遇的哲学探究贯穿其一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生活。自身经历、时代和伟大人物的影响促使他走向了对人的存在的哲学性探索。人的存在是悲剧性的。个体总是尝试使用各种方式摆脱人的存在的荒诞,唯有艺术才是最佳的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各民族历史来看,每个民族在原始时期、即它的童年时代都无法回避大自然给予的“第一启蒙教育”,蒙昧时期的日耳曼人在森林中接受启蒙,他们看到是这样的一个世界:野兽与野兽之间为生存而互相撕咬、吞噬,人类为了生存也不自觉地加入同兽类的竞争。不管是兽与兽、...  相似文献   

8.
黄芳 《法国研究》2000,(1):151-159
作家,艺术家,政治家……如此多的称呼并不能概括安德烈·马尔罗的全部天赋。这个天生爱冒险的人,二十几岁就在印度支那等地目睹了那里的革命斗争,回国后写出了《王家大道》、《征服者》、《人类状况》等一系列有关东方革命,尤其是中国革命的小说。而当时他未来过中国。这些作品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别出心裁地描写了中国革命,还因为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两个深刻的主题:荒诞与人道主义。一、世界的荒诞性荒诞原指音乐中的“不和谐”,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悖情理和规矩,不合时宜,不合理性,不合逻辑。”1荒诞意识自古…  相似文献   

9.
马尔罗写《人类的状况》并非为写中国革命而作,而是为了“在每个人的意识中树立人的概念”。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并非完全可与当时中国革命中的人物划等号。然而,作者描写的事实却是真实的,特别是1927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遭蒋介石镇压,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和蒋合谋扼杀工人革命等,都是事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荒诞派戏剧,国内的研究者多从历史的横面对它进行文化的“近点”研究,探讨它与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关系。本文笔者则试图追寻它更为久远的文化渊源,把它与原始宗教的关系作一次“远点”的文化透视。众所周知,西方几千年的文明史与宗教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著名文化史家道森把这种现象称为“基督教文化”,认为宗教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诸种文化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类型。这就是说,宗教与文化是互融交叉的,它既影响人类文化,又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原始宗教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关于奠定统一东方文化精神的建议李炳汉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所一贯追求的精神价值及其成就,我们称之为“人类文化”。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经过一定的时间,由一定性格的人们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因此它自然含有时代性、地域性和种族性等特性及文化本身的传统。根据文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一、综合研究是地区研究的主要特征 以地区为对象的地区研究(area studies)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农业、人类等)相比,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组织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政治或地理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和一般文化”,①内容极其广泛,既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与此同时,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地理、民族及历史等)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发展规律也与其他地区(如西欧与北美)不同,它是一个所谓“异质”(distinct)地区,所以,它的发展规律就非产生于西欧沃土上的各项单学科所能阐明。地区研究在对象上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学科(single discipline),而是一个多学  相似文献   

13.
韩国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与我国有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汉文化与韩文化之间相互渗透与影响,已达到血脉相通的程度。“少小离家”到中国留学并高中进士的新罗时期的崔致远,不仅留有传诵千古的汉诗,“老大回”国后,对韩国后世的影响及其受尊崇的地位竟与孔孟比肩。韩国的国土不及我国的江苏省。韩国的人口仅是我国人口的二十七分之一。但韩国经济的发展是惊人的:1954年,韩国的GNP仅为15亿美元,人均GDP不过69美元。到了亚洲金融风波前的1995年,韩国的GNP已高达4517亿美元,同1954年相比,增长了300倍;人均GDP为10076美元…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艺术正如它的民族一样,是多种多样的,也和它的自然财富以及风光景色一样那么丰富多彩。每个民族有本身文化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发展;无论是谁,如果他自称对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15.
金大中政府确定的五大“国政指标”之一是建设“创造性的文化国家”。这是“基于国家的一切弊病都是文化的衰尽引起的诊断”①而提出来的。具体目标是“创造性地重新构筑固有文化,最大限度地增进创作和表演的自由,通过门户开放,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③区别于韩国历届政府的这种文化建设目标和政策,是在本届总统金大中的文化观的指导下提出来的。金大中笃爱文学艺术。他说:“我不是一开始就是战士,性格上也不是强硬的人。在我的血液里更多的流淌着的倒是艺术气质。”③金大中的艺术气质,是家庭里熏陶出来的。据金大中介绍,他的父…  相似文献   

16.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34):62-65
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总在博物馆、美术馆与剧场、图书馆之间显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来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无论是博物馆里丰富、浩瀚的历史珍存藏品,让人们直观且动情地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璀璨多姿,恢宏浩渺,抑或是各大美术馆中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古今中外,远至宋元时期的艺术珍品,近到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上海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中,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进行一次既可远及古代,又能穿越未来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17.
郭可 《法国研究》2008,(1):61-65
“凡是善良的文化,都很容易自然地与基督化的生活相吻合,且从它那里获得充足的能力,以确保人格的尊严和人类的福祉。当地的天主教徒,应该是天主家庭里的成员,是它神国里的人民;可是,他并不因此放开自己的祖国,却仍是那个国家的人民。”  相似文献   

18.
一、“人类处境”小说两次大战之间,整个世界异常混乱,战争的幽灵在人间徘徊;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处境下,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人类而担忧,而探索。马尔罗、赛利纳、圣·戴克斯絮佩里、贝  相似文献   

19.
程抱一在其法语诗歌中,对法语词汇的“汉语式”组合以及意象的并置和剪接,体现了他对语言、艺术形式的创新意识和中法文化融合的自觉追求。他努力寻找两个文化传统的契合点,尝试着两种艺术的联姻。在同一首诗里,我们往往可以读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学意境。这是他作为跨语言、跨文化写作者的重要特征和其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简评《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段德智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政治大革命,是法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过这一点,甚至说它“并不是”“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不仅反映了它本身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