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王夫之平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评价,写出了大量的富有创见的著作。尤其是对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战中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常到著名风景区北碚,宣传抗战,卖字募捐,支援前方。 冯玉祥的隶书苍劲有力,诗画也别具一格。凡是要向他乞字求画的,皆索取笔资,作为抗日献金。有钱人多收,贫穷人少收,学生乞字一律收费五角。他住在兼善公寓,乞字者头天送上笔资,写上姓名,第二天便可“取货。”。他题写的字有:“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节约救国”等。他画的水墨画有茄子、黄瓜、白菜、萝卜菜,画旁都题有白话小诗。如“茄子紫、紫茄子,吃的有了力,可以把日寇打死”;“红萝卜,蜜蜜甜,吃了气力如猛虎。如猛虎,打东  相似文献   

3.
制度的力量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难道他不爱花好月圆?我想,一定是他洞悉了“花无百日香,人无百日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规律,不再强求花开不败,月圆不缺。爱花开月圆的偶然,亦爱花开月不圆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刘梁剑 《求索》2007,(8):162-163
王船山在解读经典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诠释学思想。王船山认为,诠释的首要任务在于获得对文本的知,由此出发,王船山诠释学认为经典之解读,或为求其原意,或为借古证己。求其原意,应当“高著眼”,遵循上下文原则。借古证己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诠释法。王船山于此强调诠释者“胸中应有一段经纶”,在创造性的诠释过程中,诠释者关注的重心不再是文本“本有”之“定指”,而是追求“各有契合”。由此,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对文本的知具有无限展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的理欲合一思想是人所熟知的,但对它的评价却各不相同。我认为,在理欲关系上,王船山既是程朱“灭人欲,存天理”的反对者,又是李卓吾“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利心”的猛烈攻击者。他在肯定的基础上否定了程朱的禁欲主义;在否定的基础上肯定了李卓吾倡人欲之说。王船山的理欲观并非侯外庐同志所说,是“唯物主义的理欲一元论”,和“本质上是近代市民阶级人文主义的自觉”,而是辩证唯心主义的理欲合一论,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写过只有六句话的自传,其中一句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令人深思,使人自警,如能记取,益莫大焉!‘’不要被人活埋”,实质上是要自己提防那些阿决奉承的“捧杀”。在诺贝尔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必然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吹、捧。拍。如果自己的头脑不清醒些,恐怕自己被他人“活埋”了,还会把“活埋”自己的刽子手当作知音哩!古往今来,被“活埋”者不胜枚举。秦二世、隋场帝、宋徽宗、陈后主、刘排等昏君,都是被整天吹捧他的奸佞小人“活埋”了的。不过,他们到死也不明白,“…  相似文献   

7.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是近代哲学才明确提出的,而王船山早在十七世纪就涉及到了主体性问题,发表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见解,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主体性思想。当他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本文试就这方面作些评述,以资纪念。一、其主体性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弘扬人的自觉能动性在我国传统哲学中,按其代表性说,孔孟倡导的是“仁义立人”的道德主体性;道家倡导的是“独有至类”的个人主体性;陆王倡导的是“心为主宰”的精神主体性;而王船山倡导的,则是“与天争胜”的能动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贪官的自述     
林子大了,啥鸟儿都有。记得俄罗斯文学巨匠果戈里的代表作《死魂灵》,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庄园主乞乞科夫靠出卖死魂灵赚钱的生动形象,真令人忍俊不禁。没想到今天在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竟有这样的贪官,也靠使“死魂灵”复活谋钱。尽管此贪官手段和乞乞科夫不尽相同,但犯罪客体相差无几,都是利用死人;目的一样:中饱个人私囊,真是异曲同工。最近,在大连南关岭监狱,我采访了因贪污罪、盗窃罪被判刑11年的辽南某市民政局老干科科长唐小奇。谈起自己扭曲的人生,他神情凝重,懊悔不已……我出生于辽南某市一偏僻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土…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意结合新时代实践,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精用宏,化古为今,以阐述思想,遣心寄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更丰富的智慧与经验。他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开始于16、17世纪之间,即从明朝嘉靖(1522——1566)到万历(1573—1619)年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刚刚开始萌芽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把这一时代叫作“天崩地解”(黄宗羲语)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思想家、他们祛蔽发蒙,以六经之理开启生面,从而在封建社会内部树起了早期思想启蒙的大旗。首先,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借助于程朱理学的“存天…  相似文献   

11.
崇高的魅惑     
灯光下 ,一本书摊开在我面前。让我掩卷长息的只是其中的几页 ,一篇短而又短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作者欧内斯特·海明威 ,在我心目中 ,从来都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当然 ,是因为他那久负盛名的《老人与海》 ,还有他的许多描写斗牛士的短篇。硬汉子海明威最后死于自己的枪口之下。十几年以后的我觉得自己终于读懂了这篇足足可以写成几个大部长篇的短篇。在书中 ,海明威这样写道 :“没有时间了。当然 ,尽管好象经过了压缩 ,只要你处理得当 ,只需一段文字就可以把一切写进去。”试想 ,古往今来 ,有几个这样的文豪能把生命体…  相似文献   

12.
妈妈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 妈妈!……” “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 摔了一跤? 自己摔的是不是! 那还哭什么。”他给儿  相似文献   

13.
无奈的尴尬     
读罢第七期《警察天地》“民警缘何开‘摩的’”一文,感慨万千。杨增社的境遇是尴尬的:他是人民警察,却从事着第二职业——开“摩的”;杨增社可以正大光明地徒手搏击持刀歹徒,但却要偷偷摸摸地挣钱为妻治病。 在公与私面前,民警经常遭遇无奈的尴尬。 我结识一位“110”民警,他向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处警的时候,妻子打来电话,说是被人抢了钱包,叫他赶快去。他说:“我没空,你拨打‘110’吧!”事后,妻子怨恨地说:“你帮别人就那么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活埋自己的经历,说起来也许你不相信,而这在我来说,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就发生在前几天,事情的经过,大体是如此的。过去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  相似文献   

15.
助人乐己     
2013年12月的一天,晚10:30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刚入睡的郝宝昆惊醒。他拿起手机。“我老公眼眉被墙角撞流血了,你赶紧帮忙送医院吧!”“你别着急,我马上就到。”撂下电话,他穿上外套,顶着寒风,开着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来到了肢残人白某家。  相似文献   

16.
小小的感动     
学校附近有个补鞋店。这个店开了许多年,应该比我的工龄还长。依稀记得我来这里工作的第一天,去镇上买生活用品,这夫妻俩就在这里补鞋,刷鞋,换拉链等。都是手工活,生意倒不错。他们的小女儿眼见着都长大了,该是上初中了?每日路过,经常打招呼,也算是熟人。今天下班,又路过补鞋店。“老师!”补鞋店主特意站起来,叫我。“有事?”我望着他。“老师我想跟你说个事。”他说。“什么?”我走过去,站在他店子前面。  相似文献   

17.
张立文的和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的《和台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了。当张先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完一个甲圜道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时,他在学术思想上也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由’“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由哲学史家到哲学家的转变。和合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转生的问题.亦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相接轨问题深思的结果。其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层面,在于其文化精神,亦即中国哲学。因此,首要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转生,其结果是民族新哲学的建构。从发展形式而言,这种建构活动是“接着讲”中华民族本土…  相似文献   

18.
读书苦乐     
杨绛 《创造》2006,(6):110-110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  相似文献   

19.
作何感想     
“你走你的,管别人干啥?”是一句普通话,街上、车站,常常都可听到,尤其在家长对儿女的唠叨中,更为广泛。我的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来,他妈说:“你要小心呀,那些小偷太多了,而且技术高明。就是拐别人的,看见了也不要做声,不然,会吃亏的”。我和同学××乘车,身上带了30元钱,不慎被偷了。下车时××对我说:“罗震,你的钱被偷了吗?”我一摸,确实不在,便问他看见小偷没有。他说“看见了”,我又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叫我一声,他说“我能叫吗?我怕挨揍”。一天,我在车站等车,看见有好几个“乘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警察     
这是一个当刑警的朋友给我讲的故事。 他说他刚从警校毕业的时候,既狂妄又嚣张,开口闭口:“我是警察。”有次因为堵车,竟开着摩托车冲上人行道,差点把一个行人撞倒,对方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吵了起来。他用两个指头从上衣口袋里夹出证件,大吼一声:“我是警察,你想怎么样?!”对方听说开摩托的是警察,像泄了气的皮球,不敢再纠缠,灰溜溜走了。   有天黄昏,这位年轻刑警开着摩托车,像往常一样,高速冲过十字路口,正要绝尘而去,无意中看着一个手拿小红旗,在路口红灯下执勤的中年人,不禁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