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緬甸联邦除了緬甸本部以外,还包括有几个民族自治邦——撣邦、克倫邦、克欽邦、克耶邦和欽族特別区。这几个民族自治邦的土地面积佔緬甸联邦全部土地面积的40%以上,人口佔17%弱。它們的居民几乎全是农民。各少数民族因其經济文化結构极不相同,所以其社会制度的特点是既具有部落关系和封建主义而又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緬甸的重要經济資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緬甸石油最高年产量約达100万噸,出口价值仅次于大米,为緬甸的四大主要出口品之一,1939—1940年度的出口总值达1亿4千3百余万緬元,佔緬甸全部出口总值的21%。 今年1月1日,緬甸联邦革命政府采取了一項重大措施,宣布把緬甸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这是緬甸国內經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也給英帝国主义在緬甸的經济势力以沉重打击。 緬甸石油公司是英国垄断資本家在緬甸开設的所有石油公司中规模最大、设備最完善的一家石油公司,资产达2千万英镑,拥有自己的油田、油  相似文献   

3.
緬甸对西德的經济關系比起它对其他歐洲国家的經济關系更密切,当然,这是除了对英国之外而言。德国的制造品及机器被认为质量优良,同时它的工艺技术,特别是在重工业和采礦业方面是著名的。由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緬甸联邦在1956年7月11日締結了三年的貿易協定,其結果必然进一步締結經济合作協定,以便協助緬甸发展工业及其他  相似文献   

4.
19世紀时,數百年來在东南亚历史中超过重要作用的緬甸封建國家就已淪为英国的殖民地了。征服緬甸的过程—連持續了數十年。1824—1826年大英帝国侵佔了緬甸东南和西南的边疆。1852年英軍佔颔下(南)緬甸。1885年又佔領緬甸的首都曼德勒。1886年1月1日,連旧緬甸最后的独立部分——上(北)緬甸,也被正式吞併于英領印度的一部分。 英人的侵略使緬甸長期丧失独立發展的可能性。它的經济屈从于殖民者的利益。緬甸从此成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原題为“緬甸在束紧腰带”。但全文主要是对緬甸1957年到1958年度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輸以及对外貿易各方面情况的評述。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緬甸1957年—1958年度发展的大致面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緬甸在1962年3月革命中建立的革命軍事政权,于同年9月发表了“緬甸的社会主义道路”(Burmese Way to Socialism)的宣言。自此以后直到目前,在国民經济的所有部門都大力地推行了社会主义化的政策。 下面談淡已經基本上国有化的緬甸对外貿易和国內流通途径的情况,作为今后日本扩大对緬甸貿易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民族統一戰綫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緬甸人民民族解放斗爭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丁緬甸的政治觉醒的話,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对英国在緬甸的統治之崩溃創造了决定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緬甸正在为取得食糖的自給自足而不断努力进行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緬甸政府正在計划把甘蔗的种植面积从目前的三万一千英亩扩大到明年(一九六六年)的四万英亩。 糖是緬甸人的重要食品,其消費量目前正在迅速增加。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年  相似文献   

9.
无疑地,西德对緬甸政府及人民有着深厚的同情。今年(1962年)的第一天这两个国家都分别把它們的使节提升为大使級,“以便促进两国之間的友好關系”。1961年緬甸接受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4百万西德馬克的发展貸款,同时还簽署了支援一系列可能由西德工业执行的建設計划,总值1亿西德馬克的財政保証。但友情本身不能发展貿易和商  相似文献   

10.
1.土地占有 緬甸的统计往往只提供缅甸本部耕地归属两类土地所有者,卽“非耕作者”地主和“耕作者”地主所有的资料。这种情况下,如果充分了解到,在缅甸的农业中,“非耕作者”有土地占有卽是那些其本身并不经营土地面将土地全部出租的地主(包括齐智人)的土地占  相似文献   

11.
緬甸的矿产     
緬甸公司的“包德溫”(Bawdwin)矿场是緬甸最大的而且是最老的矿场,它蕴藏着丰富的鉛、鋅和銀,并且还有銅、鎳、銻和鈷。据1939年的估計,上述矿物的儲藏量約有三百六十万七千九百四十五吨。 可是在几年以前,上述矿场却被认为沒有进一步进行开采的价值。緬甸政府于是在1961  相似文献   

12.
向“欧洲共同市場”各国的輸出銳增 緬甸与“欧洲共同市場”各国的貿易,虽然入超经常是在緬甸方面,但入超幅度是从1957年的1亿4千5百万緬元減少到1962年的7千3百万緬元。在这个期間,緬甸由于限制輸入从入超国轉为出超国,这是根本的原因,但關于对“歐洲共同市場”各国的輸出方面,它的增长率却是显著的。这就是,1962年对“歐洲共同市場”輸出額約5,000  相似文献   

13.
緬族佔緬甸总人口的60%。其余則由許多較小的民族所构成。在这篇文章里,我們将对这些較小民族中較重要者进行探討,分析他們的民族特征以及他們与緬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緬甸将走向自主和中立 对于大多数外国观察家来說,缅甸的政局初看起来好像充滿了矛盾。自1963年12月以来,缅甸革命政府的狹隘观点和民族理想主义变得更加明显。緬甸政府由于将其对外政策建立在和平关系和爭取外援的基础上,因而它与东、西方大国的联系正逐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對緬甸农民的殖民剥削 緬甸人员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爭取了独立。那时,國家剛刚開始从經濟破產中恢复過來,經濟上的破产是由于日本的佔领和1942年至1945年的战爭所引起的。战爭和日本的佔领加深了英帝國主义對緬甸的殖民剝削所造成的后果。殖民统治保護了国內的封建残余并利用它加重对农民的剝削。这就使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現了印度、巴基斯坦、緬甸、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已經面临和正在面临的問題,不仅是政治和經济的問題,还有語言的問題。印度、巴基斯坦、緬甸及菲律宾的語言問題,比印度尼西亚所面临的还要錯綜复杂;那些国家所操的語言过去都是为英語  相似文献   

17.
1.农业信贷和緬甸农村 的高利贷剝削 一九四七——一九五四年,緬甸政府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压力下,通过了一系列限制对农民进行高利貸剝削的法令。例如,一九四七年五月,通过了关于延期偿付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六日以前的农业債务的法令。这个法令使  相似文献   

18.
緬甸文學发展于11世紀的蒲甘王朝。1057年的宗教战争,緬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被征服,蒲甘王阿奴律陀獲取大量佛教經典和为數三百名有才學的高僧和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隨着宗教的改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改革法令的实質 自从緬甸作为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出现以后,消灭殖民地封建土地制度的必要性的問題便立即跃居首要地位。 緬甸广大农民群众在工人阶級的支持下,为在国內实現真正的土地革命而斗爭。他們要求完全消灭地主和高利貸者的土地占有,沒收  相似文献   

20.
侭管緬甸政府为了实施其社会主义政策而將国內的主要英国商号收归国有、或按价收买,但它仍然同英国继續保持友好關系。两个月以前,英国外交部副部長托馬斯(P. Thomas)出席于馬尼拉召开的联合国亚洲和远东地区經济委員会会議之后訪問緬甸时所表現的態度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