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锋 《政法论丛》2007,(4):69-73
在自然权利的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尖锐对立,人们遵循着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二者水火不容,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使作为坚守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观察者也不得不承认发达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实现自然权利的必由之路。贫穷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生态化的富足,才有实现自然权利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并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环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环境伦理学的三大主张作为人类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对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晨 《江淮法治》2007,(8S):45-45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岳步永 《法制与社会》2010,(31):277-278
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面临着极大的问题——生态危机,同时人类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类从环境的惩罚中苏醒过来,思考着如何善待自然与如何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任满军 《时代法学》2006,4(1):28-31
法律正义以一种整体性的至善理念形态长期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并成为法律的终结价值和绝对精神。古代思想家们从自然法角度论证人类的正当理性就是自然法,且制定法应当具备自然法的所有秉性,从而确立了法律正义根源于人类自然理性的基本命题。对法律正义的长期探索反映了人们对法律所应当具备的道德基础的理性关注。后现代法学的理论误区就在于对人类的这种恒定的自然理性的否弃。  相似文献   

6.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从空气、水源到土壤,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亟待回答的课题。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应与大自然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环保为主题,对我省的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代表们无不表露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马宁  张丽娜 《法制与社会》2012,(24):267-268
技术价值观指的是人们对技术价值的看法,概括技术价值本质,以及实践中形成的对技术价值的认识,它影响着技术价值观的发展.人类把技术当作掠夺自然、获得财富的手段和工具,技术为人类财富积累提供了条件,并发展出功团结合利主义的技术价值观.它是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结合的产物,注重经济价值、人类价值、工具理性,忽视技术价值多样性、自然价值及价值理性.虽然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技术进步,但同时却消解了人的主体性,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导致人自身价值的迷失.  相似文献   

11.
论不可抗力     
人类总是不断地征服自然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然而,人类每次取得胜利的同时,都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所以,即使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自然灾害仍然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干扰着社会正常的民事流转。建立不可抗力法律制度是人们解决自然灾害和社会变故影响民事活动的法律手段.研究不可抗力问题对了解受到自然灾害及社会变故影响下的法律关系之发生、变更及消灭有着重要意义。一、不可抗力的范围和特征《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以民事基本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指导着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科学材料,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之一。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存在着天然的同盟关系。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与近代实验科学结成的联盟,在人类认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论自然权利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政法论丛》2009,(2):11-16
环境的刑法保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方法,但环境刑法的架构极富变化,传统的刑法保护客体理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国刑法保护的客体应为公民环境权与自然权利的综合体,兼顾对人类环境权和自然本身的权利的保护,突出自然价值的独立性,以充分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不受人类环境犯罪行为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拯救家园     
当今,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才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北方法学》2021,(1):25-37
粮食基因编辑的核心问题,源于目前科学尚无法证实其商业化对人类生存安全究竟有无潜在威胁。现有立法通例基于"自由主义"理念,坚持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理性,构建起了以标识为主体的预防机制,来监管基因编辑食品的商业化。与此相反,"伦理自然主义"坚信,基因编辑食品对自然与人类生存所构成的潜在威胁具有不可逆转的反自然性,故应拒斥或者禁止。但以"自由主义"为导向的"主客体"对立的理论范式,过于强调个体利益,而忽视了人类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共存关系;伦理自然主义所主张的"主体间性"解构或否定了"主客体"二元认知的法哲学基础。因此,粮食基因编辑的规制,应以人类与自然"主客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暂不干预或干涉原则,以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以来,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就在此时,我们发现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出现了大量的生态危机。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人们开始反思以往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即生态伦理学产生了。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中,自然的内在价值也是生态伦理学家广泛、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对自然价值论立论的合法性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民法上物的扩展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中物的范围与人类的进步有着一致的步伐。远古原始社会是一个神圣的社会 ,自然宇宙的一切无不具有神圣的性质。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有节制地利用自然 ,能被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之物极其有限。在基督教的观念中 ,大地万物包括人皆为上帝所创造 ,人类未敢洞悉其秘密 ,人类生活于大地、节制地利用大地万物是为了向万能的上帝负责 ,希望能进入彼岸世界。市民社会的发展破除了自然宇宙的神圣 ,解放了人的观念和欲望 ,而科技理性则使人类获得了控制、利用自然的力量。张狂的观念与科技理性携手 ,使人类认为 ,自己不仅可以、并且能够认识自然宇宙中的一切 ,造福人类 ,从而大踏步地开始了对自然宇宙和人自身的物化进程。于是 ,民法上物的观念也随之不断地扩张 ,从地表至地心、从江河湖海至日月星辰、从树木草芥至雷电风雨、从猛禽野兽至人 ,无一不可以成为物。人类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人类研究、解剖自身 ,给人类带来了福祉 ,可其负面效果也是灾难性的。人在物化自然的同时 ,破坏了自然 ,使人类因此丧失了存在的根基 ;人在研究、解剖自身生命奥秘的同时物化了自身 ,导致了人的异化。这就是市民社会中的人所面临的两难结局 ,因此民法上物的范围充分扩张 ,其结果是人的升华 ,抑或是人的堕落、异化 ?  相似文献   

18.
生态法学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着人类对生态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对生态基本规律的不断掌握,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调控机制远不能适应正在变化的现实。这一方面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功利目的和生态规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态关系的社会调...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自我。法律通过自身特殊性质,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一个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的社会不断地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能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法律,能源使我们了解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一个有法律保障的和谐的能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浅议生物安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原因1 .1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人类通过操纵生物遗传信息来改变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的同时 ,存在着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险的可能性。生物安全已成为各国科技界、政府、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 .2 生物安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可以说始自人类创建了基因重组技术之后 ,因为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设计、改造甚至创造新的生物。人们在为这种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和所蕴含的巨大商机高兴的同时 ,也担心这种人为对自然的干预会不会潜在着尚不能预知的某些危险。大量应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