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与把握翻译活动,处理好翻译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关系,是一个有待于开拓和探索的领域。本文运用哲学认识论与社会历史观来研究翻译现象的本质和翻译活动的规律,说明翻译中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就翻译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最后作者对翻译理论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邓江雪 《学习月刊》2012,(10):139-139
一、再述翻译理论与实践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研究空前繁荣。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研究视野和方法频频更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理论内容不断丰富.翻译研究中先后发生的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为其带来许多新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验证.继承和丰富着传统翻译理论。近年来.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许多著名翻译理论家和译家做了十分精辟地论述.  相似文献   

3.
郭萍 《山西青年》2021,(1):141-142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化,翻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变译理论应运而生.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自1998年提出至今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为英汉之间的研究.本文通过实例探讨日汉翻译中变译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胡冬宁 《世纪桥》2009,(23):30-30
翻译研究学派的学者们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其代表人物Lefevere提出了改写理论,认为翻译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新视角,其中"关联序链"、"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关联序链"是指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知视野往往遵循从语言到文化再到自然生态的研究范式递进和转变,其更注重从认识论层面研究翻译活动;而"三维转换"是指译者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下进行翻译活动时会遵循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其更关注翻译活动的实际操作层面。文章通过"关联序链"、"三维转换"两个理论视角对晚清民国时期翻译活动进行了梳理、总结和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翻译活动与自然界的关联共性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一样,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红佳 《世纪桥》2007,(11):147-148
从汉语诗歌的篇章象似性原则出发,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从象似性翻译的角度研究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说明林语堂的译诗基本做到了"形神皆似"。  相似文献   

7.
王伦  孙静艺 《理论导报》2013,(5):51-51,60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在比较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当前,实现了各自的"文化转向"之后,二者逐步建立了互依、互补、互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璐 《世纪桥》2016,(3):80-81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对于我国的翻译历史的探究,有利于更深入的研究翻译事业,从而继承优秀的翻译文化。本文是从五四运动之前对中国翻译史上几个重要的翻译时期的简述。  相似文献   

9.
薛茜凡 《山西青年》2022,(5):108-110
本文主要以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术语意识的培养作为研究论点,先提出国际商务合同文本的特殊性分析,然后对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术语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最后详细论述了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术语意识的培养措施,主要包括提高译者专业水准和翻译质量、补充相关术语学和术语管理基本知识、提供专业术语翻译资源、掌握基本的翻译技...  相似文献   

10.
试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建昌 《理论学刊》2001,(4):118-120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课题。从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入手 ,最能够深入到比较文化研究的新层面。创造性叛逆应当是一种增殖翻译 ,增殖的必要条件就是创造性。只有依据不同社会及文化的特点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才有助于各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选择问题一直是译学界争论的焦点。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的两个极端,译者受到社会文化和译者个体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倾向于某个极端。研究归化异化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多种文化因素,以便拓展翻译理论研究的视野,并给翻译研究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任艳艳 《世纪桥》2012,(17):155-156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与外国交流日益扩大,翻译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为了翻译出让受众可以理解,容易理解,最好是乐意理解的译文,必需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和理论。我国早期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标准,这一标准也长期以来被翻译界所认可,翻译中"雅"是很难达到极致的标准的,汉语相对俄语来说以简洁为美,在俄汉翻译中,为了适应受众理解,常常会采用减译的方法,此文将其称为翻译中的"减法"现象。就此现象吸收众家之精髓并结合个人翻译感想做进一步研究,望可为广大受众和翻译界同人提供一些可以利用的文献,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鑫  景然 《世纪桥》2012,(15):106-107
传统的翻译理论在追求原文和译文的完全对等的过程中,将重点全部放在了译文和原文上,却忽略了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译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主观性。本研究以《送友人》的三个中译文为例,展示出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翻译家对于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旨在阐述译者主观性在具体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信息的传播和大众传媒的崛起使得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不可分,翻译无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翻译也是一种文化研究现象。因而对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摆脱狭窄的语言文字层面的束缚,将其置于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之下。因此,翻译的定义也应该从单一的语言学定义发展为多重定义,从仅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译(转换)逐步拓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形式上的转换和内涵上的能动性阐释)。  相似文献   

15.
杜海 《世纪桥》2007,(10):148-148,150
关于冗余信息,近些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各有侧重并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如国外学者中农Shannon的信息论,奈达Nida的翻译观点;国内学者也从语用、修辞及翻译的角度对语言冗余进行了研究,如徐盛桓,钱冠连等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6.
图式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英  朱元元 《世纪桥》2009,(3):137-138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外语研究的各个领域。为丰富图式理论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本文试图探讨用图式理论来解释科技翻译的过程,文章分析了该理论的三种形式——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在科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译者只有充分激活大脑中存储的各种相关图式,即先存知识,并发挥其认知能力,才能使科技翻译更加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与传播马列著作,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抗战时期是马列经典著作翻译史上最有成效的时期,该时期对马列著作的翻译和传播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该文主要探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马列著作翻译与传播的主要机构、基本类别及其重要特点,分析该时期翻译与传播马列著作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等,以期对当今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琼 《学习月刊》2013,(12):71-72
西方的翻译理论,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创新之后,已经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路径,之后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通常有语言学派、多元系统派、功能派等等。一、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西方的翻译理论,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流行对等的理论。这种理论详细介绍了"动态对等"理论概念,这种理论概念是指译文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译文之后的反应应当和原译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与此同时,西方的翻译领域已经有了针对译语文化方面的研究趋势,改写了  相似文献   

19.
翻译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翻译具有多重本质特征。翻译是文本阐释现象,而阐释学现象即语言现象,因此翻译必须以语言研究为根基和依托。但翻译并非纯语言学行为,它也是不折不扣的社会学行为,它以社会环境为中心,对社会的接受标准和条件具有高度的依附性,具有强烈的介入性和参与性,这一点即翻译的情景性本质。近代以来我国的翻译实践表明,翻译只有置于社会情境中,其性质和意义才能凸显,其选择性和适应性才能被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跨越时空的伟大构想,我国官方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并将其翻译为英语以使外国人很好地了解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批评话语分析是一门主要用来分析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工具语言学",新闻报道也是其分析的重要对象。本文尝试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的新闻报道翻译研究中去,探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并同时希望为做好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新闻翻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