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该条款确立了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即当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  相似文献   

2.
行政指导相对人及其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静晖 《理论探索》2005,(3):115-117
行政指导属于一种延续性行为,是一个从作出到发生效果的动态变化过程。就行政指导单方面而言,它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没有形成行政法律关系。但是,当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后,其性质必然发生变化而成为一种行政法律行为,构成一种行政法律关系。在行政指导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是义务主体,行政相对人是权利主体。由于行政指导相对人的权益与行政指导主体的指导行为休戚相关,而行政指导主体本身所具有的“自利性”倾向极容易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所以必须强调使行政相对人充分享有知情权、程序抗辩权、受平等对待权和申请救济权以作保障。  相似文献   

3.
伊强 《学理论》2012,(26):53-54
行政相对人是指参与行政过程并且其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影响着行政过程的启动与运行,制约着行政管理的结果。"依法治国"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都把人权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行政管理中,对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正确认识,将直接制约政府管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并于第十二条规定了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四项特定事项提起的行政诉讼。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排除了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上述规定,对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法律规范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国家立法活动不断增多,亦推动了行政立法活动的发展。由于分税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有效形式,是对行政优先权的合理控制,也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不对等性的平衡。它应包括如下内容:知性权、听证权、陈述权、抗辩权、申请回避权和拒绝权。它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不受侵犯,有利于保证行政目的的实现;同时它能最大限度地限制行政主体滥用权力,遏止权力腐败,维护和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无效行政行为从效力上不具有公定力 ,相对人可以拒绝服从 ;相对人主张其无效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此外 ,还论述了无效行政行为与可撤销行政行为的区别 ,并阐述了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标准 ,即“重大明显违法”。最后 ,为我国实定法规定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伊强 《学理论》2012,(27):116-117
行政相对人是指参与行政过程并且其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如何摆脱传统行政重行政主体、轻视行政相对人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行政法学界学者关注的热点.结合我国当前政府管理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我国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现状来阐述如何提高我国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
梅达成 《行政论坛》2011,18(4):84-88
为人民拥有抵抗权提供理论支持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天赋人权论难以论证行政相对人抵抗权的正当性;从公民在民法和刑法上享有的正当防卫权衍生出行政相对人抵抗权,混淆了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权利的非扩张性与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无效与否的判断不可靠,也制约了行政相对人行使抵抗权的可操作性。但鉴于重大且明显违法具体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巨大损失,立法应赋予行政相对人特别救济权,这既能有力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该条款将知识产权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协调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探寻解决矛盾与冲突的方法,以期对国际贸易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的撤回,作为对一种授意性行政行为而且是合法行政行为效力的废止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在澄清行政许可撤回的内涵与性质基础上,有必要对其法理依据加以探究,进而寻求法律对行政许可撤回的规制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思格 《学理论》2013,(17):145-146
自《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于2011年8月13日生效以来,其所涉及的新规则引发了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规定婚前首付、婚后还贷的按揭房产归属的第10条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众普遍认为第10条中"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所有"的规定是在保护通常情况下购买婚房的男性一方的利益。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形成实属管中窥豹所致。笔者拟从《物权法》等法律的基本原理、第10条本身的缓冲规定、第10条与婚姻法及其他司法解释的关系、房屋刚性需求的发展趋势以及立法导向五个方面对该条款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即时强制制度的设想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即时强制立法,分散模式虽然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规制某些行政即时强制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但它的缺点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法典。在完善我国行政即时强制立法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丰富和发展实体制度以外,更要注重完善和规范即时强制的程序设计。即时强制行为作为一种侵害性很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或损失,对于侵权损害或者特别损失,法律应当明确其救济途径,保证相对人能够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应当"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在实践中,"信息不存在"已经成为行政机关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最主要理由之一,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信息不存在"案件行政诉讼体制机制的不健全。要加强对行政机关答复"信息不存在"行为的监督,防止行政机关以"信息不存在"为理由,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完善"信息不存在"案件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解决行政诉讼中遇到的概念混淆、举证责任、证明标准不明确等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升元 《理论探索》2006,2(3):138-140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的监督,不是一般的民主监督,而是法律监督。它是行政相对人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国家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进行的监督,它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利己性和软弱性等特点。根据“公民权利制衡行政权力”的原理,可以充分运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实现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监督。目前,亟需通过全面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意识、大力完善与行政相对人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逐步健全行政相对人监督机制等,来完善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5.
张弘 《行政论坛》2000,(6):38-39
应该说,大部分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后,行政复议决定并非是终局的,相对人如果不服,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一些法律、法规规定部分行政案件是复议终局的,即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相对人即使不服也无权起诉,人民法院也不能受案。本文认为,行政复议终局弊多利少,有侵犯公民诉权之嫌,应该予以取消,由相对人自由选择。 查阅我国现行行政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终局的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1.《商标法》第22条、27条、29条、35条规定,对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法律内涵认识的缺失,我国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中表现出过分教条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具体到行政处罚方面则表现为相对人寻求法律救济等相对比较显性的权利得到了实体和程序法上的保护,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处罚中所应该享有的保障其身心健康和日后发展的、潜性的、延时性的权利(又称为隐性权利)往往被人们忽略。在人权保障日益完善的今天,法律对于公民人权的保障应当是全面而完善的。行政机关在设置和实施行政处罚时,也应当全面而妥善的考虑对行政相对人的隐性权利的保障。对行政处罚中相对人的隐性权利进行研究,剖析保护行政处罚相对人隐性权利的意义和探讨其保障机制的构建,对相对人权利保护问题的研究和实际运用将会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对社会生活进行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律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不作为分为依申请的不作为和依职权的不作为,对明示拒绝行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判断其性质。在实际审判工作中正确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陆伟明 《理论导刊》2012,(5):89-91,95
行政法律体系有完全不同于民事法律体系、刑事法律体系的特殊面相。行政法渊源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行政法律体系构成要素的独特性。应该以《立法法》第8、9条为标准,区分绝对法律保留、相对法律保留和不属法律保留的事项,并以此为标准构建和判断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建设情况。在此标准下,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属于法律保留的行政事务基本上有法律予以规范,其他事项也大都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但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新的法律需要制定,一些现有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朱箭容 《学理论》2010,(24):15-17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行政事实行为的效力研究为逻辑起点,从主体、程序、诉讼、赔偿等发面展开讨论,从法律角度对行政事实行为予以规范,将有助于中国行政法制度体系的完善,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