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刑与定罪互动论: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刑法理论中定罪与量刑的关系被扭曲了,刑法理论把准确定罪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司法机关把大量精力耗费于准确判断罪名,定罪决定量刑、量刑不可能影响罪名成为刑法公理。但是,判断罪名意义上的定罪,并非刑法的目的;对被告人和社会最有意义的是量刑,判断罪名只是为公正量刑服务的;因此,如果常规判断的罪名会使量刑失当,就可以为了公正量刑而适度变换罪名。  相似文献   

2.
论罪后情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实践中对罪后情节的把握,与正确定罪量刑关系密切,但理论界却对罪后情节的研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罪后情节相关问题的探讨,阐明了在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上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的几种情况;并分析了刑法上作为原则的"量刑"罪后情节和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存在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犯罪数额问题是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许多犯罪行为的定罪与量刑都有着重要意义。从性质上分析,犯罪数额可分为起定罪作用的犯罪数额和起量刑作用的犯罪数额,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应结合刑法的基本理论,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数额进行准确地认定。  相似文献   

4.
刑事判决书中引用的刑法条文,是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只有正确地引用法律条文,才能使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充分可靠。有的判决书只注意对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认定,而忽视对法律条文的正确引用,出现错引、少引、漏引和引用条文紊乱等现象,定罪量刑的依据不充分,不准确,有损于司法机关的威信。这种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用刑法条文,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疑难案件中定罪与量刑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出于化解这种矛盾而提出的量刑反制定罪论并不是一个合法的、有效的进路。这一理论主张不仅背离了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扭曲了定罪与量刑之间的应然关系,而且还忽略了刑法解释对定罪与量刑之间矛盾的调适作用。其实,在量刑反制定罪论的背后,吸收了其合理思想内核的能动性刑法解释,因能够以扩大或限制解释的方式,有效调和罪刑关系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成为了替代量刑反制定罪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姜涛 《法学家》2012,(4):74-88,178
立基于量刑公正的考量,疑难案件中定罪与量刑之间有失比例的矛盾无可避免。定罪与量刑不仅是以刑事责任为中介的因果历程,而且是以刑法解释为调适的有效对接,同时也是以刑罚目的为依循的一体运作。在立法既定的情况下,刑法目的解释能够合理化解定罪与量刑之间的矛盾,满足实现量刑公正的需要。刑法目的解释应该以刑罚目的为基准逻辑展开,并且充当法源的刑法目的解释应当被禁止,而指导法官量刑的刑法目的解释应当被守护。  相似文献   

7.
刑法将许多犯罪规定为身份犯,犯罪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身份才能构成这些犯罪。有些身份在刑法中具有定罪作用,这种身份叫做定罪身份。除此之外,有些身份还具有量刑作用,这种身份叫做量刑身份。所以,我们将刑法中所规定的行为人所具有的对定罪量刑有一定影响的特定的个人要素叫做刑法中的身份。有些国家的刑法中还规定某些犯罪只有特定的单位才可以构成,因此,单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身份,也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 定罪量刑要不要区分两类矛盾?这是当前法学界正在讨论的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有的同志坚持定罪量刑必须区分两类矛盾的观点;有的同志已对这种提法作出了否定的结论,但理由不尽相同:或者认为刑法公布前定罪量刑区分两类矛盾是正确的,刑法公布后就没有必要再区分了,或者仅仅否定“人民内部矛盾犯罪”的提法,而在实  相似文献   

9.
论受贿罪的定罪与量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践中对于受贿罪定罪量刑的需要,结合我国修订后的刑法施行一年多来在适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实际案例,对于受贿罪定罪与量刑的司法实务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受贿罪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以及对于立法规定的四个量刑档次如何正确地适用刑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我国存在着两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刑法解释体系:刑法有权解释体系和刑法适用解释体系。刑法适用解释对定罪量刑有着更加现实和重要的意义。刑事政策是刑法定罪量刑的基础。无论是刑法有权解释还是刑法适用解释,其内容都必须符合刑事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法的正义性的要求,如何准确地把握各个犯罪情节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并对其作出公正有效的法律评价,是刑法适用的关键。根据量刑规范化的要求,以定罪情节作为确定量刑起点的依据,以定罪剩余的其他构成要件情节作为增加刑罚量的依据,两者之和确定基准刑。根据量刑情节以加减百分比的方法调整基准刑确定宣告刑。对于同一个犯罪情节不得基于同样的理由,以同样的标准进行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业务活动中,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金融犯罪中,一般都涉及到犯罪数额问题,金融犯罪的数额与定罪量刑的关系如何,尤其是在共同金融犯罪中,犯罪数额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如何,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也是见仁见智。本文拟从刑法条文对金融犯罪的相关规定出发,重点探讨共同金融犯罪数额与定罪量刑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情节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办理刑事案件无一不是对情节的具体运用。但从对情节的研究看,多偏重于其量刑作用。其实,情节在定罪中的作用,并不亚于其量刑作用。从定罪是量刑的前提这个意义上说,定罪情节比量刑情节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定罪情节的研究,正确认识和处理定罪情节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明确情节对于定罪的意义,拜清情节在定罪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情节,准确定罪,保证刑法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根据详实的满文原档资料,从定罪量刑的依据、罪名和刑种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清初的刑法制度,揭示了清初刑法发展的轨迹和趋向,展现了它的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个案间量刑的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审判活动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由此决定了刑事司法公正也必然要求并体现在定罪公正与量刑公正两个方面。我国刑法采用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从一定意义上讲,量刑公正比起定罪公正更为重要。因为“定罪正确不等于量刑正确,量刑的意义不能为定罪所取代”。①如果量刑不公正,不仅损害定罪公正的法律意义,而且势必破坏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刑法理论界、刑事立法界乃至刑事司法界对于立法上整体的罪刑关系和司法上个案本身的罪刑关系比较关注,十分强调罪与刑的均衡与相当,②而对于司法实践中个案之间的罪刑关系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思想路线,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定罪量刑中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原则,就是在司法实践中坚持这一根本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有的同志却无视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原则或将它排斥于刑法原则之外。这种倾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因此,必须正视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定罪量刑中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原则。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一方面它指明犯罪分子的犯罪意图  相似文献   

17.
<正>定罪量刑以什么为依据?我认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法律观,我国刑法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  相似文献   

18.
许发民 《中国检察官》2005,(4):109-109,112
在刑法的视野中,身份不仅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同时也具有特定的内涵,它是影响定罪与量刑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国家职能的实现与公民人权的保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一直是中外刑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后,身份在刑法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与身份相关在定罪、量刑方面出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司法机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感到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9.
定罪和量刑是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刑法的基本范畴,构成了刑法的基本内容。我国现行刑法中采取了是相对不定期刑,法官在审理具体案件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这样一种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也应当有一定的尺度和标准,否则难免陷入滥用裁量权的泥潭难以自拔。本文拟就量刑情节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量刑的规范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论量刑程序的协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罪与量刑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核心部分。长期以来,我们较为注重定罪部分,相对而言,则没有如定罪部分那样重视量刑;我们也较为注重定罪程序的构建,相对而言,则忽视量刑程序的重要性。事实上,定罪与量刑问题对于刑事诉讼而言都至关重要,在制度构建和司法实践中应当统筹兼顾,而且在当前注重定罪及其程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