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浙江教育已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15年教育的跨越;二是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这是两大历史性跨越.这种跨越是与浙江的历史巨变紧密相联的.浙江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有力地支撑了教育昨天的发展,更为教育今天、明天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浙江教育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李琳 《今日民族》2016,(2):12-15
正从新疆到云南,从西北到西南,跨越几千公里,这是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预科基地")新疆籍预科学生的求学之路,也是他们奔向梦想之路。南方以南,以梦为马,这群年轻的新疆学子怀揣着学业的梦想,家人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群众标准”是一个创新的哲学命题。从社会历史观讲 ,实现了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标准讲 ,实现了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对象讲 ,实现了从“真理标准”到“价值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层次讲 ,实现了从“真理标准”到“公仆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主体讲 ,实现了从“价值主体”到“评价主体”的跨越。从而 ,为解决当今突出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5,(6)
<正>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全会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之路,这是举国乃至举世关注的重大议程。在中国人的眼里,六十年一甲子,寓意轮回与更替。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2016—2020的"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研究领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阐释,"跨越"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借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跨越"理论上的实践和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寻求理论的真正含义,试图用"跨越论"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9)
<正>东海水晶资源得天独厚,质量、储量均居全国之首。2003年,东海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授予"中国水晶之都"称号。东海水晶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实现"从作坊型到公司型、从产品型到产业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附属型到支柱型、从区域型到国际型"的一路历史性跨越。2016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在伊朗授予中国江苏省东  相似文献   

7.
跨越式发展是一种超常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同步的整体跨越。宜都市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突破种种障碍,不仅摇身变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而且实现了从"短板"到"样板"的民生跨越。宜都市的民生跨越证明了经济与民生需要并重,经济与民生可以共赢,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要以民生改善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郭氏中医正骨疗法"是名冠西安、享誉三秦的西安郭氏中医骨病医院拥有的百年传承的"金字招牌",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怡带领同仁,经过不懈努力,走过了一条从练就中医技艺到倾力公益事业、从解除患者病痛到服务社会民生的跨越之路,成为病患者心中的"公益之星"。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第一次观念革命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了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突破了"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势,实现了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不断推动实现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这四次大的观念革命,不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第一次观念革命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了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突破了"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势,实现了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不断推动实现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这四次大的观念革命,不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内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全党的选择。从事业维度来看,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从理论维度来看,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持续创新的应有之义;从实践维度来看,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要求;从历史维度来看,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宝贵经验;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具备的领袖素质和人格魅力使然。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跃居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在见证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同时,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也日渐走向成熟,实现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70年来,中国铁路由慢到快,从时速40公里跃升到350公里;由线到网,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里程超2.9万公里,居全球第一。70年的辉煌发展体现了铁路在交通强国中的积极作为,这源于铁  相似文献   

13.
<正>"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如是说。这是大陆最高领导人首次用"黑水沟"这一台湾先民的说法来代指台湾海峡。一道"黑水沟",成为大陆与台湾本岛间的地理天堑;悠悠65载,造成了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差距。但两岸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合格的带路人和有营养、有耐心的环境是从跟风到领风的关键。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这无疑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实现跨越发展首先必须消除科研界的"零减"现象。所谓的"零减",是指我们科技发展距离国际最发达水平也许差距为零,甚至只有刀片厚度的距离,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在很长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助推器,始终在奋力奔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为人民生活带来财富和便捷。中国铁路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一、实现令人兴奋的跨越发展——中国铁路行在哪里70年来,新中国铁路事业实现了令人兴奋的跨越发展,也从多个层面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一)从"路网稀疏"到"四通八达"反映出中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中国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跨越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这一理论再思考,发现一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理论一旦超越了适用范围,真理也变成了谬误,"跨越论"的使用是否已经越界,需要进一步讨论。其次,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由此,用"跨越"一词来概括马克思的"不经过"是否科学,值得思考。第三,"跨越论"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为逻辑前提,但每个国家都要依次经历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形态变化,显然不是马克思的本意,因此这一逻辑前提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12)
<正>"丝绸之路"在2000年前贯通,从古老的中华文明,跨越千山万水,穿越亚洲腹地,直达欧洲与非洲。如今,这条被称为人类最伟大道路的沿线再次被唤醒",一带一路"将重新把沿线人民联通"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流行于学界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一种误读和曲解。被视为这一理论的根据,则是所谓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轭形门"。在这两个不同提法的背后,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不同观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跨越发展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年末,一本反映云南民族地区70年变迁的"影像志"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这本影像志聚焦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乡,不仅是直过民族地区70年社会发展变迁的客观记录,也是云南民族工作成就以点带面的生动总结。从内容上讲,这本影像志通过600多幅珍贵照片和5万多提纲挈领的文字,让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布朗山乡完成的"跨越千年"的发展。从策划、编辑的角度,这本书的成功出版,为我们解决这一类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过去70多年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点是所有人的共识。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让今天的人们"看见"这种巨变?这就需要我们解决民族地区影像资料匮乏的问题,也要解决这个巨变"故事"的框架问题。《从"直过"到"跨越":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在讲述云南民族工作成就方面如何讲述,用什么讲述,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单纯经济指标的"跨越",而且是包括内部结构转型及外部关系处理的双重"跨越",这种"跨越"不仅具有"量"的意义,更具有"质"的意义。从历史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内部结构转型和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新探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一是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过程,还包括解决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将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二是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依附"发展或"脱钩"发展的二元困境,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要妥善处理好本国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