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云南省政府准备借今年6月5日"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云南召开的机会,积极开展推广云南普洱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普洱茶现已是云南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普洱茶的复兴给茶农、茶产地和当地政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云南普洱茶的知名度,扶持云南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云南自己的名优企业,云南昌泰茶业集团公司应邀参与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构成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文化交流是增强两岸认同意识、坚持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路径。云南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对台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尤以普洱茶文化为盛。普洱茶在台湾传播和发展的历史悠久,普洱茶文化辐射力强,不但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与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与云南的现实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鉴于对普洱茶的共同爱好,以及云南和台湾在普洱茶文化和产业上各具特点,若以普洱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前景广阔,且能带动发掘出两岸的合作潜力,共同携手弘扬中华文化,牢固经济和精神的纽带,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作为云南省的一类历史悠久的特种茶,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更是港澳台、东南亚茶叶市场上备受欢迎的特色茶。就普洱茶的形成、发展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茶类,比较科学地可分成两条形成转化途径,即传统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两种不同转化途径所形成的普洱茶,其各自亦具有自身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内涵。传统普洱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日晒等工序制成的大叶种晒青茶,经蒸压后自然干燥并贮放一定的时间形成。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成因是水热作用和自然氧化,特点是汤色黄褐或琥珀色,滋味甘醇回味,香气陈香;现代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作为原料,经适度潮水、  相似文献   

4.
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中,云南省政府为推广云南普洱茶,在曲靖市沾益县的珠江源头,以“珠源水甜普洱茶香”为主题,接待了九省两特区的省长、特首及来访嘉宾。云南省政府在众多生产普洱茶企业中选择规模大、质量好、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生产企业,把普洱茶作为接待品茗、赠送来宾。云南昌泰茶业集团在积极参与省、市、县三级政府组织、策划、生产、培训茶艺人员的各项工作中,热情周到的接待,赢得了各位嘉宾的高度评价。香港特首曾荫权喝了普洱茶之后赞赏道:“云南的普洱茶就是比我家里的茶好喝”。  相似文献   

5.
一度曾为云南省出口创汇名牌的“滇红”茶,为临沧创下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辉煌。随着普洱茶的兴起,“滇红”的一天天式微,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这段历史。但作为云南的第一大产茶区,茶产业一直是临沧的支柱产业之一,它是关乎临沧160万茶农脱贫致富的举足轻重的产业,是临沧的富民工程。作为云南大叶种茶的故乡,重振茶业雄风,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生产茶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史称“茶兴于唐、盛于宋”,以云南大叶茶为原料的西双版纳普洱茶,唐代就销往全国各地。宋代除进行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用普洱茶作茶马交易,运至中原和江南一带,运去的是上乘的“紧圆茶”,又称“圆茶”。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在元代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商品。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金齿百夷(指傣族)”条目中记载: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互相贸易。明代至清代中期是西双版纳茶叶规模种植生产加工鼎盛时期,澜沧江东岸有攸乐、革登、依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六大茶山,亦称江内六大茶山。澜沧江西岸有佛海(今勐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提出了“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普洱已具备率先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社会环境、基础条件和政策支持,但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仍然是阻碍普洱率先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理顺新体制,激活新机制,开辟新途径,用体制机制创新奋力推动普洱率先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竞争日趋加剧的成品油市场,中石油普洱公司针对云南普洱市成品油市场特点及公司现状,与竞争对手中石化通过SWOT分析,建立4p+1s零售营销体系、4c+1s直销营销体系及加油站+互联网跨界营销体系。三个体系的构建形成具有石油销售品质、云南特点、普洱特色的营销战略,用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地大物博的中国,神奇美丽的云南,酝酿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普洱茶名重天下,以其丰富的内涵引领并走在了茶文化的前沿,愿天下茶人树普洱新风……。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玉溪、普洱、景洪等城镇为载体,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生物产业、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一年多来,普洱市在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普洱为重要节点,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桥头堡建设中,云南省普洱市处于对上承接昆明、玉溪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对下起着辐射周边州市和西南周边国家的重要作用。普洱农业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赢得普洱农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是一道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普洱市贯彻落实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奋力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这个总目标,加快建设绿色普洱,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通畅普洱,提升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建设文化普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建设品牌普洱,擦亮"普洱"金字招牌;建设效率普洱,为普洱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建设幸福普洱,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经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进行传统贸易的交通通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需要补充完善的是,至少元明清至民国年间,云南与东南亚的贸易和交通表现出典型的深度嵌入、相互补充的跨国区域经济特征.在这个区域经济里,丝棉贸易反映出云南与东南亚,特别是缅甸形成产地与消费地分离,而且专业分工、有机结合、彼此互补.由这种互补贸易而形成的“丝棉之路”,导致清代以来云南与东南亚跨国区域经济形成,促使云南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14.
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改制后成立。由昆明盐矿、一平浪盐矿、乔后盐矿、天塑分公司、普洱制盐分公司及遍及全省的16个营销分公司组成。公司自成立以来。着力于创建有自身特色并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依据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走出一条富于云南特色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理性分析和把握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殊规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延伸。探索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教育功能,开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教育内容,进行民族团结、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民族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是思想的火炬,是历史的光芒,是黑夜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照亮云岭大地的理论之光,为新时代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林业发展的方向和主题。城市森林建设又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探讨研究云南省普洱市现代林业的发展与森林城市建设的互动,推进普洱从林业大市向林业强市跨越,对塑造生态普洱的良好形象,最终提升普洱环境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9月17日,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的第57项、云南的第6项世界遗产。申遗成功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进入遗产后时代,随之衍生的诸多文化命题将接踵而来。基于此,本文从景迈山遗产后时代发展愿景出发,进行粗略探研。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迁徙至景迈山,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后续来到的傣族等各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这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于1989年3月1日至11日召开了首次党史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省内部分地、州、市、县党校的教研人员共28人. 这次研讨会的特点是以介绍和讨论云南地方党史中的问题为中心。如“云南地下党历史简介”、”关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和平协商土改”、“云南解放初期的整风整党”、“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