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济南市历下区中创开元山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冲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一提起她,居民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说:“她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激励着我们;她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使社区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2.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文化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文化创新,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3.
刚到荷兰时,朋友告诉我,到荷兰一定要看都金香,郁金香给荷兰人带来了温馨,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自责”最能体现这种和谐。  相似文献   

4.
微笑的澳门     
中新 《党建文汇》2014,(7):13-13
经历了无数风雨洗礼.如今的澳门看上去富丽堂皇:一个个奢华的娱乐场.取代昔时的小渔村;一条条载满游客的喷气船,取代昔时架起桅杆的商船;一个个穿着时尚的行人.取代昔时满身腥味的渔民。的士候客处,是一列整齐的队伍;斑马线上,是小车司机主动停车,向行人示意可以通过的温馨;  相似文献   

5.
曹文君 《党史文苑》2008,(12):50-52
“和谐”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和谐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和谐”是思想家追求的理想信念;“和谐”是政治家追求的理想统治;“和谐”是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因此,对“和谐”的追求在今天以及未来,都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6.
石芝谋 《当代贵州》2009,(18):24-25
温泉风情小镇,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风情小镇,美仑美奂的温馨小镇的感觉。绿瓦覆盖,青石台阶,木质梁柱,雕栏门窗,和谐一体,成为该县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7.
该忍与不该忍□李换运在一些单位或个人家中,会看到这样一幅字画:上面一个大大的正楷“忍”字,下面是行书挥就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这便是对“忍”字的诠释。在名利、待遇等事情上,多一些忍让就会创造一种温馨和谐的社交和生活环境。因顾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8.
十月,黄河三角洲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 漫步在这座年轻城市的乡村,走访一所所温馨舒适的敬老院,听着农村文化大院里的欢声笑语,看着焕然一新的镇村学校和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好一幅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00,(4):8-8
有一个小单位,为了完成一项突击任务,大家都干得很苦,很累。当任务终于完成时,组织了一次可以带家属去郊区某地旅游的活动。大家玩得非常痛快,绷紧的神经得到彻底的放松。在大自然中的大声喊叫、歌唱,使憋了几个星期的闷气一吐而光;夫妻、父子增加了温馨的情感;同事之间打消了上下级、前后工序的界限,缩短了距高。  相似文献   

10.
毛振军 《唯实》2009,(5):9-12
党内和谐涉及党内关系的多个层面。在微观层面,主要是党内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中观层面,主要是党内个体与组织关系的和谐;在宏观层面,主要是党内组织与组织关系的和谐。党内关系在三个层面上都达到和谐,党才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主导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和谐文化的正确走向;二是民族性,和谐观念、和谐理想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和优良传统;三是开放性,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四是先进性,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注重对内“自我”诉求,实现自我主体价值,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肖洪 《学习月刊》2010,(20):98-98
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在这里,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90%以上,班主任可以说就是一位“代管家长”。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家庭,我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隆冬进节,行走在长清城乡,处处感受到温馨;白天,无论穿梭在国道、省道,还是县乡村道路,所到之处都是秩序井然,一片安定;夜间,无论从经十西路南来北往,还是在大学科技园路上东进西出,都感受到一路光明,一路温暖。  相似文献   

15.
一座座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七一学校拔地而起; 一幢幢“特殊党费”资助的漂亮农房装扮着和谐的村庄; 一个个“特殊党费”援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上,党旗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6.
郑雪碧 《党建》2012,(7):40-40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阵地。承德市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综合载体,通过建设温馨和谐社区,夯实城市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和谐。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如果人人都能以和谐规范自己的言行.那么何愁不能实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实际上。中华民族用“和”来表达社会的理想状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近读《论语》,不时感到和风徐来,和气生成。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和谐是世界观,也是认识论;和谐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实践追求。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和传诵、弘扬。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矛盾频发,纠纷不断,上访村民堵住镇领导不让上厕所;一年后,和谐示范,远近知名,群众自编歌舞进城谢政府。北碚区天府镇武新村之所以发生巨变,是因为村里有了“和谐三宝”——  相似文献   

20.
张桂芹 《党史博采》2008,(11):32-32
和谐是现实世界中事物双方矛盾的融合。在高校,辅导员代表和学生的属性构成了教育活动中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教育的过程,就是矛盾双方的融合过程,“教是为了不教”,这条教育学的原则反映了师生关系从矛盾到和谐的状态。一、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模式的改变;二、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加强道德自律;三、从制度上给与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来保证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