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宗章 《求实》2014,(4):84-88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空间中的一项实践活动,正处于现代转型的过程当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动力在宏观场域中表现为加强社会控制、适应社会转型和体现技术进步形成的动力;在中观场域中表现为群体动力和组织动力;在微观场域中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动力和学科自身发展的内源性动力。这是一个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域、改变了主客体之间的地位和互动方式、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新媒体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树立数字化思维意识,以数字赋能,将数字化思维与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工作机制,打造新型的主客体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虚拟与现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与现实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差异性、同一性、对立性和统一性四个方面.虚拟与现实范畴的提出,是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反映.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一时基本范畴,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视野中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霞 《求实》2006,(Z3):239-240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他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克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功能。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治理为实现目标和创新动力,在社会治理活动的场域中所发挥的一系列内在功效和作用的总和。它与社会治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等概念关系密切但又各不相同。其特性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管理性与服务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柔软性与强制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求。推动大学生学好党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领青年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目前,高校党史教育面临教育场域“缺场”、教育反馈“缺失”、教育形式“一次性”等困境。上海师范大学依托红色寻访活动,充分发挥上海本土红色教育资源优势,遵循“知、情、信、意、行”五步骤,构建“沉浸式”“体验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模式。以“红色寻访+线路研学”“红色寻访+金课开发”“红色寻访+接力授课”三阶段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内生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人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规范理解与认同的需要,通过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实现人的超越性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超越性追求提供现实的方式与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国家意识形态灌输与社会个体现实需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双向考量,规制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向度和深度。国家意识形态、个体现实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于生活世界,融通于生活世界的生活性本质,决定了生活世界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体现实需要对接互融的基本场域。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是一个蕴含信息传播、人际交往、生活场域等多种形态的空间。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教师角色和能力、教学过程和运行形态等方面创新发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广东商学院是广东省属重点院校,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部门,承担全院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和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该部是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试点单位。该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评价的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 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 判断之中,如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人们总是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思 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 评价、教育者道德素质评价等。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肯定或否定 一项经常性的任务。……通过多种 笔者认为,在教育评价的理论价值判断,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价 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各类学 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应该使用“评价”值的评价是…  相似文献   

1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注重学生主体需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需要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源,参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是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犤1犦马克思主义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参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以人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把学生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工作中处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的生存与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多…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性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是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实施主导性,直接体现在知识传授、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能力培养、信念培育五个方面。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目标任务、地位功能、发挥形式、作用场域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性的现实境遇,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意识,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动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本领,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吸引力,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紧紧围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纵向调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问题,力求尽早拿出一批成果。现拟定一些题目,以供本会会员和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适应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需要。一、改革“两课”教学,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网络时代,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仍然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因此,“两课”应根据学生热衷上网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上载马列主…  相似文献   

17.
屠春友 《求实》2000,(5):40-41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项崭新的伟大事业 ,就其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说 ,是一场新的革命 ,这场革命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因而 ,必然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为了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教育。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教育是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教育 ,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人们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预测人们的思想发展变化趋势 ,针对不同思想特点的人们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18.
鲁守亭 《世纪桥》2007,(12):107-108
人格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必要条件、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的一切行为、动机的基础和出发点,追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精神需要作为人的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程度和效果,精神需要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倡导关注人的精神需要,并对人的精神需要进行满足、引导和调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迎合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的主流,更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是在分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空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空间连续性和对空间转换的适应性,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落实其线上与线下的接榫,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的最大增量。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在"家庭—学校—社会"诸多空间场域中的无缝隙弥合,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启动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式革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发展进行真实、精准的建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