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此时,令人不由得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 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 在十届全国人大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新一届人大行将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间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味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并捕捉立法百态背后的精神脉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个不平凡的立法时代,并向创造这一切的立法机关、立法者以及所有公民致敬!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18日,刚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宣布: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一个庄重的承诺。实际上从这一刻起,十届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大幕就已经悄然拉开。  相似文献   

3.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创新地方立法工作? 一、认识发展趋势,把握地方立法工作的“变”与“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地方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结经验,分析趋势,我们认为在完善法律体系过程中,地方立法工作需要把握“五个不变”,推进“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落实五年立法规划,为在本届全国人大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而积极开拓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依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了25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18件。审议通过了反分裂…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注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永载共和国立法史册。这五年,中国已步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立法时代。这五年,立法工作全面提速,平稳运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议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05件,通过了其中的99件,一批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立法项目相继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立法目标如期实现。这五年,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这一时代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一部又一部法律精品问世。当本届全国人大任期行将届满之时,我们回首过去,透过一个个成功的立法范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立法机关高超的立法智慧;感受到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相似文献   

6.
唐智宏 《湖湘论坛》2002,15(4):67-6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尽管十五大报告确认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只是在孕育之中,但框架性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②探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征,首先应当界定“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论域。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当属于“当代中国”的范畴;而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以宪法为基础,构成一个法的部门界限清晰,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相互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7.
徐燕  朱燕红 《中国人大》2011,(10):12-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3月1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庄严宣告的同时,进一步阐述了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并提出新阶段的立法任务。近期,本刊记者有幸约访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请他就法律体系形成的相关问题更深入地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刘友凡 《楚天主人》2011,(12):14-16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尤其是如何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是我们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同志需要认真思考的一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本届全国人大任期的最后一年。在新的一年中,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在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十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注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永载共和国立法史册。这五年,中国已步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立法时代。这五年,立法工作全面提速,平稳运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议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05件,通过了其中的99件.一批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立法项目相继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立法目标如期实现。这五年.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这一时代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一部又一部法律精品问世。当本届全国人大任期行将届满之时.我们回首过去,透过一个个成功的立法范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立法机关高超的立法智慧;感受到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相似文献   

11.
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重宣布:“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与西方的法律体系有什么本质区别。今后的立法重点在哪?本刊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这是对新时期立法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到2010年,还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科学立法,将使我国的立法制度、立法技术更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感受立法时进,则法进。一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常委会审议了33件法律、有关法律问题决定和法律解释的草案,通过了25件,向实现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11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召开立法工作会议,总结近三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情况,研究和部署明后两年的立法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做了讲话(全文见本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主持会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任期开始就提出,立法工作要实现“一个目标”,即在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一个重点”,即提高立法质量。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5.
伟民 《人大建设》2008,(4):34-35
2003年以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的立法行动,显示出对公民权利、百姓疾苦史无前例的关怀,使得“改革”和“民生”——这两个最鲜明的时代标签奠定了最近五年中国立法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31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会上明确要求,各级人大要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围绕本届全国人大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根据六中全会的要求,着力加强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屑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立法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地方立法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如何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9):4-5
为贯彻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我区于3月28日在南宁召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这对我们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总结交流我区地方立法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促进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注人大立法质量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特别强调,在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下,要切实加强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质量。“提高立法质量”成为新一届全国人大的立法新主题。在立法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突出“提高立法质量”这一立法新主题,对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通过立法改革提升立法质量WTO对中国法治进程尤其是中国立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入世”首先就是指法律的“入世”,是中国国内法与WTO规则及国际惯例的接轨。倘若说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进入“将立法…  相似文献   

20.
五、要处理好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集中体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继续深入推进科学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