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庭审方式之比较──兼论我国完善后的庭审方式程味秋在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漫长的衍变发展过程中,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①国家实行当事人主义,强调诉讼双方权利平等,程序正当;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②国家实行职权主义,强调寻求事实真相,追究犯罪,从而...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文波 《中国法学》2015,(2):81-107
我国民事庭审结构大致可分为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前后两个阶段。在我国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转向辩论主义的情形下,这种以苏联为样本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庭审构造致使庭审各阶段功能重复与界限不清,并且在争点不明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证据调查容易肇致无的放矢等问题。观诸两大法系庭审设计,英美法系因陪审制而实行集中审理,故将审理分为审前和庭审两个阶段;又因采用证据分离主义,从而将事实主张与证据调查的功能分置于前述两个阶段。相反,大陆法系之德日由于采用口头审理方式之证据结合主义,因此诉讼程序整体上并未区别事实主张与证据调查两个阶段;又因实行辩论主义,从而将庭审区分为口头辩论与证据调查两个阶段以区别诉讼资料与证据资料。鉴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已经从职权主义转向辩论主义,加之采用并行审理方式,又因法律传统等因素,宜参照德日民事诉讼法庭审构造,对调我国现行庭审两阶段,激活法庭辩论并提高以争点为中心的法庭调查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庭审度改进与完善之我见宋军当前,关于庭审改革的意见中,以对抗式替代职权式的呼声较高。但笔者认为,庭审制度是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对它进行变革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切不可无视我国检察机关的特点,脱离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盲目照搬西方某些国家实行的对抗模...  相似文献   

4.
交叉询问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审判中为查明案件事实而广泛采用的庭审方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进行主义刑事诉讼制度运作的主轴。交叉询问与其他庭审方式相比更能发现真实、克服偏见,纵使是法官在庭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陆法系国家,也在其立法和庭审中规定了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庭审制度还存在若干问题,需借鉴现代庭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应当是以职权主义为主、当事人主义为辅的审判模式——混合审。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法官庭审指挥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杰  冯亚景 《法学研究》2006,28(6):113-124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直强调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而主张学习英美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官的消极克制。但是,弱化法官职权并让法官消极克制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法官在庭审中的能动性。为实现审判之目的,保障庭审公正、高效和有序,必须赋予法官庭审指挥权。庭审指挥权包括诉讼许可和禁止权、程序异议裁决权、庭审引导权和告知权、证据调查指挥权、诉讼进程控制权和庭审秩序维持权。在我国,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庭审指挥权体系以及控辩双方权利救济机制,促进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化和检察官地位的当事人化,并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和提高法官素质保障庭审指挥权的正当行使。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庭审证据调查程序以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为核心,未对证据能力给予足够重视,因此不利于实现庭审的实质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行,有助于完善庭审证据调查程序,进而推进庭审的对抗化、精密化和规范化,优化庭审的功能。应当以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程序公正意识,使庭审成为审判和诉讼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作了重大修改,吸收借鉴了当事人主义控审分离诉讼的特点,庭审加强了控辩性。庭审重心向公诉人转移,并增加了因证据不足,法庭可作出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的规定,这就使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下面笔者拟就公诉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进行剖析,指出其存在诸多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经济体制和诉讼模式的分析,并以庭审方式改革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应当实现辩论原则的嬗变,实行大陆法系国家的辩论主义即约束性辩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规范、法理与实际三者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分析了新庭审方式在庭前程序、庭审程序、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审决机制四个方面的七大特点,并对新制度做了定性和评估。尔后作者着重分析了我国庭审制度的运行条件和背景,指出:在我国借鉴当事人主义的庭审制度改革,将受到本土资源的顽强抵抗、限制和改造,其中包括文化、政策、制度和实际资源的四大限制,造成不彻底的实质化、不充分的对抗性、不完全的平等制以及不够规范的操作方式。而运行中的最大矛盾是控辩式程序与追求实质真实的冲突。第三部分提出了改革完善庭审制度的构想,即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灰色模型,改善的主要路径是磨合、调合与局部和全局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旁听了一起涉及原告41个人诉求追偿公开开庭审理的民事案件,这标志着今年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人大代表听审、评议法院庭审活动正式启动。代表们认真旁听了整个庭审过程。庭审结束后,代表们围绕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庭审程序是否合法、法律文书制作是否规范、法官的庭审礼仪和语言举止是否文明、庭审驾驭是否得当等各抒己见,与法院领导和审判人员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借鉴了大陆法系职权主义刑事审判方面在改进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在保持自身特色和长处的同时,充分吸收了当事人主义模式中能反映现代司法文明成果的成功经验,在完善我国刑事审判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一)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与审判公正价值的实现公正是现代法律制度追求的最基本价值目标,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审判是国家权力通过法律适用形式在解决社会纠纷领域进行的活动,是国家“为当事人双方提供不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它的公正性是保持法律制度永恒生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刑事审判是“法院以确定具体刑罚权…  相似文献   

13.
刘朝阳 《江淮法治》2010,(11):31-31
本刊讯 淮南市大通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并逐步实现旁听庭审制度化。其主要做法有:每半年组织一次旁听庭审活动,事先与法院沟通,确定庭审内容、时间;旁听代表的人选由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推荐,每次旁听庭审一般安排10名左右市、区人大代表;法庭安排专人接待,设立人大代表席,人大代表旁听时,不当庭发表意见,主要对庭审程序的公正性和法官、检察官庭审中言行是否规范等进行了解和监督;庭审后进行座谈,院、庭负责人、法官向人大代表征求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庭审记事     
今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开始施行。我做为一名代表国家进行公诉的检察官,一名年轻的公诉人,半年来,历经了10余次新的庭审方式的洗礼,深感在祛庭上指控犯罪、证实犯罪之责任重大。审判庭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斗的是学识,斗的是智慧,斗的是机敏,三尺公诉台是我的阵地,在这里,我把一个个被告人送上了法庭,把他们的罪行昭示世人,使他们接受正义的审判。公诉席上,我有成功的欣慰,也有因准备不足,出庭不力,而遭到挫折的教训。一、巧用证言驳辩解被告人翻供和狡辩是庭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对于这种情况,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5.
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大法系刑事诉讼模式之比较程味秋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1〕是当代两个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法系。前者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后者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在刑事诉讼的衍变发展过程中,普通法系实行当事人主义,强调诉讼双方权利平等,程序正当;大陆法系实行职权主义,强...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程序有许多重大变化,尤其庭审方式显得更加完善,作为律师应当认真研究新的庭审方式,加大在法庭审判中为被告辩护的抗辩力度。实行新的庭审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而且对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律师必须养成较强的抗辩意识,具备过硬的应变能力,掌握更多的辩护技巧。我认为,新的庭审方式下的律师抗辩,重点要把握几个环节:l、认真调查取证,为庭审抗辩打下坚实基础。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提前了律师介入的时间,为律师庭审抗辩创造了条件。律师要想庭审抗辩成功,就必须先认真调查取证。在犯罪嫌疑人被…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作了较大的改革,由法官主审转换威公诉人讯问,由法官当庭核实证据转换成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当庭示证质证,增加了庭审中的抗排性。因此,一些文章称新的庭审方式为“控讲式”。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控群式庭审”的提法不准确,它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真正揭示事物的内在实质,这种提法是以偏概全。“控群式”庭审来源于荚美法系国家。开庭审判完全采取对抗制程序,强调控、辩双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互相对抗、争辩。而法官处于中间消极的地位,充当冲突双方的公断人。这种审…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确立了一种新型混合制的庭审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对过去的庭审方式作出了重大的改革。新的运行机制,给法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刑事审判法官为此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但庭审形式化的阴影难除,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庭前程序性审查实质化,致使庭审形式化《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这一规定确立了刑事案件庭前审查以程序…  相似文献   

19.
公诉人如何适应庭审方式的改革陈平尹涓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对抗式法庭审判,改变了原来那种审判人员先入为主,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庭审方式的改革无疑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检察官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第一,是对公诉案件审...  相似文献   

20.
庭审阶段的补充侦查制度是职权主义诉讼结构和"侦查中心主义"的产物,其理念是追求"实体真实"。该制度不符合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精神,有违控辩平衡的诉讼原则,也不利于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导致司法资源浪费和诉讼效率降低,且有侦查权僭越审判权之嫌。针对上述弊端,结合检察机关正在实行的以"案-件比"为中心的考核机制,宜尽快废除庭审阶段的补充侦查制度。作为补偿,应当赋予控辩双方平等的证据申请权,改由人民法院进行庭外调查,庭外调查的重点应是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对于庭审阶段翻证的证人,不宜由侦查(调查)机关单方面询问核实,而应当通知其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